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建筑业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强,土建工程施工项目越来越多,为建筑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和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文分析了现场施工的技术要点,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建工程 ;施工现场 ;技术要点 ;管理优化建议
引言
我国民用建筑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全面进步的时期。我国城乡建设广泛开展了各类土木工程。为了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使土木工程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更突出的贡献,有必要把重点放在土木工程的关键环节,即现场施工上,进行关键分析和讨论。根据行业经验,加强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重要环节,在施工现场实现技术应用的全面覆盖。保证了样品现场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只有具备扎实可靠的土木工程理论基础,才能保证优质工程,同时实现高效率,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
1土木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九个方面:技术文件的审核、施工技术的改变、核心技术的提交、施工技术的选择、工程测量和施工设计技术文件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等。通过对土木工程领域施工技术管理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搞好土木工程领域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协调质量、安全和进度,规范施工现场的施工工作,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进而提高施工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可以站稳脚跟。
2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原则
首先,规范和标准的原则,这是现场施工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这一原则保证了各施工项目的协调有序,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增强了施工现场的服从感,从根本上提高了施工现场的效率,保证了施工现场的秩序。其次,科学合理的原则。在各种施工场地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原则。在此基础上,满足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和现场施工的操作流程和施工方法,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有序,优化现场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和新设备、新技术的巨大潜力。最后,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在关注现场施工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和不必要的支出,消除浪费。
3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3.1岩土检测
地基是承载建筑重量、保证建筑安全稳定的主要结构,岩土检测是土建施工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室内检测和现场检测,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选择检测地点和取样都是技术要点,取样是最基础的环节,同一地点样品至少要有三组是来自不同土层厚度,现场取样的样品要有代表性,并标明样品的来源和重要意义,样品需妥善保管,保留样品的原有湿度,特别是对于泥土状样品,应先用纱布包裹好,再用熔腊密封。在运输、搬运过程中,轻拿轻放,保持样品的完整性。检测时,遵照相关规定科学操作,为建筑施工和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现场施工中运用较为广泛,技术要点有: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优质的原材料,通过科学计算和推理论证确定每种原材料的用量和比例,做好原材料的配比 ;把控好混凝土入模前的温度,控制外加剂的用量,保证粗细集料质量,防止发生裂缝问题 ;在后浇筑带填充环节,选择强度更高一级的混凝土,振捣棒的振捣频率要适宜,快插慢拔 ;混凝土浇筑在施工中占重要地位,直接关系到土木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施工安全,浇筑前对现场进行全面清理,并用清水浇筑,保证其表面的湿度,后浇带设置要合理,保证混凝土结构和后浇带断面的统一性,浇筑带位置一般选择在受力较小的混凝土构件上,如梁板建筑的弯点处,切不可设置在剪切墙的中间位置。后期养护和前期施工同等重要,把握浇筑后的拆模时间,7天后为宜,并需用塑料膜包裹,观察其表面变化。通过洒水处理,保证其湿度,通常选择浇筑后第四天进行洒水处理。
3.3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技术要点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节能环保、造价低、效益高的建筑施工模式,接缝和节点处的技术处理是关键环节,对建筑的负载能力、防水、防震等具有重要意义。通常用焊接方式处理,通过焊接连接拆分构建的预留钢筋,再用更高一级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捣实,需加适量的微膨胀剂,为了预防因运输、环境变化等引发的构建开裂问题,可加大拆分构件预留配筋的长度。此外,还有平面不规则部分的技术处理、立面处理技术等。
4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建议
4.1重视技术交底
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是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关键,也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施工前建设单位需把技术文件和设计方案详尽的交代给施工方,施工单位再对各个分包商进行详尽的交代,并要求分包商严格遵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对一些隐蔽性工程、现场施工的特殊项目应做特别交代,并对实际工程中运用的新技术要有详尽的解释说明,使施工方更好的掌握运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减少和避免因技术交底不明而引发施工质量问题,通过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把控设计要求。
4.2加强材料管理,合理调配设备
材料和设备是土建工程现场施工的物资基础,为了保证施工技术的有效实施和土建工程的顺利进展,应加强现场施工的原材料管理,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场前做全面的检查,严把质量关,审核供货商的资质,检验产品的厂家和质量达标情况,做好抽样检测和试验。合理对原材料进行存放,规避因存储不当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严格材料的领放,做好过程性记录,以备核查。机械设备是实施施工技术的重要载体,恰当先进的机械设备能够优化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因此,在现场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统筹管理,统一调配,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机械设备进行操作,使设备在施工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减少因维修或购进新设备的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4.3优化人员配置
现场施工人员是设备使用和技术实施的主体,合理配置施工和技术人员,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施工前,做好岗前培训,为现场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施工期间,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通过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理念,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树立榜样,发挥先进模范的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
4.4完善制度,加强监督
严格的制度是规范施工人员行为的依据,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的关键。通过技术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实行追责制,谁负责的工段出现问题谁负责。例如通过设计审查制度,能够通过对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的分析和比较找出异同,和设计方共同协商,合理调整,保证工程预期完成。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把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放在首位,设置专门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定期不定期检查施工技术实施情况和施工的安全质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严重的要进行停工返工处理,在可能的情况下,调整施工进度,保证施工的顺利进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我国施工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足,企业必须采取先进的技术管理措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施工现场的施工秩序,提高土建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尚红.浅谈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15):211~213.
[2]孙志宇.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4,5(7):40.
论文作者:苏红熙,李杨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现场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土建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