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学作品研究

《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学作品研究

吴晓[1]2003年在《《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学作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干宝《搜神记》是一部研究我国古代民间文学的重要文献,它记录保存了我国古代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故事等民间文学作品。对这些民间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既有助于发掘我国传统典籍的现代价值,又有利于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科发展。本文立足于《搜神记》这一文本,运用文化人类学、历史民俗学和现代民间文学等学科知识对这些民间文学作品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从宏观上总体把握《搜神记》与民间文学的关系,阐述其民间文学特性及民间文学史意义;其次,对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做出形式上的归纳和内容上的分类,综合考察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反映出来的各种民间信仰,并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综合分析这些民间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蕴,从而对《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学做出整体上的梳理;最后,对《搜神记》中的主要民间故事做出类型学角度的考察,并着重探讨异类婚恋型故事和地陷型故事的文化内涵。

熊慧玲[2]2011年在《《搜神记》之“怪”研究—死而复生》文中认为《搜神记》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鲁迅先生曾说:二十卷本《搜神记》是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而正是这样一部有着丰富内涵的亦真亦假的故事内容和娴熟表现手法的书籍,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扛鼎之作,留给后人极大地探索空间。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关于《搜神记》的研究亦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专着、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层出不穷。但是对于《搜神记》之“怪”的研究,尤其是以死而复生为视角,仍然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搜神记》之“怪”做了以下研究。首先对《搜神记》之“怪”进行分类,其次针对《搜神记》中死而复生故事进行分类,再次进一步探究死而复生产生的原因,最后探讨了死而复生的价值。绪论主要总结了《搜神记》的研究现状同时提出《搜神记》之“怪”的定义以及《搜神记》之“怪”的分类。通过对《搜神记》研究现状的梳理和总结,明晰本文选题的意义;进一步界定了《搜神记》之“怪”的定义,说明了本文中“怪”的定义;接下来对《搜神记》之“怪”做了全面而系统的分类。第一章将《搜神记》中死而复生中的故事分为六大类,分别包括因情复活、误死还阳、托梦还生、自我复苏、殉葬复生以及杂类。每一种类型都进行了阐释,避免论述中干煸无力。第二章探讨《搜神记》中死而复生故事产生的原因。本章分为历史渊源、社会背景、哲学基础、社会心理以及文学娱乐性需求增强等五大类,其下又分为若干小类。第叁章进一步研究《搜神记》中死而复生的价值。包括民族心理观念价值、文学价值、审美价值、传播价值以及民俗价值五大价值。包括对《搜神记》中死而复生故事层层深入的探讨,对《搜神记》中死而复生故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为死而复生以及《搜神记》之“怪”的进一步研究夯实基础,以成抛砖引玉之美。

汪保忠[3]2015年在《《荷马史诗》与《搜神记》神鬼形象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试图通过《荷马史诗》与《搜神记》中神鬼形象的比较研究,勾勒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与文化传统的一些侧面。干宝的《搜神记》产生于魏晋易代之际,当时人们思想活跃,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相互撞击,开千百年来未有之变局。重视人性的觉醒,寻找迷失的自我灵性,追求充满诗意的生活栖居。虽兵连祸结、人如草芥,但是人们求仙访道、超越生死的希望一刻也没有停息。通脱、开放的心态,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而《荷马史诗》作为西方文化源头之一,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乃至文化影响,在欧洲文化上无出其右,林林总总的神祗世界给我们以遐想。《搜神记》辑录神仙鬼怪之说,曲折地反映了魏晋时代风云变幻,直接启发了后代的传奇与志怪一类体裁。在学术研究上,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研究《荷马史诗》代不乏人,21世纪又具有新的特点。中国《搜神记》却偏重考证、叙述视角等单一研究,而以汇通视域进行《荷马史诗》与《搜神记》比较研究的学术成果更是付诸阙如。由于有中西神、鬼形象为基础,打通《荷马史诗》与《搜神记》的研究非常必要,只有文化碰撞,才可能擦出思想的火花。沟通中西、融通中外,自然是比较文学的理想境界,如此,则可能更好地揭示《荷马史诗》与《搜神记》的发生、发展的若干细节。本论文在东西方文化的广阔背景上,结合神话、宗教、巫术、仪式等,以《荷马史诗》、《搜神记》文本为基础,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本研究分绪论、正文以及结语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界定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以及神话、志怪小说诸学术概念,明确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论述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由于中西神祗、鬼怪有比较的基础,都是人们想象的产物,具有同一性。研究“神”、“鬼”、“仙”、“怪”,其实就是研究“人”本身。同时进行中西神鬼形象比较,具有较强的文化跨越性。第二部分为正文。包括五章。第一章是文本的渊源研究。本章讨论了《荷马史诗》与《搜神记》文本产生的时代原因和文化特点。分析了魏晋时代的隐逸情怀,记录神鬼以证“神道之不诬”。《荷马史诗》的吟唱也可视作历史的叙述,论述了《荷马史诗》的神明理念和《荷马史诗》的形成和“荷马之谜”。第二章是《荷马史诗》与《搜神记》所受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本章阐释了巫术、宗教与神话、鬼话的关系,区别了神话、鬼话与仙话的不同,以及叙述内容的不同选择,梳理了《荷马史诗》、《搜神记》产生的诸种文化因素和叙述文本的价值取向。第叁章是《荷马史诗》、《搜神记》的母题和主题研究。透过神祗与鬼怪的种种世相,看清其内在的本质。表面看来,中西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的表现千差万别,但是内在的母题和主题很多是类似的。本章分析了神鬼的表现、思想与情感。由于可供选择的母题和主题过多,只讨论与《荷马史诗》和《搜神记》密切关联的爱情、复仇、仙乡与幽冥叁大类别。第四章是《荷马史诗》与《搜神记》神鬼形象研究。本章讨论了中西神话里面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英雄以及神鬼形象。本章指出,正义、秩序与命运是希腊神祗的绳墨,希腊人、神有很强的命运观念,崇尚力量与美,有“爱智慧”的哲学深思,讨论了《搜神记》的神鬼信仰,阐释了“斯克芬斯之谜”的文化内涵以及形象寓意。第五章是《荷马史诗》与《搜神记》神鬼形象塑造的艺术研究。本章讨论神话隐喻与谶纬之学,分析了梦幻、吊诡、异化与现代主义的艺术表达。很多今天看作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其实在千百年前的《荷马史诗》、《搜神记》中早己存在。本章论述了时光穿越、生死轮回等艺术表现形式,重点比较分析了《荷马史诗》与《搜神记》的元叙事特征和互文性特征。第叁部分是结语。主要是总结了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研究不足,以及笔者对一些相关学术问题的思考和今后的研究展望与设想。

