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系
摘要:文章以四川十大历史名人之一落下闳的故里阆中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为背景,结合落下闳赋予的春节文化资源和古天文文化资源,分析四川阆中在文化开发传承中的各特色文化利用,提出包含旅游线路开发打造和阆中文化深度挖掘两大主要方面的发展方案。
关键词:落下闳 阆中 春节文化 古天文文化 旅游
引言
总体来看,在研究领域,目前关于落下闳及阆中的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春节老人”落下闳对春节和节气贡献的叙述,以及落下闳对天文贡献叙述。处在叙述历史和歌颂落下闳贡献层面上的研究,缺乏对阆中文化资源开发的深入剖析,和对文化产业以及旅游建设研究。本研究选取四川十大历史名人之一落下闳的故乡阆中为案例,深入探究春节文化和古天文文化开发,并以此推动对落下闳故里的保护。打造国际旅游知名地,吸引大尺度游客。
文化资源依托
四川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复姓落下,名闳,别名落下长公,西汉人,巴郡阆中人(今四川阆中),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汉武帝时任待诏太史,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创制“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在天文学上有较大的影响。其在家乡阆中蟠龙山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民间观星台,改制了观测仪器浑仪,近代天文学史家朱文鑫说:“自汉落下闳作浑天仪,始立仪象之权舆”,后来的天文历法家如贾违、张衡、祖冲之等人,则是在落下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发展的。落下闳完善了古代天文学说浑天说,奠定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理论基础。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承前启后,对于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成就是制作出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创造太初历,称为“春节老人”。
春节文化资源
春节是中华文化代表性的节日,来源于西汉阆中人落下闳制度的《太初历》,该历法确定“以孟春正月为岁首”,从此,中国人迎接春天与迎接新年统一起来,过春节即过新年,并沿袭至今,距今有2118年的历史。人们为纪念落下闳称其为“春节老人”,其祖籍阆中被誉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阆中建城距今有2300多年的历史,作为春节发源地,阆中春节文化氛围浓厚,“腊八粥”、“燃天煜”、“亮花鞋”、“烧火舞龙”、“游百病”等民俗流传至今,独具特色,每年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古城感受传统春节习俗。
天文文化资源
落下闳制造的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民间观星台,奠定了我国古代先进宇宙结构理论基础,对于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赤道式浑天仪,并实际测量28宿的赤道距度。以及一系列天文大数据,保存至今,仍有研究挖掘价值。且落下闳提出浑天说,创新中国古代“宇宙起源”学说;发明“通其率”,影响中国天文数字2000年。
开发保护现状
春节文化产业
阆中市委市府提出发展春节文化产业的战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春节文化产业发展的硬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建立一系列的设施和开发落下闳的遗址等资源。 2008年来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多家中央、省市媒体聚焦春节之乡阆中,并对其年俗文化进行宣传报道。以多部大型专题片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春节与阆中的渊源,阆中独特的春节文化习俗,强有力的推动了阆中春节文化品牌打造。
为进一步研究春节文化和“春节老人”落下闳的生平事迹,阆中市落下闳文化爱好者、民俗专家等人组织成立了“落下闳文化研究会”。 现有春节文化主题公园。
天文文化产业
凭借桥楼落阳山一带的资源,可将阆中打造成为世界级中国古天文朝圣地、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现有天宫院,天文观测台,天文科普馆,科技体验园,落下闳纪念馆。天宫有“九龙捧圣”奇观,乡党委政府利用天宫院村属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着力打造“中国风水第一村”和“风水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天宫“一片三点八景观”宏伟蓝图:“一片”就是指“九龙捧圣”风水景区;“三点”就是指天宫院古建筑群、袁天罡古墓建筑群、李淳风古墓建筑群;“八景观”就是指天宫揽胜、麒麟天罡、淳风灵阁、驿道探微、威灵武显、汉城遗韵、古汉墓群、西河泛舟。
建设问题
产业联动效益低。春节文化和古天文知识之间,春节文化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春节文化企业和春节文化研究、之间,春节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联动不够,春节文化产业未能与旅游、教育、餐饮等行业融合,制约了产业外延的扩张。
传统文化传承乏力。老百姓对春节的来由仅停留在追赶年兽这样的民间传说上,春节品牌尚未打响。落下闳在百姓中知名度不高,文化资源面临不能很好开发保护的问题。
打造国际旅游品牌的方略
品牌营销利用品牌符号,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建到社会公众心里,把产品输送到消费者心里。使消费者选择消费时认这个产品。品牌营销的关键点在于为品牌找到一个具有差异化个性、能够深刻感染消费者内心的品牌核心价值,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乃至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
对于落下闳故里的开发中,可融入品牌营销的概念,将其打造成一个春节祈福文化旅游圣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其具体打造措施如下:
闻新岁,祈福来
借助已建成的春节主题公园和落下闳春节老人的历史文化渊源,打造“新岁鞭炮节”活动,以“闻”迎新,以“响”除旧;设立祈福殿,人们可在新年之际来此讨新年好彩头。以此扩大阆中春节民俗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年味渐失的“年”重赋活力。
青少年天文科教基地
青少年不仅可以在一年一度的春节活动中感受古中国民俗魅力,更可以在平时通过在科普中心通过对日月星辰观察和天体物理及数学运算的实践与体验,达到崇尚科学、丰富知识、身体力行的教育实践。主打天文科学概念,引入现代天文概念和技术,历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青少年更好地感受天文的魅力,了解天文的中国历史。此举为吸引小尺度和中尺度游客。
春节旅游线路规划
为吸引大尺度游客前来,阆中的文化资源以及旅游点仍不具备大吸引力。将四川著名景点与阆中相连建设一条龙旅游服务,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从成都的熊猫基地、宽窄巷子、锦里到阆中的春节祈福圣地和青少年天文科教基地,以及川西的民族风采,川南的竹海和酿酒魅力,最后回到成都,一条龙旅游路线,方便游客行程安排,增强四川旅游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查有梁.落下闳系统的科学意义[J].中华文化论坛,2017
[2]邓经武.天数在蜀:巴蜀文化对中国天文学的贡献[J].文史杂志,2017
[3]马凯. “春节老人”落下闳[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
[4]宋红梅. 阆中:群星璀璨的古天文中心[N]. 南充日报,2011
[5]查有梁.世界杰出天文学家落下闳[J].中华文化论坛,2002
[6]邓经武.天数在蜀:巴蜀文化对中国天文学的贡献[J].文史杂志,2017
论文作者:朱小琳,彭冲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阆中论文; 春节论文; 文化论文; 天文论文; 太初论文; 天文学论文; 浑天仪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