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1]2003年在《磷脂酶A_2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磷脂酶A_2(Phospholipase A_2,PLA_2)激活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胰腺远处器官—肠道损伤的作用,观察PLA_2抑制剂磷酸氯喹(Phosphate chloroquine,PC)预防和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七组:A组(对照组,n=6),B组(AP6小时组,n=6),C组(AP+PC预防6小时组,n=6),D组(AP+PC治疗6小时组,n=6),E组(AP 12小时组,n=6),F组(AP+PC预防12小时组,n=6),G组(AP+PC治疗12小时组,n=6)。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内注射制备模型。PC采用腹腔注射(30mg/kg),C、F组于模型复制前半小时给药,D、G组于术后一小时给药。检测大鼠血清、小肠PLA_2的活性及各项指标。 结果 B、E组PLA_2活性明显高于A组(P<0.05),且与血清淀粉酶、血清TNF-α及小肠丙二醛(Malonic acid,MDA)呈显着正相关(P<0.01)。预防或治疗性给予PC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和小肠的PLA_2水平,C、D、F、G各组的淀粉酶、血清TNF-α及小肠MDA较B、E组明显降低(p<0.05)。胰腺的病理评分相应降低。预防组和治疗组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6小时组与对应的12小时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 结论 磷脂酶A_2(PLA_2)激活在急性胰腺炎发病的早期即有升高,并在随后的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预防或治疗性应用磷脂酶A_2抑制剂磷酸氯喹可明显降低PLA_2的水平,通过多种途径减轻胰腺和胰外器官的损伤程度,改善急性胰腺炎预后。
陈善正[2]2008年在《环氧合酶-2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是多种病因引起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急性胰腺炎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约15%-30%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迅速,常累及肺、肝、肾、心脏等全身多个重要脏器,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其病死率高达30%。因此,重症急性胰腺炎仍是目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急性肺损伤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常见的、也是最为严重的全身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急性肺损伤的严重表现形式,也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死亡的主要病因,其病死率超过40%。有人认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可以作为临床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标准之一,因此,如何防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并发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因素仍不非常清楚。积累的大量证据表明,胰腺实质中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的TNF-α、IL-1和IL-6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不仅有助于启动急性胰腺炎局部炎症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有助于导致全身炎症反应,促炎细胞因子的过表达加重了实验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此相反,IL-4、IL-10等抗炎细胞因子则可显着减轻了实验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近来,前列腺素及源于前列腺素的炎症介质在介导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受到密切关注。环氧合酶(COX)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关键限速酶,包括两种类型:结构型COX-1和诱导型COX-2,COX-1是一种重要管家酶,产生的前列腺素主要维持生理功能;而COX-2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介质,在绝大多数正常组织无表达,但可在包括急性胰腺炎在内的炎症疾病中过表达,提示COX-2在急性胰腺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迄今,有关COX-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探讨COX-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有关炎症介质的变化,COX-2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及COX-2表达与胰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第二部分,用COX-2高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预处理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观察预处理大鼠胰腺和肺组织损伤程度的变化,探讨Celecoxib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50±30g,随机分成:正常组(N组):开腹后轻轻翻动十二指肠和胰腺,关腹;模型组(SAP组):以5%牛磺胆酸钠(1.0ml/kg)逆行胰胆管注射,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治疗组(T组):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诱导前2小时,以30mg/kg.d剂量给予灌胃Celecoxib预处理。