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郭丽娜 杨凤婷 郑晓曼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海南 海口 570203)

摘要: 农民工大学生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引导农民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结合实际背景,运用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该种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希望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 农民工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映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政治素养和心理素质,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时期,我国国民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加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农民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笔者作为农民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结合实际背景,更加认识到研究这一课题的重要性。本文围绕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这一中心任务,根据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农民工大学生解决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使农民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理层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以2013年石门县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布置调查采样工作,以柑橘高密度种植区夹山镇、蒙泉镇以及秀坪园艺场作为重点调查区,面积150 km2,采样密度为4件/1km2,石门县其余区域作为一般调查区,采样密度为1件/km2,土壤样共采集3600件,包括水稻土、菜地土、林地土等,按4件样品1组进行组合分析,共计分析900组样品。每件土壤样品以拟定采样坐标点为中心,按50~100 m间距在四周采集7~11处子样,将全部子样混合形成一件土壤样品。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农民工大学生——一个被社会逐渐重视的群体,是指获得大学文凭,拥有农民工身份的一类人,是属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工。由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正逐渐被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所侵蚀。面对日益普遍的农民工大学生现象,给农民工本人及社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现状,探寻农民工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帮助农民工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进一步改善他们的情绪和消除不良的心理症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思想与行为朝着健康方向成长发展。

二、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农民工大学生群体中,约55%的农民工大学生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经常存在负面情绪,而在这其中约有17.2%的农民工大学生每天都会产生负面情绪;约29.1%的农民工大学生偶尔会产生负面情绪,甚至15%的农民工大学生表示对生活看不到希望。这也从侧面验证了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因此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二)农民工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如果一个农村家庭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物力的情况下,仍然不能改变其家庭的社会地位,仍然不能使其家庭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就会产生另一种形式的“学习无用论”。在这样错误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家长可能就会产生放弃供养自己孩子上大学的念头,孩子也会错误地认为即使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也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也没有好出路,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

大多数的农民工大学生都渴望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现状,渴望得到城里人的接纳,渴望得到城里人的认可,渴望在城市中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现实和理想,形成巨大的反差,在这样巨大的心理落差面前,农民工大学生往往会产生被剥削的负面情绪。由于农民工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缺失,农民工大学生无法缓解内心的压力,从而会造成其理想与现实落差的进一步加大。

农民工大学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在一群大学生中脱颖而出,才能跟上发展的潮流不断向前,而不是被抛下。只有建立更多的兴趣爱好,才有可能融入更多的圈子,认识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人成为朋友,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交际关系,增强自身在城市中的适应能力。通过自觉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农民工大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并能坦然接受现实中的自我,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以来,其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应对公允价值运用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各部门应全面开展学习公允价值相关知识培训,了解并掌握公允价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实际运用和作用,提高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制定符合企业各部门职责的管理制度,构建公允价值运用环境,为获取公正、公平、公开的公允价值信息提供保障,为公允价值实现操作提供所需用会计信息。

3.幸福感缺失

农民工大学生大多是“背”着账单求学的,本以为学历的提升可以给原本的工作带来升职加薪,但是在实际中可能工资还是只能勉强支付必要的开销,甚至连上学的学费都不能赚回来。有家庭的农民工大学生因为接受高等教育可能会造成家庭生活质量的降低,还未成家的农民工大学生可能因为物质原因而无法成家。大多数的农民工大学生背井离乡,远离故土来到陌生的城市独自打拼,本以为可以一帆风顺,在这个城市里一展拳脚,也许迎来的却是当头一棒。在家里老婆孩子面前,或者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只会说好听的,用别人的故事来诉说自己的光鲜亮丽,这或许就是成年人都要遭受的。这就会造成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失衡,幸福感更是无从可言。

本次的60例研究对象选自本社区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接收的老年脑梗塞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龄为62岁,最大年龄为88岁,年龄均值为(72.63±2.13)岁;而观察组也有患者30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最小年龄为64岁,最大年龄为89岁,年龄均值为(73.04±2.35)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

三、农民工大学生心理问题带来的影响

(一)影响农民工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在我校接受教育的农民工大学生大多是已经参加工作的已婚人士,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以海南省为例,收入调查显示,海南省人均月工资水平在3000元左右。农民工大学生一边要养活自己的家庭,一边还要支付学费、学杂费等高昂的费用,家庭经济负担非常重。如果接受这份教育并不能为其家庭收入带来较大提升,那么就会降低他们的家庭幸福指数,影响农民工大学生的家庭幸福。

