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的抗战:1938年的“八一三”纪念论文_张梓晗

纪念中的抗战:1938年的“八一三”纪念论文_张梓晗

张梓晗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八一三”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初期一次重要的会战。“八一三”纪念也因其本身的重要性成为抗战时期重要的文化资源。1938年8月13日前后,正值日军进攻武汉,许多政治势力借“八一三”周年纪念之机,表达自身的政治诉求。南京维新政府宣传“反战和平、中日亲善”;国共两党则动员军民团结抗战,保卫武汉;各地的社会团体以游行、撰文、献金等形式号召海内外同胞共同纪念“八一三”一周年。

关键词:“八一三”纪念;南京维新政府;国民党;共产党

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十一日,在淞沪会战的中心——上海发生了一场流血冲突,起因与淞沪会战周年纪念有关。1937年的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之久,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初期最重要的一次会战。四行孤军是淞沪会战后羁留在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国军,为了在淞沪会战一周年来临之际纪念抗战中英勇抗敌的同胞们,他们没有遵照当局只允许13日悬旗纪念的规定,坚持于11日晨在营地内升旗纪念。租界当局即刻派万国商团白俄队前去制止,由此引发双方冲突,致使“国军伤三十余人,其中三人伤重去世。”[1] 此次流血事件被全国报刊媒体纷纷转载,引发热议。

南京维新政府的“更生”纪念运动

四行孤军流血冲突发生之时,上海正在日军严密监控下,当时由日伪政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所管辖。“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是在日军操纵下,于1938年3月28日在南京成立的,与华北临时政府性质相似,皆为过渡性的地方性伪政权。其成立之初即宣传“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其唯一使命则在与邻邦樽俎折冲归于敦睦,务使国人免锋镝之苦,本吾国旧有道德确立东亚之和平。”[2]

维新政府一直面临财政困难、外交不承认、社会秩序不稳定等问题。在其成立的当天下午,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言人即发表声明,谴责日伪分裂中国的罪行,并宣布:“南京伪组织与华北伪组织一样,完全为日本之傀儡,其参加此项组织人等,自应依国法惩处。”[3]民众也因其傀儡卖国性质,极少予以承认。在多种窘境压力之下,维新政府不得不利用“八一三”淞沪会战的纪念加紧舆论宣传,笼络民心,与国共进行政治文化资源的角逐。

上海流血冲突事件发生后,为了稳定民心,保证“八一三”纪念运动的顺利进行,维新政府当局迅速戒严,积极筹备纪念大会,提出“‘八一三’者,实为我东亚由共产党苏联之魔手中得到解放,排除傀儡蒋介石大可纪念之‘更生’日也。”[3]

维新政府的“更生”纪念大会在南京市政公署大礼堂如期举行,在礼堂的正中央,除了悬挂着一面五色旗之外,还张挂着大幅的漫画,上面写着“公敌就是蒋介石,万众一心奋起来”的标语。纪念典礼开始后,杨九鸣报告“更生”大会宗旨,并重点对武汉会战的情况加以论述,提出蒋介石国民政府十年来以抗战准备为名,实行“苛征暴敛”;现以彻底抗战之美名,集结私军于武汉,见武汉危急,又将自己军队秘密撤退后方,杨试图向民众宣传武汉很快会被日军攻破,国军将一败涂地,而“若任蒋介石继续抗战,则战争祸一日不止,人民之痛苦一日不能解除。” [4]参加纪念大会的各代表被要求即刻返回各区组织召开纪念会议,向民众传达大会精神,后将活动情况上报。

维新政府还在其控制下的报刊媒体上开辟“八一三”纪念特刊,利用媒介传播之“广”、“快”的特性宣扬“敦睦中日邦交,以谋民众之安居”[5]特刊上充斥的“更生”纪念文章,其主旨大多是告诫国民应认清战争是错误的事,中日同文同种,应携手共创东亚和平。种种利用“八一三”纪念斥责国共坚持武汉抗战的行为,意在挑拨民众与政府关系,便于宣传亲日投降言论,不仅受到了爱国民众的强烈抵触,也被国共两党及众多社会团体所声讨和反击。

国共两党纪念“八一三”,保卫大武汉

四行孤军流血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及中共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及对国军战士的善后情况。日军对武汉的进攻并没有阻碍国共两党纪念“八一三”的步伐。国民党中央及武汉各机关于13日上午八时在湖北省党部和武汉大剧院同时召开“抗敌救国”纪念大会。根据战时形势的需要,国民政府希望借纪念之时,鼓舞民心士气,宣传抗战以达到动员“全民抗战,保卫大武汉”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在纪念主题上就给予维新政府以还击,称“八一三”为“全面抗战展开之纪念日,国军在淞沪之英勇牺牲,使全国军民坚定必胜的决心”,针对武汉会战形势,大会纲要提出“我全国民众,应拥护最高领袖,应以保卫大武汉为第一义,以完成抗战建国之大业。”[6]

