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沥青是一种路用结合料,其在世界各地的应用也较广泛,大到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小到乡村道路,从路面底基层到路面面层,都得到普遍使用,成为了公路建设长久且常用的材料。但沥青本身也存在其危害,现结合实践经验,对于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希望为以后的路面施工提供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问题
沥青现已广泛应用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道路施工中,但由于沥青本身的缺陷,以及后天受到设计和施工水平的限制,常常会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病害,不但使行车速度、安全以及车辆本身受到严重影响,还是使沥青路面的使用期限大大缩短,从而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
针对此问题,就要求我们在对沥青路面施工中,从选材到工艺控制、现场施工都严格把控。现对沥青路面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详细分析。
一、路基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一)路基填料过程中操作不当,使路基被破坏。最直接的原因还是选料不当,在路基施工中常常选用有机质或腐殖类土、危害性膨胀土、高液限黏土使路基被破坏。
(二)路基未有效压实,碾压的次数未达标而且不够均衡;因路基水分含量不均衡,高填方碾压前的填土厚度不均匀;使用的土中大多含有草根、树根等杂物,达不到压实度的标准。
(三)路基填土方低,因路基排水的阻碍、地下水位较高,且对部分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在路基填土方不高且地势较平坦的情况下,对通过鱼塘、水渠等地段未有效的进行清淤处理,留下隐患。
二、在基层施工中常见问题(一)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铺筑上一层结构层之前,基层以及底基层没有做到彻底清底,且路面结构层或路基表层的浮土、浮尘也没有被彻底清除,此时,经受雨水冲刷时,浮层细料就会变软,一旦有车辆碾压,水流经过压力就会把浮层冲刷成浆,使沥青路面受到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程度的裂缝。
(二)基层强度不足在利用石灰无机结合料来稳定土时,若水量使用不均衡,石灰量不足,拌和不够均匀,压实度不够,使用的土不符合标准或厚度不够等种种原因,都会使基层结构稳定性差、强度降低,最终导致沥青路面沉陷破坏。
三、沥青路面的危害(一)辙槽简单的说形成的原因就是沥青路面轮迹带的凹陷,是路面特有的破坏现象之一。在轮迹带凹陷的同时,两侧的沥青混凝土通常会鼓起,而轮迹带的凹陷深度和其两侧鼓起的高度之和就是辙槽。
(二)松散因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含有的集料脱落,从表面逐渐向下发展,颗粒的脱落主要是因为集料颗粒和裹覆沥青直接的粘结力消失了,其出现的原因有:集料颗粒被相当厚的粉尘包裹,沥青膜粘附在粉尘上,而未有效的与集料颗粒粘结在一起,从而导致了松散的出现。
(三)网状裂缝、龟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整体强度不足;但也存在路面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性;路基路面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要求;路面的材料拌和不够均匀,或者路面出现裂缝时未及时修补,导致水分深入到底层;沥青老化等等都是形成网裂、龟裂的原因。
(四)水损害表现形式是表面型坑槽,当水进入表层但无法深入下渗,水分以水膜或水气的方式存留在沥青与集料的中间,再加上表面张力的作用,从而使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受到影响。在路面与轮胎反复挤压的状态下或路面间真空吸附作用下使沥青膜与集料迅速剥离,长此以往,路面就会慢慢出现麻面、松散、掉粒、进而产生坑洞,形成坑槽。
四、在面层施工中常见问题(一)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破旧、不配套。在施工中的拌和、摊铺、洒油等程序多是由人工来操作完成。因机械化较低,使拌和的均匀度、密实性及平整度均较低。
(二)检验松懈。对于原材料检验不够严格,对使用沥青的分量掌握不准,把控不好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最终导致沥青路面早期出现泛油、拥包、松散、坑槽等现象,(三)沥青混合料温度超高。沥青和矿料拌和时,矿料的高温开始灼焦沥青,从而出现松散、坑槽等现象。
(四)气候因素。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施工作业时,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的表面温度就会迅速降低,但是混合料的中底部温度下降较慢,压实时,处于中底部的沥青混合料就会产生部分位移,而处于上部的面层就会因为温度过低而出现裂缝,使路面出现松散、坑槽,遭到破坏;在雨季施工作业时,施工的质量就更加得不到保障。
(五)用油量把控不准,洒油不够均衡,致使路面出现松散、泛油的现象。使用层铺法施工的沥青路面会因为厚度过大,而分层来碾压,油料不能很好的深入到基层,使面层与基层无法有效的黏结在一起,从而使面层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五、对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一)对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1、在基层摊铺的过程中,禁止离析现象产生。
2、避免出现薄弱夹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严禁“薄层贴补”,找平操作时“宁高勿低”,在高温的天气下,“非厂拌法”施工,使半钢性基层的强度适中,控制把握好碾压上限,避免使板体性遭到破坏,使裂缝增加;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碾压时间,一般延误时间不得超过1.5h。