(二)影响农民工大学生的家庭幸福

由于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反差,致使农民工大学生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损耗了农民工大学生对生活的热情。长期处于这种不良情绪的环境中,将会严重影响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甚至会有一部分农民工大学生由于负面情绪得不到合理的释放,从而放弃承担社会责任,不再履行社会义务,出现社会暴力、报复社会的行为,这些都是会大大加深社会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问题。

由于农民工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算优越,在社会中与其他群体交往时,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表现为不能融入新的团体。他们思想上往往习惯把自己圈定在农民和城里人之间,觉得自己在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面前是优越的,在城里上班族面前又是卑微的。但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又极度渴望融入到城里人的圈子里,但户籍限制又一次次把他们拒之门外,久而久之这种无法融入就会让农民工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产生危机,产生无根的漂泊感与孤独感。

(三)影响我国农村的教育发展

1.自我认知能力的缺失

俄罗斯一直在缓慢地开发自主水下载具,同时进口民用和两用型。迄今俄罗斯开发了最著名的中型尺寸“大键琴”系列自主水下载具。几个大型项目正在研发中,包括:(1) “大键琴”-2P-2M,由大型特种任务宿主潜艇(如“别尔哥罗德”号)运载;(2) “代用品”远程自主诱骗机,由大型潜艇发射,用于辅助突破北约反潜防御网;(3) 由“红宝石”设计局设计的“头足纲”系列自主水下载具,具有相对大的船首声呐,可装备两枚轻型鱼雷,可执行反潜任务。

四、解决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农民工大学生应当不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社会归属感的缺失

(二)企业应当为农民工大学生提供平等的机遇

一个良好的企业懂得如何为自己的员工营造和谐的环境,营造积极的氛围,让每一个员工内心形成归属感,只有这样,员工才会更加卖力地为公司工作,燃起他们的奋斗激情。取消升职加薪的户籍条件,不比家庭,真正让有能力的人实现自身的价值,真正让合适的人待在合适的岗位上,这样才能为农民工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使他们能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更大地提升自己的企业归属感、城市归属感、个人幸福感。如果企业有能力的话,还可以通过为员工建立职工小家、健身房、阅览室等方式,使农民工大学生更快地融入集体。

(三)学校应当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应当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从而提升农民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农民工大学生形成过硬的心理素质,使得他们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可以变得更加坚强,向前发展的脚步也可以更加稳健;同时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彼此,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这样更有利于农民工大学生融入集体,适应城市生活,适应社会;学校还应当积极地引导农民工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使农民工大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对未来更有信心。

(四)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在社会中生存,我们总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不仅应当为农民工大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生存环境,更要为农民工大学生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环境,帮助农民工大学生早日摆脱心理危机。大多数的农民工大学生还是生活在城中村,既不是城市居民又不是农村人的边缘人身份,常常会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世态炎凉。社会应当充分发挥社工和社会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及时为农民工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设立心灵驿站,缓解农民工大学生长期压抑的心理状态,加大对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为农民工大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1.1一般资料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我院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对照组有24例女性和26例男性,最小23岁,最大75岁,平均(42.73±10.76)岁;体重最低42 kg,最高82 kg,平均体重(63.89±6.04)kg。观察组共有25例男性和25例女性,最小25岁,最大74岁,平均(42.58±10.47)岁;体重最低41 kg,最高82 kg,平均体重(63.21±6.26)kg。两组的普通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可以开展比较分析。

五、结语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经刻不容缓。除农民工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外,学校、企业、社会也应当积极帮助农民工大学生解决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金明.浅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2]陈封椿,符成彦.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长春:现代教育出版社,2015.

[3]郭德俊.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A/OL].

[5]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A/OL].(2010-01-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001/t20100113_179047.html.

[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A/OL].( 2011-02-2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1102/t20110223_115721.html.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21—0011—02

[基金项目]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2018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辅导员专项课题“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作者简介] 郭丽娜,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杨凤婷,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郑晓曼,海南广播电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赵慧敏

标签:;  ;  ;  ;  

农民工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