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分析数据与经济发展筹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收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税收分析是税务部门对一定时期的税收量,按经济性质、税种或经济行业分类的税收构成情况的统计分析,对税收总量变化及各税种征收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分析,从而了解预测税源情况,全面掌握计划完成进度、进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征管措施,最终有计划地确保税收任务完成的目的。税收是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税收的分析,可以较客观地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其分析统计数据,对政府筹划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能发挥积极的、有价值的、重要的参考作用。
税收总量分析与总体经济发展状况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实际征税量的多少,反映出此国、此地、此时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据国家税务总局对我国2003年一季度的税收收入统计,全国累计完成税收5006.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6%,增收1050.89亿元。其中:1月份完成1979.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2月份完成1446.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2%;3月份完成1580.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各月收入都呈快速增长。这是全国经济快速增长,使税源明显扩大的直接反映。今年初以来,我国经济承接上年加速增长的态势,工业生产继续高位运行,对外贸易进出口两旺,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常,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9%,是近年来最高,为税收增收奠定了基础,带动了整体税收的快速增长。
各地区税收收入总量不同,反映出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相比较有利于找出地区差别,发现问题,分清优劣势,扬长避短促进发展。如2002年东部地区12个省市税收收入为11955.5亿元,中部地区9个省区税收收入为2775.40亿元,西部地区10个省市区税收收入为31901.27亿元,东部是西部的6.3倍,西部还不到东部的40%,差距非常明显。
一个城市的税收指标也反映出各城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成都市为例,成都市6城区2002年共计征收地方税282102万元,其中:高新区46068万元,占16.3%,锦江区45025万元,占16%,青羊区42970万元,占15.2%,金牛区61775万元,占21.9%,武侯区49050万元,占17.4%,成华区37214万元,占13.2%。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成都市6城区之间的税收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别。
税收经济性质分类统计分析
2002年,我国共实现税收收入17003.86亿元,其中,国有企业税收为5361.70亿元,占比重32.2%,较2001年下降3.8个百分点;集体企业税收为929.43亿元,占比重5.6%,下降1.5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税收为945.58亿元,占比重5.7%,上升1.3个百分点;个体经营税收为1004.93亿元,占比重6.0%,较2001年下降0.1个百分点;股份制公司税收为4355.24亿元,占比重26.2%,上升2.5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一是国有企业税收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首位,主要由于近年来我国加快企业改组、改制的步伐,在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相对趋缓;其二,集体企业税收和比重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集体企业已进入分化阶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部份基础扎实、效益好的逐步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以谋求更好的发展前景,一部份管理落后、效益差的被市场淘汰,还有一部份取掉“戴帽”集体,恢复私营原身;其三,私营企业税收增长幅度最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而且随着国家和地区陆续出台扶持政策,私营经济将持续处于快速发展和高增长时期;其四,个体经营税收在经过一段时期的高增长后已趋于平衡发展时期,这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规范和完善,个体经济正处于整理和稳步发展阶段是相吻合的。其五,股份制公司的税收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基数已经很大,增长虽趋于稳缓,但由于管理方式科学、企业经济效益好,增量仍相当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税种(或行业)分类统计分析
2002年,国、地税主要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的统计分析数据说明了我国传统产业稳健发展、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势头猛的状况。2002年,全国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税总收入11681.28亿元,其中,传统工业企业的增值税、消费税合计为6238.69亿元,占53.4%,新兴产业(特指三产业和建筑业)的增值税、营业税合计为3576.81亿元,占30.6%,其他产业占16%。2002年全国企业所得税为2588.68亿元,其中,传统工业企业为1184.39亿元,占45.8%,新兴产业(特指三产业和建筑业)为1394.63亿元,占53.9%,其他产业仅占0.3%。
就传统产业而言,我国煤炭、机械、汽车、化工等行业2002年的税收大幅度增长,仅就增值税而言,机械制造业增长25.2%,煤炭业增长23.1%,造纸业增长22.4%,服装业增长22%,石油加工业增长21.7%,黑色金属增长19.7%。其中,机械业是增长最快、增幅最大的行业,主要原因是汽车生产的繁荣,年产量达到了348万辆,比2001年增长36.5%,销售量增长36.7%,为机械业税收的大幅度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第三产业情况看,2002年全国餐饮业营业额达5090亿元,实现营业税105.89亿元,比2001年增长17.8%;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5530亿元,比2001年增长10.7%,上缴营业税也增长10.2%,其他如文化体育、广告、娱乐业缴纳的营业税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反应出随着我国扩大内需政策效应的显现,为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餐饮、旅游业成为最具活力的行业。
税收统计分析数据与经济的真实性
强调重视税收数据在经济发展筹划中的重要参考作用,还在于税收统计分析数据反映经济的真实性。一般性的经济指标统计,受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虚报的成分较多。而税收的统计分析数据绝不是“统计加估计”得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征收入库,纳入国家和地区财政收入账上的真实数据,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其一,税收征管依法执行,受政治、行政干扰程度低,统计数据具有真实性。其二,财政收入的多少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的根本性指标之一,而一个地区财政收入的90%以上又都是由税收构成的。其三,从现实经济情况和社会意识水平来看,纳税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税收收入才容易提高。所以,税收的各类统计分析数据,更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该地区各类性质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行业、产业结构状况。
综上所述,政府在运用各种社会经济指标数据了解把握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时,理应重视税收分析统计数据,特别在筹划经济发展思路、决策发展方向时,更应重视运用税收数据反映出的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各类经济、各行业及产业结构的状况,使经济的筹划决策更趋客观、合理、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