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预算的内在特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预算论文,特性论文,部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一个特性是完整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门预算包括所有收支事项预算。部门预算以部门为依托,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使部门预算成为一个覆盖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二是部门预算包括所有预算单位收支预算。部门预算既包括本部门行政单位收支预算,又包括本部门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既包括本部门机关收支预算,又包括所属预算单位收支预算。
第二个特性是科学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编制方法科学。运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的各部门(单位)支出预算,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合理现象,确保预算分配公正、公平、公开。二是定员定额标准的确定方法科学合理。三是预算编制方式科学。一方面将原来的财政为主编制预算改为部门为主编制预算,另一方面改革了原来由部门替下属单位按资金性质进行代编做法,使编制的预算更加符合单位实际情况。
第三个特性是确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门预算确定到单位,二是部门预算确定到项目。每一项支出都有确定的支出内容、用途和去向。这样的部门预算有利于财政部门拨款、单位执行预算,也有利于人大、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四个特性是统一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预算标准统一。编制部门预算时,各部门都对照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填报口径、支出定额以及编制要求编制部门预算。二是预算管理要求统一。各地财政部门根据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原则,调整机构,实现了预算编审与执行各自一个头对外的要求,避免了预算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三是预算批复统一。部门预算由财政部门内设的预算编审机构统一批复。
第五个特性是规范性。一是程序规范。《预算法》规定,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在编制部门预算工作中,为了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准备,各地财政部门都在原程序基础上增加了“由财政部门制定和下发下年度预算框架建议”这个程序,即实行“三下两上”的编制程序。二是部门关系规范。一个部门只对口财政部门的一个业务处室,由其统一负责预算执行的日常管理和财务监督工作,避免了管理监督上的扯皮推诿现象。三是预算管理周期规范。预算管理周期分为预算编制(上年3月至12月)、预算执行(当年1月至12月)和财政决算(1月至6月)三个阶段,使预算编制时间从11月份提前到3月份,保证了预算编制质量。
第六个特性是综合性。部门预算制度要求统筹考虑部门预算内外资金,做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运用、统一安排,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制度,彻底解决预算内外资金“两张皮”的问题,达到预算内外资金收支预算“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