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体现论文_花丹丹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体现论文_花丹丹

浙江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 金华321000

摘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实际同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相结合而孕生的,其体现着唯物史观中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人民史观将继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的重视体现在政治、思想、社会关系方面。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历史发现之一。其中区别于英雄史观的人民史观将继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也将是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依据。英雄史观认为是英雄人物推动了历史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的人民史观则是坚信人民群众才是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其实我国古代先贤或者贤君都对人民群众都抱有敬畏的态度,比如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唐太宗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开创贞观之治。“历史已经提供充分证据,点出大规模合作的极端重要性,胜利几乎永远属于合作更顺畅的一方,这不是只适用于人与动物的条件,也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古代贤人都明白取得和人民的“合作”的重要性,如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牢记人民史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某个角度来看,也是对人民群众重视的体现,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

对于人民群众的重视首先是体现在政治上,即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有三个方面:一是民有,就是政治属于人民,二是民享,就是政治所以为人民造福,人民是福利的享有者,三是民治,就是人民可以直接参与实际政治,而间接可以由意思的表达来左右政治。其实这三个方面,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中基本都得到了体现,但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要抨击它。在中国,民主政治则是简单明了,“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冲锋在保家卫国第一线。在我国,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党是人民的党,军队更是人民的军队,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怀疑我国民主的真实性?

二、思想方面

在思想方面最关键的是在认同问题上,一个是文化认同,即一种文化的共性问题。文化共性促进人民之间的合作和凝聚力,而文化的差异却加剧分裂和冲突。在对文化的认同上,首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认同观,相近文化认同观的人可以更好地团结在一起,而不相似甚至相异的则会变成“异端”。另一方面,拥有相似文化认同观群体的文明排他性,即文化的本土认同,对于其他文化都视为一种挑战。在认同问题上,另一个则是国家认同。国家认同也同民主相关联。一个社会里如果没有基本一致的国家认同,民主化不但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带来很多新问题。这里又不得不提美式民主在全球范围内的到处宣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美国急于将自己所标榜的国际标准——美式民主强行加到其他国家身上,打着民主的旗号行着强盗的作为,且不论那些“先进的”政治理念是否适应该国的经济基础,就其最核心的本质而言,它经过该国人民同意了吗?这种强权式的家长式民主是有危害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不实事求是。当然这样的做法并非一时兴起,在思想上,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自身文化的特殊性、时空性和有限性,而有意识地肯定他们欧美历史文化上的经验和思想行为是常规,是有普遍性的,是超时空的,是可以用来作为分析和描述其他时空里的经验和思想的指涉架构。也许在思想上就暴露了他们蛮横的霸权主义行为,但还是有西方学者愿意去维护,甚至觉得美国的霸权主义是善意的。

而在国家认同上,中国做得就比较好。一方面56个民族互相依存、交流、学习、融合长达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及其记忆与经验,另一方面56个民族在通过中国革命摆脱内外压迫获得独立自主地位的过程中建立起来对中共国共产党及社会文化道路的深刻认同。一则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包容心,另一则是患难与共的真情,现如今我国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更加深刻将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虽然会有个别分裂分子,但我国基本稳定的事实确实不容质疑的。起码在深夜我们可以出去逛街而不必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这是在很多西方国家是不能想象的。当然在国家认同上做得好的也有,比如加拿大,而之前的美国现在却深陷移民风波的泥潭。

三、社会关系方面

最后是注重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资本主义主要强调个人,而社会主义强调集体,这已经是绝大多数人对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差别的其中一个观念。其实这个观念是比较偏颇的。本文不探讨资本主义是否强调个人的观点,而是对社会主义强调集体的观点来进行论述。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和“国家”的关系类似,国是一个大单位,是由无数个家组成,家是国的家,部分也是会影响整体的。在社会主义之中,不仅仅重视集体,也重视个人。一方面,从中国自身的形态而不是以西方的标准去论中国历史,我国传统思想的出发点往往不是团体,而是个人。在《礼记·大学》头等事情便是个人的修身问题,然后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人在天下太平方面,首先便看到了个人的重要性。我国传统的个人主义与西方式的个人主义不同,我国传统的个人主义更加体现出与整体一种辩证关系的一种个人主义,或者称之为“整合性个人主义”。另一方面,就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而言,是创立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集合体中,每个人都能够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强调整个社会的公平,但并没有牺牲个人的自由,而且还重点说明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整个社会自由的前提。在当今中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协调好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与自由与公平的关系。这两者是共同发展。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的社会主义全面协调个人与集体关系,注重自由和公平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著 林俊宏译. 未来简史 [M].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

[2] 潘光旦. 自由之路 [M]. 北京:群言出版社, 2014, 294-295.

[3](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

[4]刘瑜.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9.

作者简介:花丹丹(1994-),女,浙江浦江人,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论文作者:花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体现论文_花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