吴晓[4]2004年在《论《搜神记》的民间文学特性》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志怪小说的《搜神记》记录保存了大量民间文学作品 ,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性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这种特性。首先它是深受重视记录民俗传统的影响而产生 ,是干宝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个人叙述文本 ;其次该书是运用类似于现代田野作业的方法加以编撰而成的 ,在资料搜集方法上具有民间文学性 ;第叁是该书中确实记录保存了大量流传于当时的口头作品 ;第四是学界对它的评价 ,充分肯定了其民间文学的文献参考价值和意义。

杨俊[5]2016年在《《搜神记》报恩故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报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被统治者所提倡,普通民众也有着浓厚的报恩意识,所以文学作品中颇多对报恩故事的书写。干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中就记载了许多此类故事,但目前学界对其少有研究。本文即以《搜神记》中的报恩故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点、指导思想、时代蕴涵及其对后世同类小说的影响。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叁个部分:绪论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正文部分分为叁章:第一章主要是对《搜神记》中的报恩故事进行分析,它们呈现出报恩主角广异性、故事情节奇幻性的特点。第二章探究干宝创作《搜神记》报恩故事的指导思想。一是儒家思想,干宝出身于官宦世家,深受儒家思想濡染,儒家文化中蕴涵的各种报恩思想指导他创作了丰富的报恩故事。二是佛教思想,当时佛教盛行,佛教思想中的报恩意识和因果报应观念对干宝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第叁章分析《搜神记》中的报恩主题故事所反映出的时代蕴涵及其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报恩故事中出现的神鬼、灵性动物等报恩主角及他们丰厚的回报方式反映了民间神灵崇拜盛行的情况和人们追求财富功名利禄的心理。同时《搜神记》中的报恩故事,由于其自身的魅力,对后世志怪小说中报恩故事的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是结语。对《搜神记》中报恩故事的现实意义和文学意义进行了阐述,它既具有教化大众、发扬优秀传统的作用,又是映证时代文化内涵的史料,同时也对后代志怪小说中报恩故事的书写产生很大的影响。

