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崩溃及治疗(续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续篇论文,亚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
关于亚洲经济崩溃的后果,如果只考虑最初对亚洲出口数额的下降,问题并不严重。与日本不同,其它亚洲国家很少进口欧洲和美国的产品,即使它们的进口减少一半,对欧洲和美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大。大多数美国公司已在这些国家建设海外生产基地,产品主要返销美国。许多这类公司向其亚洲的生产厂家出口零部件,产品再出口到美国进行最终销售。美国公司这类对亚洲的出口不会减少,而且由于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它们还会因亚洲危机而大发其财。
由于亚洲正试图摆脱目前的困境,因而那些与亚洲出口企业竞争的亚洲以外的国家将大受影响。亚洲努力通过大幅降价来增加出口,东南亚国家出口工业化国家已很少生产的低工资产品,如运动鞋与廉价玩具,因此,它们将主要迫使墨西哥和巴西等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对手降低价格。但是,韩国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钢铁、船舶及电子设备等,这些都是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产品。如果美国公司与韩国公司竞争,最好做好销售量大为减少或失去较大市场份额的准备。
如果韩国货币象现在那样贬值50%以上,那么,其产品销售利润将下降50%,但韩国公司还将进一步降低价格,以保证工厂能满负荷运转,尽可能赚取每一块美元外汇。任何一家生产钢铁、船舶、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电视显示器或任何一种韩国大量出口的产品的美国企业都要作好准备,1998年它们将失去大笔利润或大量的市场份额。美国最后一家主要的内存芯片生产厂家——迈克隆公司已经宣布,它难以同韩国企业竞争。
但是,韩国的竞争者主要是日本。这个发达国家中病情最重的经济,这个其政府在应付危机方面表现无能的经济,如今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日本公司的盈利已经微乎其微,若韩国产品降价,它们将赚得更少。相对于美国和欧洲,日本向亚洲其它国家的出口多得多,因而,它向亚洲的出口将急剧减少。日本是亚洲最大的贷款人,它的早已步履维艰的银行将面临更大困难。
像陷入困境的其它亚洲国家一样,日本也极力向外转嫁危机。其结果是,大家都盯着美国,因为美国是最容易渗入的发达市场。为了接受救助亚洲所必须的进口水平,美国将不得不忍受大批工人失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测,即使不考虑日本的问题,美国的贸易赤字也将上升500亿美元。果真如此,美国大约有100万工人将受到影响。如果考虑日本出口增加的因素,影响面将大得多。亚洲出口的狂潮将在美国产生巨大的政治压力,要求本国限制进口。
如果每个面临经济滑坡的亚洲国家都想转嫁危机,它们将发现此路不通,因为邻国的成本更低;货币的一系列竞相贬值也注定要发生。为了获得相对于邻国的价格优势而降低币值毫无意义,因为邻国货币贬值的幅度更大。为达到预想的效果, 货币还要进一步贬值。 竞相贬值是1929年大崩溃转变为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之一。
人们已经表露出一种担心,日本可能会大量出售所持有的美国国库券而危及美国的稳定,因为日本需要流动资金以重振其银行体系。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日本想维持100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它就必须贷出相当于1000亿美元的日元给世界各国,反过来收到以美元计值的借据。没有这些贷款,世界其它国家就没有日元,不得不停止进口日本产品。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的银行还要借这么多钱给东南亚的原因,而它们早在1990年就因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暴跌而陷入困境了。如果停止发放贷款,日本的贸易盈余将迅速消失。简单地说,抛掉美国国库券对日本经济的破坏远大于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许多人问,另一个亚洲大国——中国大陆会不会崩溃。像东南亚一样,中国也有一个即将崩溃的过热的地产市场。从不动产的长期需求看,上海的租金与东南亚一样,价格高得离谱。实际上,上海写字楼1 /3的房间是空着的,房地产价格暴跌几乎已经确定无疑。问题是, 我们不知道为房地产过热推波助澜的资金有多少来自像日本这样其银行系统处于崩溃边缘的国家。