各组分别于术后3小时、6小时、12小时处死大鼠,收集血清、胰腺和肺组织标本。测定血清淀粉酶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浆和肺组织中TXB_2与6-keto-PGF_(1a)浓度;分光光度计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活性;肺水肿严重程度以肺组织湿干重比表示;制作胰腺和肺组织标本,HE染色用于胰腺和肺组织损伤的病理学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胰腺和肺组织COX-2表达及胰腺组织NF-κB表达;RT-PCR与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COX-2mRNA和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与正常组比较,牛磺胆酸钠诱导后各时间点(3h、6h、12h)血清淀粉酶活性、TNF-α与IL-6水平、血浆TXB_2与6-keto-PGF_(1a)浓度等均显着升高,胰腺损伤(水肿、出血、坏死和炎症)病理学评分均显着增加(P<0.05),大鼠24小时死亡率为100%。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成功地建立了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本研究发现,正常胰腺组织中未见COX-2表达,牛磺胆酸钠诱导后的SAP大鼠3至12小时胰腺组织中均可观察到COX-2过表达,并于6小时达到高峰。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与胰腺组织损伤程度显着相关(P<0.05)。第二部分使用COX-2高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预处理后显着降低了SAP大鼠血清淀粉酶活性和TNF-α水平(P<0.05),改善了腹水性状;肺组织TXB_2/6-keto-PGF_(1a)比值在6小时、12小时较SAP组显着减低(P<0.05)。无论是肉眼还是光镜下观察,Celecoxib预处理均显着减轻了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和肺组织损伤程度,表现为胰腺和肺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肺组织湿干重比与髓过氧化酶活性(MPO)显着下降(P<0.05)。免疫组化显示,正常组大鼠肺组织COX-2无表达,在牛磺胆酸钠诱导后SAP大鼠肺组织COX-2表达显着上调,6小时达到高峰,并持续至12小时;正常组大鼠胰腺组织NF-κB无表达,在牛磺胆酸钠诱导后SAP大鼠胰腺组织NF-κB表达显着上调,3小时即达到高峰,并持续至12小时;Celecoxib在各时间点均显着降低了SAP大鼠胰腺组织NF-κB、COX-2和肺组织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肺组织COX-2mRNA与COX-2蛋白表达极低,在牛磺胆酸钠诱导后SAP大鼠肺组织COX-2mRNA与COX-2蛋白表达显着增强(P<0.01),于6小时达到高峰;Celecoxib在各时间点均显着降低了SAP大鼠肺组织COX-2mRNA与COX-2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清楚表明,COX-2是SAP早期反应基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COX-2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启动炎症反应,产生大量前列腺素类物质,导致胰腺与肺微循环障碍有关。Celecoxib能抑制COX-2基因的表达,具有显着改善实验性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的作用。Celecoxib改善SAP大鼠胰腺和肺损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①抑制TNF-α产生,减少中性粒细胞在组织内的滞留,并促进其凋亡,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②抑制胰腺和肺组织中TXA_2和PGI_2的释放,促进TXA_2/PGI_2的平衡,改善微循环。③抑制NF-κB的激活,阻断炎症介质的级联释放,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佟伟华[3]2005年在《人参二醇皂苷和地塞米松在大鼠重症胰腺炎治疗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普通外科的常见急重症,发病时时常并发多系统脏器功能不全(MODS),成为SAP的主要死亡原因。〔目的〕探讨人参二醇皂苷、地塞米松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本次研究中我们应用胆总管逆行注射牛黄胆酸钠的方法制作大鼠SAP动物模型分为手术组(SAP)和假手术组(SO)、人参二醇皂苷组(PDS),地塞米松组(DEX),6h后杀鼠,在急性期观察大鼠各脏器的损伤情况,观察血清淀粉酶、肝肾功能、血清TNF-α,IL-6,肺脏湿/干重比值,脾脏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免疫组化观察NF-κB等的改变。[结果]SAP发生后出现血清淀粉酶、血糖升高,血清钙离子水平下降,应用人参二醇皂苷、地塞米松后血清淀粉酶和血糖,血液浓缩现象较SAP组显着下降,PDS和DEX对血钙无明显影响,SAP大鼠胰腺出现出血坏死和大量炎细胞浸润,肝脏、肺脏、小肠损伤,应用PDS、DEX后减轻,二者抑制了炎症介质和NF-κB的产生。〔结论〕大鼠动物模型出现明显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改变,各个脏器出现明显损伤,应用DEX、PDS后NF-κB有所减少,血清炎症介质表达水平下降,达到保护脏器的目的。两种药物对SAP大鼠淋巴细胞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淋巴细胞转化,PDS在治疗中可以起到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多脏器功能,减少肺水肿的作用,由于没有明显副作用,多方面功能可以代替DEX.
