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刘晓彬

(大邑县出江镇公立卫生院;四川成都611344)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随机分成2组,50例/组。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取循证护理(观察组)。将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四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患者更具优势(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Arrhythmia Patient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during the period 2014.7-2016.7.Routine care(control group),evidence-based care(observation group).The quality of sleep,bed rest,hospital stay and arrhythmia recurrence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p<0.05).Conclusion:Evidence-based nursing is of great value in 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 words】:evidence-based care;myocardial infarction;arrhythmia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病理改变,导致冠脉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心肌细胞出现缺氧、缺血状态,最终使心肌细胞坏死。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气短、心慌等[1],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为了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将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下: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2组,50例患者组成一组,100例患者均在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男性:女性=23:27;年龄范围48—82(65.52±10.34)岁。

观察组:男性:女性=22:28;年龄范围47—83(65.41±10.39)岁。

2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值大于0.05。

1.2方法

观察组:循证护理。主要可概括为病情观察、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以及生活护理七项内容,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病情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在发病后两周内发生心律失常,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加强对这段时间的监护工作,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头晕以及心慌等相关症状,需立即通知主治医生采取对应的措施。

(2)环境护理——将患者病房内的温湿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严格规定每日的探视人数及探视时间,避免探视者在病房内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患者休息,同时还能避免探视者将外界致病菌带入病房,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康复时间,此外,严格控制探视人数和时间还可预防患者出现尿潴留和便秘症状,有利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不断鼓励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可通过在病房内播放幽默视频或轻音乐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调节,向患者讲解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邀请治愈成功的患者在回院复诊时与住院患者进行交流,互相分享治疗心得。

(4)健康教育——将疾病相关知识制定成册,分发到每位患者手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院内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其进行相关的功能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强度。

(5)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喜好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叮嘱患者日常饮食应遵循营养、清淡的原则,不得食用酸奶、饮料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

(6)用药护理——将常用药物服用方法和服用的意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并详细的记录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将收集到的信息第一时间向主治医生反馈,以便医生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

(7)生活护理——住院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体征,定期更换患者的床上用品和贴身衣物,帮助患者清洁口腔,预防发生感染。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定期进行按摩,避免发生压疮。

对照组: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叮嘱其要按时服药,做好交接班工作,保证任何时间段都有护理人员在岗,禁止闲杂人等随意进出患者的病房。

1.3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观察2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统计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总分为21分,睡眠质量与分数成反比。对比2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软件处理,用(`x±s)表示睡眠质量评分、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用%表示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使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2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较具有较大差别,p值小于0.05。见表1:

注:同对照组相比(P<0.05)。

对照组中共19例患者再次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为38.00%。

观察组中再次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有5例,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为10.00%。

2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情绪紧张、劳累过度、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均会导致人体出现持续性缺血缺氧,进而出现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出现持久且剧烈的疼痛[2],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再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

传统的常规护理具有机械化、被动性的特点,缺少专业性和人性化,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的效果不明显,因此,临床上需对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

循证护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针对性,护理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应的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主动性与专业性较高,不再是单纯凭借临床护理经验和主观理念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而是结合患者的病情特征以及护理当中存在的问题[3],相应的在数据库中检索文献,在具有科学依据的文献中寻找证据和解决方法,给予患者更高的重视度,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护理人员需具备分析患者病情的能力,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病情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大多数患者在短时间内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疾病,因此常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循证护理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和临床症状能够有效降低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环境护理是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改善,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对自身疾病进行了解,纠正错误认知,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饮食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养成对自身疾病有利的饮食习惯,提高机体抵抗力;用药护理是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及时发现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情况可为调整药物使用量提供依据;生活护理可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经常翻身和按摩可防止压疮的出现。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7.79±1.25分)、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10.00%)均低于对照组,卧床时间(2.47±0.29天)和住院时间(9.12±1.28天)均比对照组患者短,上述四项指标组间对比,p值小于0.05。

由此可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够降低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提高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明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199-200.

[2]刘颖.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48-250.

[3]宋秀花.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8):221-222.

论文作者:刘晓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下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刘晓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