马国玲[6]2010年在《浅论干宝的神道思想》文中研究说明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于一体的《搜神记》深刻的体现了干宝的神道思想,充分论证了“神道之不诬”的主旨。本文在对《搜神记》文本内容深入分析的前提下,在总结、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干宝的神道思想。第一章,对《搜神记》现存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总结了研究取得的成就并指出了不足。第二章,原始宗教意识对干宝神道思想的影响,分别细化为自然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与万物有灵的信仰意识。第叁章,儒释道叁教对干宝神道思想的影响,分别就儒家的传统道德、经典着作、伦常秩序等,道教的修炼、神仙道术等,佛教的因果报应、地狱轮回等,原始宗教意识和儒释道叁家杂糅思想等与《搜神记》中各篇目对应起来论述干宝的神道思想。第四章,从政治、文化、社会背景以及干宝的个性特征等方面阐述干宝神道思想产生的原因。第五章,从思想倾向、选材、结构框架等方面简析干宝神道思想对《搜神记》文学构思的影响。最后一章,在横向分析的基础上,纵向串联原始宗教意识、儒释道叁教思想、魏晋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干宝的个性特征等,对干宝的神道思想进行较为客观的定位,并简要论述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赖扬[7]2011年在《叙事学视野下的《搜神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搜神记》为研究对象,对《搜神记》的叙事艺术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参照西方叙事学理论体系和文艺心理学理论,细读小说文本,试图从现代美学意义上对《搜神记》的叙事艺术进行考察。希望通过对《搜神记》叙事艺术及其叙事模式的初步探索寻找出中国古典小说发端期间所特有的叙事艺术特色。本文由引言、论文主体和结语叁部分组成。引言介绍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搜神记》的研究情况。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搜神记》的叙事母题着手,在《搜神记》众多故事中以叙事功能作为划分依据,归纳出其中的主要的母题。并以这些叙事母题与唐传奇故事结构进行比较,以图发现其中的异同及传承关系。第二部分从审美价值论的角度对《搜神记》故事中的各种审美效果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唐传奇中的几篇小说进行比较,分析叙事艺术的特点。第叁部分从审美的情感与距离出发,具体分析《搜神记》中审美距离控制的手法。第四部分从修辞手法着眼,比较《搜神记》在行文之中如何运用具体的修辞手法来营造小说效果。《搜神记》历来被视为中国小说发端之作,其中众多故事对于后世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的叙事艺术手法更是有其独特的地方。

杨晶晶[8]2016年在《敦煌本《搜神记》研究》文中认为敦煌本《搜神记》是1900年发现的敦煌莫高窟石室遗书中的一种。从1924年罗振玉先生据中村不折藏卷将之辑录于《敦煌零拾》,到今天学界对此书作者、成书时代、写卷、故事内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纷繁林立,历经九十余年。前辈学者对于此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写卷的抄写时代、故事母题的民间文学价值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敦煌本《搜神记》的成书方式、写卷的应用形态研究却相对滞后,且对其故事的组合方式和俗化倾向的研究更是无人问津。本文旨在立足前修时彦的研究基础,分析原卷文献,尝试将敦煌本《搜神记》的研究向前推进。本文前言部分首先梳理九十余年以来不同学者对敦煌本《搜神记》原卷的校录和整理工作,并综述前修时彦对此书从不同角度所作研究,以及他们的考证结果。以此为学术背景,提出本文试图考察的问题。敦煌文学研究的基础是对于原卷的掌握,故本文第一章考察一些目录书籍中的着录,将与敦煌本《搜神记》相关的写卷列出,逐一辨析,确定真正属于敦煌本《搜神记》写卷的个数后,再作叙录。另外,仔细从写本学的角度考察这些写卷的应用形态,也是本章中重要的一节。本文第二章以前辈学者对敦煌本《搜神记》概况的考察为基础,对它的成书时代、成书体例、成书方式、写卷的抄写时代与抄写所依据的底本、作者及文体和其书版本等进行全面的续考,意图有新的结论。本文第叁章则是对敦煌本《搜神记》中叁十余条故事进行内容上的析解,通过呈现某条目中对不同母题或情节的勾连组合处理,来说明敦煌本《搜神记》一书的叙事艺术。另外,本章第二节还对其故事的世俗化倾向及包罗万象的内容进行揭示,为确定其在中国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坐标提供参考。

李静[9]2016年在《《搜神记》中的动物精怪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动物,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在民间故事和志怪小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魏晋志怪小说中,以动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特别多。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作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记载了精怪故事110余则,有鬼神精怪、动物精怪、植物精怪、器物精怪等,其中动物精怪故事就有数十篇。动物精怪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异彩纷呈,蕴意丰富。

王婷婷[10]2013年在《关于《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干宝的《搜神记》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意义,而且它内涵的民间文化更是为民间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因此,文章以《搜神记》中的异类婚恋型故事的文化分析为主,通过其中人神鬼及人兽恋的文化解析,进一步对《搜神记》中的独特的爱情文化心态作了相应的阐释,以便能够为《搜神记》的研究者及爱好者提供些许可参考性的研究阅读方向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学作品研究[D]. 吴晓. 湘潭大学. 2003

[2]. 《搜神记》之“怪”研究—死而复生[D]. 熊慧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11

[3]. 《荷马史诗》与《搜神记》神鬼形象比较研究[D]. 汪保忠. 中央民族大学. 2015

[4]. 论《搜神记》的民间文学特性[J]. 吴晓. 兰州学刊. 2004

[5]. 《搜神记》报恩故事研究[D]. 杨俊. 西南大学. 2016

[6]. 浅论干宝的神道思想[D]. 马国玲. 内蒙古大学. 2010

[7]. 叙事学视野下的《搜神记》研究[D]. 赖扬. 四川师范大学. 2011

[8]. 敦煌本《搜神记》研究[D]. 杨晶晶. 西南民族大学. 2016

[9]. 《搜神记》中的动物精怪形象研究[J]. 李静.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

[10]. 关于《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化研究[J]. 王婷婷. 金田. 2013

标签:;  ;  ;  ;  ;  ;  ;  ;  

《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学作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