刘洪斌[4]2004年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及中药治疗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时血中增多的磷脂酶A_2(PLA_2)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是引起胰腺炎肺损伤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原代培养,并在体外研究了PLA_2及含有PLA_2的AHNP大鼠血清对培养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理。方法 对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原代培养,分别加入PLA_2及含有PLA_2的AHNP大鼠血清,并设PLA_2抑制剂(盐酸阿的平)对照组,各组均孵育4h,离心收集细胞,破碎细胞核提取核蛋白,ELISA法测定NF-κB活性;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另外对培养细胞进行透射电镜检查,观察PLA_2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PLA_2及含有PLA_2的AHNP大鼠血清可使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活性显着升高、Ⅱ型肺泡上皮细胞NF-κB活性显着增高,透射电镜检查显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受损严重。盐酸阿的平可显着抑制PLA_2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结论 AHNP时,PLA_2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是造成胰腺炎肺损伤的重要因素;这种损伤作用除了与其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有关外,还与其激活NF-κB的表达有关。
徐胜[5]2010年在《磷脂酶A_2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肾上腺损伤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磷脂酶A2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肾上腺损伤的作用研究目的:临床资料显示急性重症胰腺炎与肾上腺功能不全存在某种联系。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可能与肾上腺水肿、出血、坏死有关。我们假设受损的肾上腺反应是肾上腺实质出血、坏死导致的,并探索其发生机制:(1)建立实验性ANP大鼠模型,观察肾上腺束状带病理形态、超微结构和肾上腺功能(血清皮质酮)的变化;(2)sPLA2是炎症网络中的关键因子,观察sPLA2在ANP大鼠血清和肾上腺组织的表达变化;(3)探索sPLA2抑制剂对ANP肾上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建立ANP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开腹后仅翻动胰腺和十二指肠。分别设立0h(基础值)、3h、6h、12h、24h时间点。观察各大鼠胰腺、肾上腺大体观和血清淀粉酶、腹水的改变,称量、计算肾上腺/体重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酮水平,光镜下观察肾上腺病理形态,透射电镜下观察肾上腺皮质细胞超微结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和肾上腺组织匀浆的sPLA2活性,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肾上腺sPLA2-ⅡA蛋白的表达。在造模前30min静脉给予大鼠sPLA2抑制剂(pku-mdl-101),并观察sPLA2抑制剂对ANP及其肾上腺损伤的影响。结果:1.大鼠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后,血清淀粉酶升高,胰腺组织HE染色出现出血、坏死等病理变化,表明ANP模型建立。ANP大鼠随病程进展,肾上腺体重指数逐步增加。ANP大鼠血清皮质酮3h显着增高,6h、12h逐渐降低,24h血清皮质酮水平甚至低于正常大鼠,出现肾上腺功能障碍。光镜下,肾上腺组织病理学可见3h时肾上腺组织水肿,血窦明显扩张、充血,6h逐步加重,随病程进展,24h出现肾上腺腺体结构紊乱、出血、及肾上腺细胞坏死、变性。电镜下,肾上腺皮质细胞可出现细胞间裂隙,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泡状扩张,胞浆类脂滴减少等超微结构变化。假手术组大鼠血清皮质酮、肾上腺病理形态、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变化。2.ANP大鼠血清sPLA2活性3h迅速升高,6h达峰值,后逐渐降低。肾上腺组织匀浆sPLA2活性也随时间进展逐渐增强,3h显着升高,6h达到峰值。假手术组大鼠血清、肾上腺组织sPLA2活性维持低水平,各时间点几乎无明显变化。ANP大鼠各时间点相应与假手术组比较,sPLA2活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IIA型分泌型磷脂酶A2 (sPLA2-ⅡA)免疫组化显示,肾上腺皮质、髓质,胞膜、胞浆以及细胞间基质呈淡黄色,表明sPLA2-ⅡA在肾上腺广泛表达。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肾上腺皮质组织sPLA2-ⅡA表达明显增强。3. sPLA2抑制剂预处理可显着缓解ANP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P<0.05,与ANP组比较),减轻肾上腺组织病理损伤(P<0.05,与ANP组比较),改善24h血清皮质酮水平(P<0.05,与ANP组比较),有效抑制肾上腺组织的sPLA2活性和sPLA2-ⅡA蛋白的表达(P<0.05,与ANP组比较)。结论:1.ANP大鼠随其病程进展,出现肾上腺水肿、腺体结构紊乱、出血、坏死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合并肾上腺功能不全。肾上腺损伤可导致肾上腺功能不全。2. sPLA2-ⅡA在大鼠。肾上腺组织各区带存在广泛弱表达,ANP大鼠血清和肾上腺组织sPLA2活性升高,肾上腺皮质sPLA2-ⅡA表达增强,提示sPLA2-ⅡA可能参与了ANP相关性肾上腺损伤过程。