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取向论文,环境保护论文,现状及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伴随着人类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对环境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废弃物排放量也越来越多,生态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显著。这时,人类才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是经济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生态环境也就逐渐进入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环境保护产业也就因此而产生了。随着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保护运动的不断深化,对环境保护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因而,环境保护产业又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环境保护产业作为具有良好前途的世纪性产业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各国纷纷把它列入优先发展的领域。
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是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70年代前,由于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公用事业建设的需要,有些企业从事除尘、防毒、污水处理等设备的生产,但规模较小,产品的数量也不多。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的加大,我国对环境保护投资和科研力度的加大,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才渐渐发展壮大起来。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在产品规模经济、集约化程度、科技含量、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很大的差异。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行业管理特别混乱,行业发展比较盲目
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分别隶属于机械、化工、能源、交通、地矿,农业、城建、环保、商业等部门,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行业归口管理部门,环境保护企业重复建设,产品重复生产,在组织体制上求全、求粗,封闭型发展,专业化协作越来越落后。政府没有对环境保护产业足够重视,对这些企业缺乏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机制。
二、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环境保护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我国环境保护产业起步较晚,对环境保护产业的范围、内容、发展方向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定论,环境保护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体系。政府对环保产业市场缺乏政策引导,激励环保产业市场成长发育的经济机制还没有形成。企业缺乏适应市场竞争的经营理念,没有把行业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追求的只是目前经营状况和眼前利益。
三、环保企业虽数目众多,但总体规模及技术水平不高
据统计,我国现有环保企业9000余家,但90%以上是乡镇企业,大多数的环保设备的技术水平距西方发达国家落后20年。虽然说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一些大企业也被吸引投向环保产业,例如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集科技环保于一体的上市公司,并要以环保项目的预见期盈利进行融资,规避资金沉淀,扩大市场份额,形成以“清华紫光环保”为核心项目的产业链或产业集团,但是,这只占中国环保产业的一小部分,只能反映中国环保产业的最佳水平,不能代表中国环保产业的普遍水平。大多数环保企业没有形成固定的生产能力、不能提供成套有效服务;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不稳定;产品质次价高,科技含量低。规模小、水平低、质量差的产业现状难以适应企业自身发展和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
四、环保企业在经营模式上既单一又分散,没有形成集团化和一体化
我国目前的环保产业是分段式的,设计交给研究部门,生产交给企业,安装又交给工程队。这种分段式经营的弊病是,各企业由于出发点及经验局限,仅考虑各自利益,造成了一个统一体的浪费。国内集团化的企业也有,如宜兴的鹏鹞公司,它是国内从事环保研制开发、生产和工程承包的大型集团,其分支机构已落足上海、北京、南京、合肥、重庆、海口、无锡、广州及美国,产品遍布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巴尔干半岛、东南亚、德国、日本。但是,象鹏鹞公司这样的企业国内太少,即便有一些企业集约化程度较高,专业分工较细,但都分布较散,协作能力差。中国要想迎接国际环保行业的挑战,就需在企业经营模式上下功夫,建立集科研、生产、安装和服务一体化的大集团、大企业。
五、环保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服务行业的兴起对经济飞速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可比拟的。我国在环保服务业发展方面是比较落后,在环境咨询、环境研究、环境工程的评估等方面非常薄弱。我国在环保的管理、监督及调控方式方面,习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环境保护决策的科学化,也制约了我国环保服务业的发展。
六、环保投入不足,投资渠道狭窄,但已开始转换投资格局
“六五”期间,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90年代后反呈下降趋势,“九五”后,用于治理污染的总投资将需要4500亿元,预计占同期GNP的1.3%。以前在投资上以国家投资为主,主要用于治理环境污染。80年代,这种格局有所改变,在政府的环保政策、环保投资的推动下,社会力量也逐渐参与到环保行业中去。投入不足、投资渠道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七、中国的清洁产品正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中国的清洁产品正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并开始朝国际接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环境标志产品的概念深入人心,企业均认识到21世纪谁拥有环境标志,谁就拥有市场和人心。不少有远见的企业为了参与国际贸易竞争,提高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开发、生产有益于环境的绿色食品。但是目前环境标志产品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随着经济一体化及中国加入WTO,环境标志问题会成为新的国际贸易壁垒。政府当局应加大工作步伐同各国形成缔约,引导我国企业走统一环境标志的目标。
八、环保产业产值小,就业人数低,对外贸易不发达
我国环保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小,不足1%;就业人数少,仅占全国就业人数的0.85%:环保产业的人均产值不高,为全国就业人员人均产值的1到2倍,这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如OECD国家环保产业产值大多超过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仅在环境末端治理上就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0.5%~1%,且大多数发达国家环境保护产业的技术水平较高。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环保市场面临着环保产品自由化的巨大压力,发达国家在全球环保市场占90%以上份额,大多数发达国家是环保输出国,出口的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1993年,我国环保市场占世界的0.8%,环保产品贸易为逆差。
我国环保产业刚刚起步,在我国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随着我国“入世”的到来,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也必将进入我国的环保市场。作为中国的幼稚的新兴产业,怎样才能对付这来自国际的挑战,笔者认为要发展壮大我国的环保产业,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其基本取向表述如下:
一、加强对环境保护产业的组织和管理
