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7-071-01
作为语文教师,要用好人手一册的语文教材,紧紧把握课堂四十分钟时间。抓住语文教学的最要害、最本质、最精髓的部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突出学生自我学习的主体地位,彰显教师驾驭课堂的主导作用,增强语文意识,提高学生能力。
一、品词析句,丰富文本内涵
所有再高再广再深的内涵,都埋藏于词句的背后。词句是语文的基础,抓住词句,一层一层,如剥笋一样细细品悟,方能扎实深刻。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中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2、3两个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优美的句子画出来。
生:“冒”字用法很独特,很有新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你的眼睛真亮,你的发言独具匠心!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意见?
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还试着给“冒”字换上类似的字(探、冲、穿、长、钻、伸、露……)。
师:文中能用这些字替代呢?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一读前后几句话,好好感受一下,并说说怎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呢?
生:使劲地、高高地、笔直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痛痛快快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
师:同学们的语言真丰富呀,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一读、悟一悟?
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启发引导):看着这些竞相开放的白荷花,它们从大圆盘之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冒出来,多么地急切,多么地激动,每一朵花,都是那么的美,那么的艳,那么的惹人喜爱。看着这些白荷花,你的内心世界一定受到了震撼。此时,你一定想对白荷花说些悄悄话(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试着写话:“我是一朵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写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
生1:“我是一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要把我无与伦比的美姿尽情地分享给我的游客朋友们,让我的游客朋友沉浸在幸福与欢愉之中”。
生2:“我是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飘舞”。
生3:“我是一朵快乐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风儿轻轻吹,呼……呼……地唱起欢快的歌”。
生4:“我是一朵孤独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多少个寂静的夜晚,我只好孤孤单单的独自在数呀数星星”。
生5:“我是一朵满怀希望的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真心希望自己更加美丽动人,更加活力四射,我要实现我的美好愿望,成为花中之王”。
师:谁想跟这些白荷花交朋友?
生:(纷纷举手)
师:多惹人喜爱的白荷花呀!同学们,仅凭着一个“冒”字,把白荷花写得栩栩如生,美丽动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绽放着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视频播放,老师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深情地朗诵。)
以上教学片断中,老师抓住教材中的一个词眼“冒”,品词析句,不仅仅满足于字面意思的理解与扩展,而是创设情景,大胆放手,引领学生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既培养和拓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文本内涵,荷花瞬间被拟人化了,已然成为了学生的心灵之花。学生的汇报发言,不仅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荷花人文情怀的真切体验。
二、读写结合,挖掘语言训练点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读是语文之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朗读指导,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做到少讲多读,以读促讲,以读促悟。扩展读的广度,挖掘读的深度,丰富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读出深度,读出广度。
以课标为依据,突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紧密结合,进而挖掘读写结合点,力求每一篇作品都能或多或少地获取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以上两个精彩片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修辞的写作手法,把桂林山水的特点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修辞手法,同学们并不陌生,主要有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夸张、反复、引用等等。修辞手法有其自身的规律,学生要掌握它,教师就要设计相应的题型,引导学生进行方法上的训练。只有多引导、多训练,就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比如:描写漓江的水,作者不直接写水,而是通过西湖和大海的美进行对比衬托,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而后成功地运用一个排比、三个分句、三种方法,把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描绘地淋漓尽致:想象漓江的水似乎不动衬托其静;举例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说明其清;比喻成翡翠说明其透绿。描写桂林的山,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香山和泰山之绝来衬托,然后连用三个分句组成气势宏大的排比,把桂林山的特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把山比喻成老人、巨象和骆驼,突出一个字“奇”;以屏障和竹笋作比喻,突出一个字“秀”;“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去”,突出一个字“险”。
三、模仿创作,提升语文素养
有道是学以致用。赏析了《桂林山水》中这两个精彩片段的描写后,教师通过迁移训练,借助模仿创作,学生对文章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应用有了一定的掌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班班通,及时播放课件,学生沉浸在柔美的音乐中,静静地欣赏漓江的美丽图片,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想象漓江的水还有哪些特点,并设计填空,加以巩固:
语文课堂,不仅关注方法上的引导,而且注重课内外的延伸与拓展。最后,教师巧妙地播放九寨沟冬天的一段录像,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九寨沟结了冰了瀑布,然后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瀑布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再模仿《桂林山水》的写法描绘一个片段《九寨沟的瀑布》。
学生一旦挖掘到语言训练点,进而从内容、思想上想象拓展,从表达方法上模仿应用,再结合文本表达方法,设身处地,模仿创作,一篇篇美文脱颖而出。
论文作者:郑艳青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圆盘论文; 冒出来论文; 漓江论文; 我是论文; 学生论文; 一朵论文; 同学们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