作为抗战领袖的蒋介石也于纪念当日发表了《告沦陷区民众书》,鼓励沦陷区同胞们坚持抗战;对于当时武汉抗战的形势,蒋提出:“我可以明白告慰我同胞的,就是我们一定以全力保卫武汉。”在领袖的号召下,郭沫若也代表湖北省政府发表演讲,报告国军在武汉的情况:“精锐的国防军,像铜墙铁壁一样,在武汉陈列着;在交通、运输、工程、侦查等方面需要群众的力量来协助,要军民合作,然后胜利才可以得到保障。”[7]

民族危机促使国共携手抗日,无论在延安,还是在武汉,全体共产党员都在全力支持着国民政府“保卫武汉、抗战到底”的战时动员。中共发表《告全国同胞书》中写到:“全上海和全中国的同胞纪念八一三的最好敬礼,是继续发扬八一三的英勇抗战精神,为保卫武汉而奋斗!为民族生存而奋斗!为国家独立而奋斗!”[8]纪念“八一三”在当时成为“驱逐日寇、保卫武汉、实现独立”的代名词。

考虑到纪念大会参与度有限,国共两党组织武汉各界代表成立了宣传委员会,决定扩大“八一三”纪念,动员民众:由各宣传队分区在街头宣传,并同时举行挨家挨户谈话式宣传办法,向民众宣传并说明保卫大武汉及疏散人口的理由。同时,在三镇街头、各伤病医院及各大戏院公演抗敌戏剧,期望能收到家喻户晓的效果。

国共纪念“八一三”周年的活动目的是让处于抗战时期的民众理解,政府在过去的一年来,为了谋求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自由,仍然在积极努力的工作,没有因为战争而变的混乱无序,粉碎了敌人险恶的政治宣传,使民众能够在心理上相信政府,增强了军民抗战的信心,也进一步为抗战的胜利的奠定了基础。

社会团体动员民众纪念“八一三”

维新政府对“八一三”纪念意义的歪曲阐释,受到国共两党的抨击,其试图煽动民众反战的企图也很快破灭。无论是在沦陷区还是国统区的爱国民众都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其卖国言论的不满。

上海流血冲突并没有使居沪的八百壮士丧失纪念热情,为了表达对日伪政权的不满,鼓舞沦陷区军民支持抗战的热情,8月13日上午全体士兵在绝世中仍举行沪战纪念,虽旗帜已被收缴出去,但仍以现实的青天白日及自己洒于大地上之献血作象征的升旗,并高呼爱国口号,一致绝食,坚决表示我中国军人之人格为不可辱。此等爱国行为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扬,京、沪两市各团体纷纷响应八百壮士的行动号召,排除万难,引导民众自发纪念“八一三”,支持武汉抗战:“悬全旗纪念;停止娱乐宴会一天;停业半天;节约献金,市民对献金事,正热烈进行,已有刺绣业集款二万元,由银行汇汉。”[9]

国共两党声势浩大的纪念运动大大鼓舞了沦陷区和抗战区的民众,以重庆、广东、湖南、江西等为中心的地区,积极响应国共对“八一三”周年纪念的号召,在政府机关号召下,社会团体组织民众举行声势浩大的武汉抗战文化运动,发动歌咏、话剧、电影等各界一同宣传抗战,表达全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和誓死守卫大武汉的信念。纪念文章之广泛传播,使身处抗战中的民众在感情上产生一种共鸣,激发了民众抗战救国的热情。

全国民众深受国共两党及沦陷区军民坚持抗战精神的鼓舞,认识到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作为炎黄子孙,在国家危难关头,人人都有责任为追求国家独立、人民自由而努力。一时间,到处弥漫着高涨的爱国热情,海内外同胞们举行着声势浩大的纪念游行及献金运动,希望为“八一三”抗战救国出一份力。不只是在武汉、长沙、广州、重庆、南昌等国统区的民众,更有香港、新加坡、欧洲的华侨同胞纷纷举行献金运动、火炬游行、抗敌戏剧公演、悼念抗战以来牺牲军民等多种形式的纪念仪式。国家的危难,把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的运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浩浩荡荡的“八一三”纪念运动,不仅仅是财力物力的动员了,更成为了一种政治运动,动员了全体民众,壮大了抗日力量,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战到底。

参考文献:

[1]《四行孤军纪念八一三》[N].《新华日报》,1938-8-12(2).

[2]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政纲》.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十三全宗第 2807 卷.

[3]《汉奸梁鸿志就任伪维新政府行政院长》[N].《申报》,1938-3-28(2).

[4]《八一三沪战周年纪念》[N].《南京新报》,1938-8-9(3).

[5]《八一三更生纪念》[N].《南京新报》,1938-8-13(2).

[6]《中央社汉口十一日电》[N].《申报》,1938-8-12(2).

[7]《郭沫若先生讲:纪念八一三保卫大武汉》[N].《湖北省政府报》,1938-5-30(368期).

[8]《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为纪念八一三告群众同胞书》[J].《群众》,1938年第二卷第八、九期.

论文作者:张梓晗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  ;  ;  ;  ;  ;  ;  ;  

纪念中的抗战:1938年的“八一三”纪念论文_张梓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