3. sPLA2抑制剂可以有效缓解ANP严重程度,并在胰腺炎相关性肾上腺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sPLA2在ANP肾上腺损伤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张经文[6]2012年在《肠道屏障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中西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ed phospholipaseA2,sPLA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大鼠肺组织和肠组织中的变化规律,来探讨重症胰腺炎病情的发展与分泌型磷脂酶A2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肺损伤发病机理,探讨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观察清胰汤和维拉帕米的治疗作用,为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指导。方法:健康雄性(Spraghe-Dawley,SD)大鼠40只,体重180g-220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O),SAP模型组(SAP),清胰汤治疗组(QYT),地塞米松治疗组(DEX),维拉帕米治疗组(VER),每组8只。SAP组和药物干预组。开腹后,夹闭胰胆管出肝门处,将1.5%的去氧胆酸钠溶液(lml/kg)在胰胆管内逆行缓慢注入,关腹,完成SAP相关肺损伤模型的建立。地塞米松组(剂量:l0mg/kg,浓度:5mg/ml)及维拉帕米组(剂量1.25mg/kg,浓度2.5mg/ml)于造模后立即静脉注射药物一次及造模后6h和12h再次静脉注射药物。清胰汤组于造模前0.5h胃管灌入中药清胰汤一次及造模后6h和12h再次灌胃,剂量:10ml/kg。假手术组行常规剖腹术,仅轻翻胰腺后关腹。造模后24h剖杀大鼠,取肺、肠组织及动静脉血。做肺、胰和肠组织的病理检查,采用真空干燥法检测肺湿干比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及淀粉酶的定量测定,双抗体夹心法(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assay,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化学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肺、肠组织中磷脂酶(sPLA2)活性,TUNEL法检测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肺和肠组织中sPLA2mRNA基因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肺和肠组织中sPLA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淀粉酶、TNF-α和二胺氧化酶含量、肺湿/干比值、肺和肠组织中sPLA2mRNA基因和sPLA2蛋白活性及含量均明显增高,胰、肠、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量明显增加,具有显着地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清胰汤、地塞米松、维拉帕米叁组药物干预组的血清淀粉酶TNF-α和二胺氧化酶含量、肺湿/干比、肺肠组织sPLA2活性及含量和sPLA2mRNA均不同程度降低,胰、肠、肺病理损伤较轻,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相对减少,具有显着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5%的去氧胆酸钠在胰胆管内逆行注射制造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稳定,胰腺、肠、肺组织损伤变化明显。在SAP时过度表达的sPLA2在肺和肠组织损伤中均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以降低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水平,维拉帕米能抑制磷脂酶A2的过度表达。清胰汤在SAP的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促进肠蠕动,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肠道内细菌易位,在改善肺和肠道屏障功能上,可以和西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潘洪帅[7]2012年在《血栓素A2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害中作用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动态观察肾脏损伤的各项指标及严重相关因子血栓素A2(TXA2)的表达,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病程中肾损伤的程度,为临床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72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个大组:空白组(B组,n=24)、假手术组(F组,n=24)、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24),各组再随机分成3个亚组:6小时组、12小时组、24小时组,每小组8只大鼠。B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F组仅开腹后翻动胰腺(约6-10次); SAP组采用胰腺被膜下注射5%牛磺胆酸钠(Na-Tc)(1ml/kg)的方法建立SAP的动物模型;早造模成功后于6、12、24h分批处死大鼠。所有大鼠处死后均采集血清、胰腺组织和肾脏组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淀粉酶(AMY)、肾功能;取部分胰腺组织及肾脏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血清、肾脏组织中血栓素A2。