金融市场最恨的就是别人对其状况大惊小怪。但是,人们对中国银行系统的困境并不感到吃惊,大家早就知道这一点了。由于它们是政府的银行,所以被迫大量贷款给亏损的国有大企业,中央政府支持这些企业是为了防止失业率的上升。没人指望贷款能够偿还,因为在放贷时就知道是坏帐。由于中国所有的银行都是政府的银行,所以坏帐问题是一个政府问题。政府愿意注入多少资金来维持中国的流动性(满足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要求所需的资金)呢?最终,政府可能会无限制地注入资金,并任其造成通货膨胀。地产价格暴跌会给中国的银行系统造成更多的问题,但不会改变根本问题的实质。
与出现贸易逆差的东南亚或韩国相反,中国有巨额的贸易盈余。它无需为进口融资。我们知道,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企业都没有大量的外汇贷款,并且中国还有1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由于人民币不是可兑换货币,所以,当投资者决定出清其持有的资产时,中国不承担将人民币兑换成外汇的义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会发生外汇危机。如果中国出口企业不再把钱汇回国内,同时进口企业害怕可能的贬值而提前支付进口费用,那么,大量外汇就会迅速外流,即使进行货币管制也无济于事。
看来中国经济不可能崩溃,但经济增长几乎肯定会放慢。
五
在历史长河中曾爆发过多次金融危机可能有一个好处,人们在如何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并使经济重新运转方面,形成了广泛的共识。问题是,东南亚和韩国的政府是否情愿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它们无需另辟蹊径。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可以借鉴美国将纽约市从破产边缘挽救回来和对储贷机构实施救助时的作法。首先由可靠的第三方进行会计审查,将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现有资产划分为良性资产和不良资产两类。例如,房屋已全部出租,企业有还款能力的抵押贷款是良性资产;而房屋大部分闲置,企业无力偿还的抵押贷款是不良资产。对那些资产负债状况良好的银行,在信贷市场被冻结、它们无法盘活现有贷款的情况下,政府可提供贷款帮助它们渡过难关。而对那些资产负债表上坏帐累累的银行,可拍卖良性资产,而不良资产则由储贷机构清算信托公司(S&L resolution trust)一类的机构收购。
最后这种对坏帐的收购必须能被最终掏钱的纳税人所接受。所需的条件各国可能有所不同,但在美国,对储贷机构的救助需要三个条件。第一,在使用公共资金之前,银行所有股东的股本都已经损耗殆尽。第二,出现严重问题的金融机构的所有高层管理人员将被辞退,得不到大笔养老金或补偿费。第三,如发生内外勾结骗取贷款等刑事案件,高层管理者将受到刑事惩罚,甚至锒铛入狱。由于大部分不良资产随着自身价格的下降会转变为良性资产,因此,不管价格如何,亚洲清算信托公司之类的机构应迅速拍卖不良资产。根据美国清算信托公司的经验,我们知道,没有一个政府机构有能力管理这些资产,使其价值不致遭受损失。实际上,应用股权代替债权。
对陷入困境的工业企业,问题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同。银行倒闭,除了引起少部分人失业外,对实质经济并未产生多大影响,甚至大多数地方分支行仍正常营业。能够支付利息的借款人还能支配借款,而且在韩国等国家,所有的储户都受到保护。但如果允许大型工业企业破产,不仅失业人数要多得多,而且严重后果远远不只这些。与金融部门的情况相反,分配链条上的上下环节都无法得到保护。业绩良好的供货商由于发货后没有收到货款,也可能破产。而企业的客户由于不能迅速获得生产产品所需的零配件,也会走向破产。
实际上,任何经济都存在规模庞大、不能破产的工业企业。如果它们破产了,国民经济将随之走下坡路。在韩国,四个大企业集团的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但若政府有意挽救经营不善的大公司,应更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股东应率先放弃股权,而在企业复苏时最后重新获得股权。
一旦国家陷入全面危机,规模太小、对国民经济没有什么影响的非金融性企业可任其倒闭。这虽然是不公平的,但政府无法越俎代庖,管理成千上万的小企业;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就是所有者,二者无法脱离开来。
对于像韩国综合商社这样的大企业,应将公司可分解的部门划出来,拍卖给出价最高的投标者。这常常意味着外国投标者中标,因为它们是唯一能够投入美元、用于被拍卖公司偿还其美元债务的公司,而且它们也有能力经营企业。今天不乏有意购买此类企业的欧美公司。
如果政府最终真的向企业注入贷款,作为救助的最后手段,它应该持有企业的一部分股权。如果政府要冒巨大的风险,那么纳税人应有希望获得潜在的收益。在救助克莱斯勒公司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因其认股权证而获益。由政府任命的监督委员会必须同意公司主要的投资和经营决策,直至企业清偿所有的政府贷款。若政府提供救助,企业管理层的工资和其他形式的收入应保持在低水平。例如,克莱斯勒就不允许拥有公司专机;公司的新任总经理,李·艾柯卡的工资是最低的。对他的补偿采用股票期权的方式,如果他成功了,可从中获得高额的潜在收益。果真,他做到了这一点。