首先要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各种法令法规,在全国范围内严格实施国家环境指向的产业政策及各项制度,努力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从而促使环境保护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环境保护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技术不断升级。其次要对环境保护产业的范围、内容和发展方向等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和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或系统应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产业的产业边界和产业内容,建立相应的行业管理体制,制定本部门或系统内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规划和管理措施,实施统一的行业归口管理,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统一的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和总体发展规划等。
二、建立环境保护产业的宏观激励与政策倾斜
政府应把环境保护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扶持。政府可设立各类环境保护产业基金,实施政府采购等手段进行政策引导,激励环保产业市场成长发育的经济机制的形成。加强和完善银行对环境保护产业的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应择优扶持,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产业的贷款比重,国家政策性银行应设立环境保护产业专项贷款给予支持。建立信贷环境风险防范机制,引导产业投资融资市场健康发展。
三、迅速扩大环境保护企业的规模,发挥专业经营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
我国环境保护生产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企业规模小,产品协作配套能力差,重复简单建设现象比较普遍。要想进一步发展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必须逐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组织结构,重点培育一批科技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大企业、企业集团。这一方面北京,江苏做得比较好,中国其它地方可以向他们学习,探讨适合我国各地实际情况的企业建设模式。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和规劝一些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较小的小企业退出某些产品领域;鼓励和指导一批相关或相近的企业从事环境保护产品的生产;可加强中小型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协作,引导小企业主动进入大企业的发展体系;推广成套承包的服务模式,运用市场机制扶持那些产品质量优良、效益好、符合发展方向的骨干企业及大中型通用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和设备安装单位。我国目前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优势,可以有选择性地吸引外部资金,可以鼓励和引导民间参与投资,可以采取承包。联营、合作,合资等多种运行方式组建企业,以迅速扩大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规模和实力。
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技术创新
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环境保护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应纳入国家级科技攻关计划;加强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环境保护技术开发力量,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环保环卫部门科研力量的优势,加强科研与生产的联合、协作;开拓环境保护技术市场,开发出市场急需的产品,组织产品科研项目的招标,促使研究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拓宽国际间的技术合作的渠道,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倡导对外学习考察,鼓励海外学子回国工作和技术交流,以各种形式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大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在新经济时代,商品的生产,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及至企业的发展都必将依赖于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力资源。我国环保产业整体技术含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尤其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匮乏。作为生产和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更新观念,广开门路,大力培养、吸收环境保护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环境保护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高级专业人才,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产业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
五、关注国内外环保市场的重点发展领域,调整企业战略方向
当前我国国内急需的环境保护产品主要是性能先进、可靠、经济、高效的大气污染控制设备、水污染控制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备、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噪声振动控制设备、节水、节能设备;电子、生物工程和高技术产业环境保护技术装备等各种环境保护专用材料;环境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环境绿化工程;城市生活废水处理成套设备。我国环境保护企业要结合上述市场需求动态有针对性地调整生产科研方向,尤其是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环境绿化工程等方面。还要密切关注环保服务市场领域,环保服务市场比环保产品生产市场更有前景,它是一个稳定的长期的市场,国内外具备条件的企业都有尽快地进入这一领域的趋向。
六、结合地区优势发展我国的环保产业
当前,国家正大力建设我国西部地区,倡导东西部地区合作促发展。西部地区有着很丰富的资源,但是环境治理比较落后,环境的制约使西部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所以国家非常重视西部的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为此,西部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环保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地区,由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治理着手比西部地区要早,环境治理也比较全面,相对来说其市场空间没有西部广阔,因此,东部地区的环境保护企业要认准这个方向,抓住机遇,结合西部地区特色,发展东西部贸易,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七、努力寻找和创造对外贸易优势
我国应实施出口导向的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战略,充分挖掘环境保护产品的市场潜力,在世界环境保护市场上占有尽可能大的份额。我们要选择恰当的国际环境贸易对象,创造环境贸易优势。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具有相似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把广大发展中国家定为主要的国际贸易对象比较有优势。我国政府应创造各种优惠条件,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企业如清华紫光等作为发展对外贸易的示范单位,引导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在贸易总额中的比例。青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窗口,2000年曾在这里举办过“国际生态与环保产业论坛”活动,组委会曾商定把青岛培植成“国际环保论坛中心”,这样青岛将自然而然地成为国际环保交流的中心,青岛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会进一步提高,这样青岛将在环保上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中国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促进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各种资金与技术,开辟和扩大我国在国际环境保护市场中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