结果成功建立SAP模型;胰腺、肾脏病理评分结果、血清淀粉酶含量统计、肾功能指标统计结果、血清中血栓素A2浓度结果分析、肾脏组织中血栓素A2结果分析:①组间比较: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差异无显着性(P>0.05),SAP组各时间点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血清中血栓素A2的含量与肾脏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928,P <0.01),肾脏组织中血栓素A2的含量与肾脏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883, P <0.01),肾脏病理评分和胰腺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981,P<0.01),血清中血栓素A2的含量与胰腺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934,P <0.01),肾脏组织中血栓素A2的含量与胰腺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891, P <0.01)。结论1、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肾损伤程度随SAP病程延长呈加重趋势。2、重症急性胰腺炎时TXA2改变与肾损害的密切相关。
范辉[8]2010年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心肌损害动物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可操作性、重复性及稳定性较好的大鼠SAP相关的AMI动物模型,观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中急性心肌损害的形态学、心肌酶谱(CK-MB)、肌钙蛋白I(cTnI)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对照性实验研究,把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采用腹腔注射25%浓度L-精氨酸(剂量3.2g/kg体重)两次,间隔1h,于第二次注射L-Arg后24hSAP大鼠成模。全部大鼠于成模后4h、8h、12h各时间点分别随机10只取样,光镜观察胰腺、心肌组织病理标本,电镜观察心肌组织标本,采集胸主动脉血,测定血清心CK-MB、cTnI。结果:1.胰腺及心肌光镜改变:(1)胰腺:SAP大鼠出现胰腺叶间隔、小叶间隔间隙增宽,腺泡水肿、出血、坏死,小叶结构破坏,多为凝固性坏死,残留腺泡呈孤立性分布,腺管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病理改变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加重;对照组大鼠胰腺结构正常。(2)心肌:SAP大鼠心肌细胞肿胀,部分细胞崩解、心肌纤维结构消失,心肌纤维周围有数量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病理程度改变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加重;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正常。2.心肌电镜改变:SAP组:弥漫性心肌细胞肿胀、细胞核及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消失,肌浆网扩张,肌原纤维部分断裂,肌丝分解;对照组:心肌细胞亚细胞结构正常,肌膜及细胞器结构完整,形态正常。3.血清CK-MB、cTnI浓度的变化:SAP大鼠成模4h开始出现cTnI、CK-MB水平升高,8h进一步增高,至12h达到峰值,各时间点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血清CK-MB、cTnI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腔注射25%浓度L-精氨酸3.2g/kg两次可以诱发大鼠SAP相关的AMI动物模型,此种模型制作可操作性、重复性及稳定性较好。2. AMI在SAP发病的早期即出现形态学改变和血清CK-MB、cTnI浓度的变化;心肌形态学改变和血清生化变化与SAP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表明AMI是SAP的发病与病情进展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第二部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粘附分子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心肌损害中作用机制目的:探讨内皮素、一氧化氮及粘附分子在大鼠重症胰腺炎并发的心肌损害中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把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AP模型组各30只,按照第一部分的方法制造SAP模型,对照组、SAP组于建立模型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各时点分别提取存活大鼠心肌组织,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的血管活性介质(endothelin,ET;nitric oxide,NO)和粘附分子(P-selectin、ICAM-1、VCAM-1)的基因的表达。同时采集胸主动脉血,离心后测定血清中上述血管活性介质和粘附分子基因表达产物的浓度,以阐明微循环障碍在大鼠重症胰腺炎相关的心肌损害中作用。结果:1.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的血管活性介质和粘附分子的基因表达:对照组的各时间点TE-1、eNOS、iNOS、ICAM-1、P-selectin-mRNA的PCR产物RQ值处于较低水平,组内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组4h、8h、12h各时间点相关基因的表达(mRNA的PCR产物RQ值)较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ET-1、P-selectin、IVAM-1、ICAM-1浓度的变化及iNOS、eNOS的活性变化:对照组大鼠的ET-1、P-selectin、IVAM-1、ICAM-1血清浓度及血清iNOS、eNOS活性处于较低水平,SAP组大鼠从成模术后4h、8h、12h各时间点ET-1、P-selectin、IVAM-1、ICAM-1血清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eNOS的活性从成模术后4h开始升高,8h进一步增高,至12h达到峰值。