六
然而,环太平洋地区要启动新一轮高速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崩溃之后收拾残局的能力。那些希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国家最终必须意识到,出口导向型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它们必须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其发展战略应主要依靠国内增长。
对以出口促增长的国家来说,其主要任务是增加出口。如果出口以每年15%到20%的速度递增,就可以进口充分的资源以使国内经济增长率达到每年7%到8%。然而,只有当少数小国这样做,出口导向型增长才能奏效。70和80年代采用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它们总共只有6500万人口。而当世界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尼这样的大国也步其后尘时,出口导向型战略就失效了。如果世界经济的年增长率只在2%至2.5%之间徘徊,所有国家的出口怎么可能都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呢?他们无法做到这一点。
我们知道,以国内增长为基础的经济能够运转良好。美国就是这样实现经济增长的。但它们在产业结构和需要采取的经济政策方面,都与亚洲国家的普遍情况有所不同。公共政策应把重点放在刺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将其作为增加总需求的主要源泉。当外汇日益短缺时,可以利用的国际资金必须主要用于购买本国在技术上不能自给的、必需的投资品,例如机床和其他复杂设备。要让外国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与本国企业竞争,以维护竞争性环境。强调国内增长并不是退回到大多数发达国家曾经试验而以失败告终的半社会主义的进口替代模式。采用国内增长型政策,政府既不拥有也不资助企业,不能把外国厂商拒之门外。相反,要鼓励它们进入国内市场,通过竞争与当地企业一拼高低。
最终,快速复苏的将是这样一些亚洲国家,它们拥有高效的中央政府,有能力扭转由于定值过高的资产价格狂泻而导致的混乱局面,并采取以刺激国内需求为基础的增长战略。而有的国家将会像过去7 年中的日本一样,陷于长期的停滞。
七
在决定谁胜谁负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充其量只是扮演一个配角。它的主要任务不是为那些需要的人提供资金偿还国际贷款,尽管这样做非常重要;而是承担因不得已采取紧缩政策可能招致的一切指责。因此,基金组织应向实行紧缩政策的政府提供某种政治保护。
米歇尔·康德苏和其他掌管基金组织的官员们不必为其乌纱帽担心,可以承受因采取必要的但不受欢迎的政策而招致的指责。
出于某种理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指责为一个大夫,不管看什么病,就只会开一剂药方——紧缩经济。提高利率和增加政府预算盈余以提高储蓄率,放慢经济增长,并且减少进口以消除贸易逆差,这些政策在储蓄率较低的拉丁美洲可能是适宜的,但不适用于储蓄率已经很高的国家——韩国的国民储蓄率达40%。要求许多国家同时实行紧缩政策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其结果只能是减少世界总需求,放慢世界经济增长,使经济问题更加恶化。
从历史上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于恢复国际信用和宏观经济稳定,但在恢复国内繁荣方面却做得很糟糕。在墨西哥危机中,它挽救了国际债权人,但目前墨西哥家庭的平均收入仍远远低于1994年夏天时的水平。在这场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主动跨越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不要把国际金融稳定作为其单一目标。
有人建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成为这样的机构: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以证明政府和大企业帐目的可靠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金融交易更加“透明化”是对的,但这同样适用于基金组织自身的行动。例如,它和韩国达成的交易细节从未被全面披露过。报上充斥着基金组织狮子大开口的流言,是非可能不一而足,但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基金组织要求韩国做什么,他怎么可能作出有关投资韩国的合理决策呢?