3、使层与层间粘贴性增强。在施工前,需将基层表面的浮灰全部清理完毕,然后再做沥青透层或下封层施工。
4、加强路面养护。日常中加强对道路的路政管理和养护工作,并且有针对性的防治,下雨下雪时及时清扫积水,防止出现“路面划损”。
5、沥青下面层一般采用挂线施工整平,严格控制标高,整平以平地机为主,人工挂线找补配合。在施工中多采用走线法以及平衡梁法使路面达到一定平整度,平衡梁法是摊铺机在施工时需要有一个标准的基准面以对平整度进行控制,一般其的精准度高于走线法,在沥青路面的表面多使用平衡梁法进行施工。
6、关于沥青面层的初压,复压以及终压方面,在进行摊铺后应及时进行高温碾压,采用静态二轮压路机碾压2 遍,一般温度控制在130°-140°,应采用关闭振动的轻型钢筒式压路机。在复压时应用振动压路机碾压3-4 遍后再使用轮胎压路机碾压4-6 遍,使厚实度达到要求。在进行终压时,应使用关闭振动的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以消除轮迹,在终了温度应大于80℃。
(二)对路基施工的质量管控对填筑的厚度需严格把控,对路基填料不同土质需分层填筑,且需做到碾压密实;对于地质情况复杂多样的地段,需使用浅填或浅挖,详细检测地基的承载能力,根据不同状态以不同措施应对;在沟壑、构造物台背的填土时应把控好填料和每一层的厚度,同样需做到碾压密实;同时,对路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质量把控需重点加强,以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最终使路基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三)对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1、施工材料的质量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需严格把控,避免后续因材料的质量未达到要求或者配合的比例不合理使沥青路面出现泛油、坑槽、拥包等病害。
2、采用性能较佳的机械设备进行混合料拌和,避免使用人工拌和时出现的混和料不均匀、不够密实,进而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保证多台摊铺机联合作业,以使面层一次成型,尽可能减少接缝。沥青的接缝分为纵向接缝以及横向接缝两种,在两条摊铺带的相接处,应使用宽度一致的搭接,搭接施工分为冷接茬和热接茬两种。在横向接缝处,相邻两幅以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错位应在1m 以上,横向接缝分为两种,斜接缝以及平接缝。
3、对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做好把控,避免混合料在拌和的过程中因过热而导致老化。
4、对施工时间做出有效规划,避免在雨季因雨水冲刷或冬季因温度过于低的情况下施工,而破坏了沥青路面。
5、普通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应保持在160℃-170℃之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应保持在175℃-185℃,废弃混合料出场温度就高于195℃的。
运输到现场的普通沥青混合料温度≥160℃,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170℃;摊铺中,普通沥青混合料温度≥155℃,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165℃;碾压温度,普通沥青混合料开始碾压温度≥150℃,终了温度≥80℃,改性沥青混合料开始温度160℃,终了温度≥90℃。
(四)对试验检测质量的要求更高在路面的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会严重影响以后道路的使用情况,所以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试验检测是必要且必行的。在铺筑试验段期间,常常运用钻芯法与核子密度仪法来测定密度的对比关系。一般情况下,施工整体情况都较佳的状态下,尽量不使用取芯钻孔来破坏路面检测,尽量使用核子密度仪来检测,以保证路面的整体性。另外,路面各层的厚度在摊铺的实测应加强,在施工现场监理抽查,对于综合技术指标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应责令复工,且保证复工长度大于50 米,以保证总体质量;依据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来检测和评定路面的宽度以及横坡等。还需对混合料进行抽查试验,以检测混合料的拌和是否已到达标准,并及时调整不符合标准的指标,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混合料铺筑路面返工。
结语:对于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管控,首先需从施工工艺管理出发,分阶段分层次的找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提出积极应对措施,其次需从施工管理出发,树立质量意识,从材料的选择上,试验检验上,以及人员管理各个方面入手,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只有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做好把控,才能更好的避免沥青路面的多种病害,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1]马兰花.浅谈高等级公路路面施工中几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J].科技信息,2010.[2]罗芬,徐倩.浅谈沥青路面施工常见问题及其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3]刘佩,李罡,李瑞戈等.浅谈高等级公路路面施工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11.
论文作者:朱文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1
标签:沥青论文; 路面论文; 路基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温度论文; 面层论文; 基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