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用量最多的建筑材料,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好坏是确保混凝土性能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确保施工过程中操作规范,避免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围绕工民建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展开分析。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的特点
1.1和易性
对于混凝土拌合物而言,和易性能是最为关键的性能,综合显示拌合物易抹面性、抗分层离析、流动性与稠度。
1.2强度高
一般而言,待混凝土硬化之后,主要包含抗拉弯剪等性能,集料用量、集料品种、水泥用量、水泥品种、水灰比设计、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成型与混凝土养护,均对混凝土强度具有直接影响。提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1.3易变形
混凝土处于荷载作用、温湿度的作用下,会发生混凝土变形,包含温度、收缩、塑形、弹性变形等。混凝土变形主要包含两类:一种由于荷载受力发生变形,例如单调短期的加载作用下,长期受到荷载与变形压力,导致多次、重复性加载变形。一种属于体积变形,和受力原因无关,例如混凝土的温度变形与收缩变形;
1.4耐久性好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耐久性极好,但处于寒冷区域时,尤其对于水位变化建筑部位,处于饱水状态下,冻融交替极为频繁,极易损坏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具有一定抗冻性能。
2、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2.1混凝土搅拌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比例进行配置特别是要充分考虑砂石的含水量,对混凝土的用水进行合理调整在雨天则应增加对其含水量的测定次数。在使用搅拌机时应先对其进行空车运行,保证其正常之后再进行装料搅拌。除此之外在进行加料时应注意按照石子、水泥、砂子、水的顺序依次进行。
2.2混凝土浇筑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在对梁、柱节点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先采用高标号混凝土再采用低标号。对于钢筋位置比较密集的最好采用直径3Omm的振捣棒实施振捣,充分保证该点混凝土的密度,避免出现蜂窝现象。在使用塔吊供料时应在吊斗降至铁盘的50~60cm时再将混凝土倾倒在铁盘上,最后用铁锹将其倒入模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混凝土柱浇筑时应先将振捣棒插在柱子的底部先进行振捣再灌入一定量的混凝土,边浇筑变振捣保证连续作业直至浇灌到柱子的顶部。
2.3混凝土供需数量与表面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时时注意混凝土的供需数量,以便与混凝土搅拌站取得及时联系和沟通,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保证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浇筑不会出现间断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应对其进行及时刮平和拉毛处理。在进行刮平和拉毛处理时要先制作适量的水泥砂浆,并加入一定的界面处理剂然后用拉毛滚筒将其涂抹到混凝土的表面,充分保证混凝土建筑表面的平整度。
2.4因施工环境不同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在施工过程中是不能完全避开特殊季节的,比如寒冬、炎夏等,对此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应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凝结温差。在高温环境中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应根据施工环境中的具体情况对施工材料进行降温并在养护过程中增加浇水的次数,从而有效保证降低其凝结温度保证施工效果。
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尽量在气温以及混凝土表面温度差异最小时实施拆除避免在拆除过程中出现冷缩裂缝。
3、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3.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3.1.1在浇注施工前,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工作,保证混凝土浇筑面验仓合格后,方可进行相应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3.1.2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应当使用台阶法或平铺法,不宜使用滚浇法,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次序、厚度、方向、分层进行施工,并保持浇筑层面的平整度,在浇筑墙体时,厚度在30~50cm为宜,并且要保证对称、均匀上升。
3.1.3为了保证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的充分结合,在浇筑首层混凝土前,应铺设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2~3cm,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应当尽量避免过薄或过厚的问题,保证混凝土铺设厚度的均匀。
3.1.4在工民建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表面出现溢水较多的情况,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必须杜绝在模板上开孔赶水的行为,避免带走灰浆。
3.1.5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其是在浇筑顶板时,需要设置科学的位移变形观测点,并有专门人员定期观测模板是否发生了偏移,要设置专门人元进行检查、加固模板。
3.2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一般浇筑的混凝土结构被用来作为大高型建筑的基础,承担着上面很大的重量,所以,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要求我们掌握好浇筑技术,在浇筑时不能出现裂缝。其实,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也是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混凝土自身具有一定的收缩性,同时还会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裂缝。但是,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使混凝土不出现裂缝,在浇筑时,可以减少水泥的使用,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性,同时,还可以控制好温度的变化,延长温度下降的时间等等,尽可能的减少裂缝的出现。
3.3分段分层浇筑
分段分层,也是一项浇筑技术,当浇筑的面积大,而且其厚度不大时,一些混凝土搅拌设备和施工工具不能很好地进行浇筑,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分段分层技术进行浇筑。首先要对即将浇筑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然后开始浇筑工作,在浇筑时,要先从底层开始作业,经过一定的时间,再开始第二层的浇筑工作,然后根据这种方法依次进行分段分层的浇筑,当施工的面积比较大且施工厚度不大时,采用这种技术往往可以达到较好的结果。
3.4余面分层浇筑
余面分层浇筑,和分段分层浇筑一样,也适应于特定的情况,当施工的长度较长,且长度大约超过厚度的三倍时,我们可以采用余面分层浇筑技术进行浇筑,此种技术要求我们必须一次性的浇筑到顶部,使其自然的形成一个斜面,而且斜面的坡度大约为一比三的比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浇筑中的振捣工作,从底部开始依次地向上移动,并且要注意移动的距离,从而使振捣工作做到实处,这样可以提高浇筑的质量。同时,大面积施工时,很容易出现裂缝等情况,因此,我们在进行浇筑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个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御,减少断裂的发生。浇筑工作完成后,还要及时的排水,如果效果没有达到要求,可以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施工质量。
结束语: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用量最多的建筑材料,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好坏是确保混凝土性能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确保施工过程中操作规范,避免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如果浇筑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有侥幸心理,否则会形成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李成.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中华民居,2015.
[2]莫桂东.浅谈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2.
论文作者:吴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裂缝论文; 厚度论文; 性能论文; 工作论文; 时应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