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提供一些贷款,而且亚洲国家会施加压力以求得到更多的贷款,但亚洲不太可能回到债务融资的老路上去了。它将不得不更多地转向股权融资的体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加快这一进程。以国内增长为基础、遵循商业周期和兴衰规律的经济,无法通过增加出口摆脱衰退。它们需要股本融资的灵活性,并说服投资者进行投资。它们将需要管理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那样实施有效的控制。
美国人错误地认为,所有大企业集团天生是低效率的(尽管其总经理杰克·瓦尔什反对,实际上美国最有价值的公司——通用电器公司就是一家大企业集团)。但亚洲大企业集团的经理们认为进入任何产业都可以所向披靡,同样是错的。尽管汽车业是世界上门槛最高的产业,但韩国的大公司都试图进入一显身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够迫使大企业集团进行合理的重组,并实施合乎实际的限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能够帮助有关国家制定以国内为基础的增长战略,取代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战略。正如已经提到的,日本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大大刺激了住宅建设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允许亚洲国家通过增加出口走出当前困境对它们并无益处。这场危机将检验亚洲国家政府的效率,同时检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效率。如同低效的各国政府一样,墨守陈规的国际组织也将被新生力量所取代。
八
最终,每个人都要意识到世界经济最大的断裂带还没有引发地震。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小的断裂带造成的轻微震荡。虽然国际经济学有一条公理,即没有一个国家能永远保持必须通过借外债来弥补的巨额贸易逆差,但该公理不适用于美国等国家,这些国家提供世界储备货币,而且能以自身的币种借到所需要的资金。由于美国可以不冒任何拖欠风险来印制美元,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与其它国家不同,并非真正的国际借款人。
由于美国能够印制世界储备货币,所以它能够在很长的时期内保持巨额贸易逆差。与此对应,亚洲可以在同样长的时期内拥有大量的贸易顺差。简单的算术表明,除非某些国家出现贸易逆差,否则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拥有贸易顺差。如果美国失去承担贸易逆差的能力,亚洲将无法实现贸易顺差,其产品需要将面临大滑坡。
当欧元于1999年1月1日出现时,美国例外论就结束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将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想脱离美元区,还有中意的地方可去。今天,任何一种欧洲货币都由于力量太弱而无法取代美元,日元也不能担当这一角色,因为其金融市场受到过多的管制。
看来似乎世界上不只一些政府和投资者试图放弃使用美元。欧洲国家和公司进行交易所需要的币种比过去少了14种,它们为满足交易目的,将不需要那么多储备。现在这些交易储备是以美元或相当于美元的形式持有。当你获知德意志中央银行正在抛售黄金时,实际上它是在抛售美元。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例如德意志中央银行已开始减少其国际储备,沙特阿拉伯等国也将明智地以欧元来持有其部分储备,并以欧元对部分石油进行计价。
想一想那些试图持有国际储备的人可能做出的选择吧。可能有一家美国银行,每年的贸易逆差为2000多亿美元,欠外债10000多亿美元。而另一家是欧洲银行,对世界其它国家都有贸易顺差,而且拥有世界其它国家的债权。你愿意把钱存在哪家银行呢?
虽然现在美国经济表现良好,但外国投资者并未在其间占一定的份额。他们正试图用自身的货币作为资金的避风港。由于美国的外债和每年的贸易逆差都很庞大,他们知道美元总有一天要贬值。但短期内没人能够打保票。欧元也许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刚开始外国投资都不会把自己所有的美元资金都抛售出去——只有一些人为了规避风险对一部分美元这样做。但如果有足够多的人这样规避风险,美元开始下滑,那么人们很容易开始疯狂地抛售美元。
对所有可预测的危机来说,原则上“庞然大物”何时出场是无法预料的。但如果欧洲有关欧元的计划出台,人们将有充分的理由预测这一天的到来。(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