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高要区工程质量监督站 广东省肇庆市 526000
摘 要:本文结合因土方开挖导致PHC管桩桩身偏移与倾斜的实际工程案例,提出了解决方案的关键流程。通过各种测试为业主、设计、施工等各方提供的补强依据,并结合该实例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软弱土层; 基坑开挖;桩身偏移与倾斜;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TU4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基础建设的发展,PHC管植在建筑市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标准化生产养护的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成桩质量好、强度高、单桩承载力大、施工快捷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工程中[1]。由于工期紧张与场地条件原因,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先进行基础桩基的打设,随后再进行基坑开挖与地下室底板的浇筑。但在软弱土层地基中,这种施工模式往往导致部分管桩桩身出现偏移倾斜,倾斜度超出规范要求的现象[2]。
桩基纠偏的治理方法概况起来有以下四种方法:
基础加固:当基桩倾斜不多,倾斜率不大时,可采取基础加固的结构措施,增强基础的整体性,控制桩顶水平位移,例如实际工程中常将管桩的承台做成筏板基础,大大增强基础的整体性。
倾斜桩承载力的利用:倾斜桩的承载力能否部分利用,这个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黄仁武[3]通过试验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1)对于脱开的未倾斜桩,经静载试验,可让上下节桩之间的孔隙闭合,如果桩身混凝土没有被破坏,则桩的承载力不受影响;(2)对于断裂脱开且混凝土损坏的桩,承载力损失明显,几乎无法修复;(3)桩基桩身倾斜率达6%但桩身未受破坏,无完全脱节。通过单桩静载荷试验,经过填芯后的桩承载力可达设计值的60%。
补桩:当遇到PHC管桩倾斜事故时,因其他治理方法还不成熟,所以设计往往倾向选择补桩方案。因为间接的补桩方案较直接的纠偏方案在理论计算、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工期上更有优势。
基桩纠偏:当倾斜桩数目较多、补桩空间有限,或从经济角度考虑,设计可选择纠偏的方案。基桩纠偏的机理和方法与建筑物纠偏的机理和方法类似。机理上类似,两者都是对不合理变形的纠正。建筑物纠偏面临的是垂直向差异变形的纠正,而基桩纠偏面临的是水平向变形的纠正。方法上类似,两者都是通过在一侧加压(力)或在另一侧减压(力)的方法。建筑物纠偏的加减压表现为在竖直方向即沉降方向上,而基桩纠偏的加减压表现在水平方向。
1 桩身偏移与倾斜情况
1.1 项目概况
某工程位于肇庆市高要区,建筑形式为框剪结构,地上23层、地下3层。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场地内土层从上到下①为杂填土,松散状态,厚度为1.00m左右;②粉质粘土,软塑~可塑状态,厚度为1.80~2.20m;③淤泥,流塑状态,厚度为8.30~15.60m;④中砂,松散~中密状态,厚度为1.50~2.00m;⑤圆砾,稍密~密室状态,厚度为1.20~2.80m;⑥全风化砂岩,厚度为2.50~5.80m;强风化砂岩,厚度为1.80~2.60m。地基基础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采用静压方式,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800kN,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
1.2 桩身偏移与倾斜情况
由于工期较紧,在建设单位的要求下,按先进行工程桩试压,再基坑支护施工,最后土方开挖的顺序进行施工。2#楼设有1层地下室,开挖深度较大,而且淤泥层较厚,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发现工程桩偏移现象,虽施工单位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效果不大。工程桩(2-28~2-38/2-A~2-H轴)部分发生偏移(偏移量超出规范规定要求的有18根,最大偏移为300mm),而且都向同一方向偏移,偏移的工程桩(共72根)全部进行了桩身完整性检测,检测结果显示,67根Ⅰ类桩,5根Ⅱ类桩,无Ⅲ、Ⅳ类桩。1#楼及中庭地下室共394根工程桩,桩顶偏移700mm以上有86根,600~700mm有34根,500~600mm有29根,250~500mm有49根,0~250mm有196根,最大偏移量为1100mm;低应变检测结果显示,Ⅰ类桩294根,Ⅱ类桩57根,Ⅲ类桩17根,Ⅳ类桩23根。