结论:1.SAP致大鼠急性心肌损害时,心肌组织中ET-1-mRNA、iNOS-mRNA、P-selectin-mRNA、VCAM-1-mRNA、ICAM-1-mRNA表达显着升高,表明这些血管活性物质和粘附分子参与了SAP并发的AMI;eNOS-mRNA表达也显着升高,但是和iNOS-mRNA相比,其表达相对不足,其保护作用受到削弱。2.大鼠SAP并发AMI是,血清ET-1、P-selectin、VCAM-1、ICAM-1浓度和血清iNOS活性较对照组显着上升,血清eNOS活性和iNOS活性相比,其效应下降;心肌组织局部和血液循环中的血管活性物质和粘附分子共同参与了AMI的病理过程。第叁部分丹红注射液对大鼠重症胰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重症胰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材料与方法:把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AP模型组和治疗组各30只,按照第一部分的方法制造SAP模型。于建立模型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各时点分别提取存活大鼠心肌组织。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的炎症介质(endothelin,ET;nitric oxide,NO)和粘附分子(P-selectin、ICAM-1、VCAM-1)的基因的表达。同时采集胸主动脉血,离心后测定血清中CK-MB、cTnI和上述炎症介质和粘附分子基因表达产物的浓度。结果:1.内皮素、一氧化氮及粘附分子等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的炎症介质和粘附分子的基因表达:治疗组4h、8h、12h各时间点ET-1、P-selectin、IVAM-1、ICAM-1及iNOS基因的表达(mRNA的PCR产物RQ值)较SAP相同时间点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h时间点eNOS-mRNA的PCR产物RQ值较SAP相同时间点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CK-MB、cTnI、ET-1、P-selectin、IVAM-1、ICAM-1浓度的变化及iNOS、eNOS的活性变化:SAP组大鼠的CK-MB、cTnI、ET-1、P-selectin、IVAM-1、ICAM-1血清浓度及血清iNOS、eNOS活性处于较高水平,治疗组大鼠各时间点CK-MB、cTnI、ET-1、P-selectin、IVAM-1、ICAM-1血清浓度和iNOS的血清活性较SAP组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NOS的活性较SAP组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肌光镜病理学改变: SAP组心肌细胞肿胀,部分细胞崩解,心肌纤维结构消失,心肌纤维周围有数量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病理程度改变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加重;治疗细胞排列结构基本正常,心肌间隙水肿,肌纤维结构部分消失、紊乱,其间可见少许炎细胞浸润。结论:1.丹红注射液可以下调心肌组织ET、P-selectin、ICAM-1、VCAM-1、iNOS基因的表达、上调eNOS基因的表达,2.降低血清ET、P-selectin、ICAM-1、VCAM-1的浓度和血清iNOS的活性、上调血清eNOS的活性减轻SAP并发的AMI,丹红注射液对改善大鼠重症胰腺炎并发的心肌损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袁梅[9]2013年在《大鼠急危重症胰腺炎并发心脏损害的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急危重症胰腺炎(SAP)并发心脏损害的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探讨其发生的具体机制,并为开发合理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5%的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SAP模型,将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组)及模型组,每组各40只,每组又下设0h、3h、6h、12h及24h不同的时间点,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胰淀粉酶(AMY)、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及心脏组织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P-GSK-3β的表达情况,线粒体肿胀实验测定大鼠心肌线粒体吸光度的变化,离体大鼠心脏灌流实验观察牛磺胆酸钠对大鼠心肌组织P-GSK-3β的表达影响。结果1.血清酶检测结果显示,与0h组相比,各模型组的胰淀粉酶、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都有所升高,其中以12h升高的最为显着(P <0.05)。2.HE染色结果显示,胰腺:与0h组相比,各模型组胰腺组织都不同程度的损害,3h:间质血管扩张出血,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实质变化不明显。6h:大面积的胰腺小叶出血坏死,间质血管扩张出血,并伴有胰管、胆管的出血坏死;12h:出现了边缘小叶及胰管的出血坏死,伴有大量的纤维素渗出;24h:除有胰腺出血坏死的表现外,部分区域的胰腺小叶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小胰管增生显着。心脏:与0h组相比,各模型组心脏组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3h:肌间隙增宽,间质有轻度的血管扩张出血;6h:心肌组织肌间隙增大增宽,间质有少量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12h:除肌间隙增宽外,出现了严重的肌肉的排列紊乱现象,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心肌细胞的变性、肿胀,心肌间质血管扩张充血,比3h、6h加重;24h:心肌间隙增宽,出现点状、灶状及片状的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分叶核白细胞及中性单核细胞为主,部分区域的肌间隙里面还有弥漫性分布的炎性细胞,类似心肌炎的表现。