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现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需要教师熟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爱护环境、珍爱生命的人。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数学教学 学科教育
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是为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精彩人生服务的一项活动。因此,数学教学必须有学科特色,有学科意义,真正实现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使教学相长。《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经验和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实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弱、注意力不够持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故事、游戏、直观教具、操作学具、多媒体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等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机械的练习是很枯燥的,往往会引起反感、厌学的情绪。这时讲这样一个故事:鸡妈妈有10只小鸡,一天,鸡妈妈让最大的鸡哥哥带着其他小鸡到外面自己找虫子吃,回来的路上,鸡哥哥一数,拍着脑袋说:“嗯!怪了,怎么只有9只呢?”“谁能帮鸡哥哥找一找原因?”有几个小朋友就说了:“鸡哥哥自己没有数。”然后引导学生回过来检查刚才那道题目。这时,学生兴趣盎然,还须加1。一个难点就这样解决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注细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影响着人的能力与性格的发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需要我们老师长期有计划、有意识地予以培养。具体要做到“低起点、细要求、巧激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让学生在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感到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
四、重视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学生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动手实践、自主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打破教学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多发问,允许学生“插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比如用“凑十”的方法,说明学生善于提出意见,体现了创新意识,我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你真会动脑筋!”“你真聪明!”这就保护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五、关注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难以畅通地进行。在小组中学生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树立自信心,培养团结、协调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六、有效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增强自信
激励性评价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方面的赞许,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适当的鼓励。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一次激励性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其一生。这种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增强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课堂上,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出不同的评价。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要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对优等生的正确回答,除了要给予充分肯定外,还要对他们提出期待和希望,让他们更加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知识来源于实践,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合作的素材和机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提高能力。
总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要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教师必须熟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要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经验和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文作者:刘彩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学科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