2 桩身偏移与倾斜成因分析
结合工程实际状况对桩身偏移与倾斜的原因分析:
(1)施工中软土地基范畴的淤泥质土层较厚,呈现出流塑饱和状态,自身强度低,渗透性差。在工程施工中快速密集沉桩,则土体结构受超孔隙水压力及挤土作用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倾斜现象。但本工程监理人员对现场旁站监督时,桩基础施工过程未发现质量异常,排除该因素。
(2)土方施工中,过早开挖或者局部开挖过深,特别淤泥质土层较厚的情况下,由于淤泥层承受的应力在开挖一侧得到释放,而桩的另一侧(靠土侧)承受挤压土集聚的弹性能及超静水压力,从而引起淤泥扰动,在淤泥土侧向力的推动下使部分桩身向开挖侧出现了位移和倾斜。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土方开挖不当是导致目前实际状况的根本原因。
(3)大型运土石方车辆,在淤泥土上方来回走动,竖向附加应力增大,导致淤泥土受压产生侧向压力,引起淤泥扰动,在淤泥土侧向力的推动下使部分桩身出现了位移和倾斜。在本工程中有存在该隐患,但并不是主要因素。
(4)基坑支护体系不稳定,导致基坑变形过大,引起淤泥质土层的扰动,在淤泥土侧向力的推动下使部分桩身出现了位移和倾斜。在本工程中,基坑开挖并未发现基坑变形监测异常,排除该因素。
3 处理方案
根据目前情况,经多方综合工期、场地与经济等因素考虑,修改方案大致为先补桩再按筏板施工。据低应变检测反映,Ⅲ类桩的缺陷大都在桩顶下5~8m的位置范围内,Ⅲ类桩的利用价值不大,因此Ⅲ类、Ⅳ类桩直接定为废桩,选取Ⅰ类、Ⅱ类桩做承载力试验,按原设计承载力特征值1800kN试验,桩承载力的取值按实际试验值复核。静载试验复核结果,选取承载力较为差的99#、171#和223#桩,其实际承载力特征值为1620kN,以此为依据进行补强设计。因现场条件限制,大型机械无法施工,只能采用钻孔灌注桩机施工,经设计验算复核,共需补打123根钻孔桩,桩长约20~30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700kN。
补桩完成后,由设计单位抽取4根桩进行单桩静载试验,根据规范要求[4],最大试验荷载为5400KN,试验时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进行分级加载。
检测结果汇总表如表1所示,Q~s曲线和s~lgt曲线如图1~图4所示。
通过以上4根桩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Q~s曲线平缓,s-lgt曲线呈平缓规则排列,综合分析,4根桩的承载力特征值均满足设计要求。
4 结论
(1)针对具有深厚软弱土层的地基条件,宜采用先开挖土方后再进行桩施工的工序,但由于工期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下,若先进行桩施工后再开挖土方,宜采取以下注意措施:具有深厚软弱土层基坑开挖宜在打桩全部完成15d后进行;挖土宜分层均匀进行,且桩周围土体高差不宜大于1m;开挖土方应及时外运,基坑边缘地带堆载不宜大于20kPa;机械开挖应小心操作,不得碰及桩身,挖到标高以上0.5m,宜改用人工挖除桩顶余土,以保证管桩质量。
(2)针对具有深厚软弱土层的地基条件,若已经发生了由于土方开挖所导致的管桩桩身偏移与倾斜,其对应解决流程应为:桩身完整性检测与桩体测斜,确定桩体缺陷位置、桩身完整性类别判定与桩体偏移量大小;单桩静载试验为设计提供补桩依据;业主、设计与施工针对上述试验提供的结果进行综合考量提供加固方案;对补桩进行单桩静载试验复核验算。
参 考 文 献
[1] 李源鸿. 软弱土层上的管桩倾斜偏移的思考[J]. 河南建材,2018,2:148-149.
[2] 梁建华. 较厚淤泥土中倾斜管桩的纠偏与补强处理[J]. 施工技术,2013,6:56-56.
[3] 黄仁武. 软土地基PHC管桩倾斜缺陷对竖向承载力的影响[J]. 建筑施工,2008,30(11):945-948.
[4] DBJ15-60-2008,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S].
论文作者:伦玉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承载力论文; 淤泥论文; 土层论文; 基坑论文; 土方论文; 工程论文; 厚度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