3.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0h组相比,各模型组心肌组织P-GSK-3β的表达都有所增加,且以12h升高的最为明显(P <0.05)。4.线粒体肿胀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心肌线粒体吸光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且以12h减少最多(P <0.05),5.离体大鼠心脏灌流实验结果显示,牛磺胆酸钠灌流离体大鼠心脏后,心肌组织中P-GSK-3β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1)大鼠急危重症胰腺炎在12h并发的心肌损害最为严重。2)P-GSK-3参与到急危重症胰腺炎并发的心肌损害作用中。3)在大鼠急危重症胰腺炎并发的心肌损害中,P-GSK-3水平增加并不抑制mPTP的开放。
赵凯亮[10]2014年在《糖原合酶激酶-3β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糖原合酶激酶-3p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中肾脏的组织形态、超微结构和功能变化,研究GSK-3β在SAP大鼠肾脏组织的变化规律及其可能作用。方法:采用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3h、6h、12h、24h四个亚组),通过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制备大鼠SAP模型。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A)、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应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胰腺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GSK-3β及其磷酸化形式p-GSK-3p ser9在各组中的表达变化。结果:SAP大鼠血清AMY.LIPA.胰腺病理评分随着时间进展水平逐渐升高,而Cr、BUN及肾脏病理评分在SAP3h、6h、12h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而SAP12h、24h组基本呈现一个水平表达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各组大鼠肾脏GSK-3β蛋白表达较SO组表达明显增高(P<0.05),但SAP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GSK-3β ser9在SO组表达不高,而在SAP3h时组,表达较SO组增高,但从SAP6h组开始,随着病程的进展,p-GSK-3β ser9的表达却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P<0.05)。结论:随SAP病程进展,大鼠胰腺、肾脏病理损伤呈进行性加重,肾功能检测指标Cr、BUN亦出现相应变化。大鼠肾脏组织中GSK-3β并未随SAP的病程进展出现明显表达变化,但其磷酸化形式的p-GSK-3β ser9表达却呈现出先增强,后逐渐减弱的趋势,表明GSK-3β的磷酸化调控可能在SAP并发肾损伤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不同类型GSK-3p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损伤的作用比较及量效关系探讨目的:观察TDZD-8干预大鼠SAP肾损伤的量效关系,并将叁种常用GSK-3β抑制剂TDZD-8、氯化锂(LiCL)、SB216763对该模型的作用效果进行对比,以探讨针对SAP并发肾损伤大鼠模型最有效的GSK-3β抑制剂类别及其有效、安全的最佳剂量。方法:96只SPF级雄性V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N=12):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TDZD-8预处理组0.25、0.5、1、2mg/kg(TD组,分别标记为TD1、TD2、TD3、TD4组),LiCL预处理组(L组)和SB216763预处理组(SB组),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SAP模型。SO组、SAP组均于术前30min经股静脉注射溶剂10%DMSO (O.lml/100g), TDZD-8各剂量预处理组SAP造模前30min经股静脉注射等量10%DMSO溶解的不同剂量的TDZD-8;L组和SB组分别经股静脉注射等体积10%DMSO溶解的LiCL(60mg/kg)和SB216763(1mg/kg)。术后12h剖杀各组大鼠,测定各组大鼠死亡率、腹水量、血清AMY、Cr、BUN和ALT水平,并观察胰腺、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SO、SAP、TD3、L和SB组大鼠死亡率分别为0%、33.3%、0%、8.3%和16.6%;SAP组腹水量、AMY、Cr、BUN、ALT值以及胰腺、肾脏病理评分均较SO组显着升高(P<0.05);TD1组几乎对SAP无缓解作用,TD2、TD3、TD4、L组和SB组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SAP大鼠的腹水量,降低血清AMY、Cr、BUN值,并显着降低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D2、TD3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ALT值(P<0.05),而TD4组ALT值较高,与SAP组相似;TD2与TD3组比较,对各个指标均有效果,但效果不如TD3组作用显着,两者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着差异(P<0.05)。TD组中最佳剂量组TD3组在腹水量、ALT值之间与L组和SB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TD3组的AMY、Cr、BUN值以及胰腺、肾脏病理评分均较L组和SB降低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Cr、BUN值和胰腺、肾脏病理学评分与SB组比较,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TDZD-8、LiCL和SB216763对大鼠SAP肾损伤模型的作用比较可知TDZD-8是针对该模型最有效的GSK-3β抑制剂。对于牛磺胆酸钠诱导的SAP并发肾损伤大鼠模型,静脉给予TDZD-81mg/kg预处理对该模型是安全有效的最佳剂量。第叁部分:GSK-3p抑制剂TDZD-8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探讨目的:观察抑制GSK-3β活性对SAP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检测肾脏组织NF-κB激活及其依赖性基因的蛋白表达变化,探讨GSK-3β抑制剂TDZD-8对SAP肾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20)。SO组(sham+vehicle组)、SAP组(SAP+vehicle组)、TDZD-8治疗组(SAP+TDZD-8组)和TDZD-8药物对照组(sham+TDZD-8组),以12h为观察点。SO组、SAP组均于术前30min经股静脉注射TDZD-8溶剂10%DMSO(0.1ml/100g),TDZD-8治疗组在SAP造模前30min经大鼠股静脉注射GSK-3β抑制剂TDZD-8,TDZD-8药物对照组在操作前30min经大鼠股静脉注射与TDZD-8治疗组等体积的GSK-3β抑制剂TDZD-8,余操作同SO组。术后12h剖杀各组大鼠,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MY、Cr、BUN水平并观察胰腺、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肾脏细胞超微形态结构变化,比色法检测肾脏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检测IL-1β、IL-6在各组大鼠血清中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在大鼠肾脏中的定位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GSK-3β、p-GSK-3β ser9、NF-κB p65、TNF-α、iNOS、ICAM-1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AP组比较,TDZD-8可显着降低SAP大鼠血清中AMY、LIPA、Cr、BUN含量,减轻胰腺、肾脏病理损伤,并减轻大鼠肾脏细胞超微结构损伤(P<0.05)。TDZD-8治疗组肾脏组织MPO活性、以及血清IL-1p、IL-6活性与SAP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SAP组中NF-κB p65的表达较SO组增强,且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而TDZD-8治疗组则较SAP组表达明显减少。Western-blot结果显示:SAP组和TDZD-8治疗组GSK-3p表达较SO组和TDZD-8药物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而SAP组和TDZD-8治疗组表达无显着差异。SAP组肾脏组织中p-GSK-3β ser9的表达较SO组明显减弱(P<0.05),而TDZD-8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中p-GSK-3β ser9的表达较SAP组表达则明显增多(P<0.05);SAP组肾脏组织中NF-kB p65、TNF-α、ICAM-1、iNOS的表达较SO组明显增强,IL-10表达明显减弱(P<0.05),阻断GSK-3β活性能够抑制NF-κB p65、TNF-α、ICAM-1、iNOS的表达,提高IL-10的表达(P<0.05)。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TDZD-8药物对照组均与SO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GSK-3β抑制剂TDZD-8可有效导致SAP大鼠肾脏GSK-3β磷酸化而使其活性受到抑制,从而抑制肾脏NF-κB炎症通路激活以及中性粒细胞的募集,进一步抑制其下游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ICAM-1、iNOS)的释放,提高保护因子IL-10的释放,从而减轻肾脏炎症及病理损伤,缓解SAP病情进展。
参考文献:
[1]. 磷脂酶A_2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研究[D]. 高峰. 山西医科大学. 2003
[2]. 环氧合酶-2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陈善正. 中南大学. 2008
[3]. 人参二醇皂苷和地塞米松在大鼠重症胰腺炎治疗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D]. 佟伟华. 吉林大学. 2005
[4].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及中药治疗的实验研究[D]. 刘洪斌. 天津医科大学. 2004
[5]. 磷脂酶A_2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肾上腺损伤的作用研究[D]. 徐胜. 武汉大学. 2010
[6]. 肠道屏障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中西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D]. 张经文. 大连医科大学. 2012
[7]. 血栓素A2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害中作用的探讨[D]. 潘洪帅. 青海大学. 2012
[8].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及机制[D]. 范辉. 苏州大学. 2010
[9]. 大鼠急危重症胰腺炎并发心脏损害的相关机制研究[D]. 袁梅. 河北联合大学. 2013
[10]. 糖原合酶激酶-3β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赵凯亮. 武汉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