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应用急救护理路径的观察论文_黄静芳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应用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1——2016年12.1收治的急性脑梗塞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12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比较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为96.7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应用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脑梗塞的发病急、病情重,致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脑梗塞由于脑部供血供氧障碍,脑神经元缺血,造成局限性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如果脑组织长时间得不到充足的供血,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积极治疗的同时,临床的护理工作开展也非常重要,本文研究分析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应用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特选取2016年6.1——2016年12.1收治的急性脑梗塞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12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6.1——2016年12.1收治的急性脑梗塞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12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1例,患者年龄47岁到72岁,平均年龄(59.11±2.68)岁;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9例;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为11分到35分,平均评分为(17.26±3.28)分。对照组患者60例,患者年龄49岁到70岁,平均年龄(58.77±3.28)岁;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为13分到37分,平均评分为(18.62±3.17)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治疗,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全面的严格监测,同时为患者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甘露醇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以该病症的临床路径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关于治疗护理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制定出只面向于该病症安全有效的护理路径,并邀请院方急诊部门专家审核通过后,由该科室成立专门急救护理路径研究指导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组织救护人员进行急救护理路径的理论和操作培训),具体内容如下:①当患者被送迏医院后,院中抢救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迅速的评估,马上实施急救护理路径。②急诊抢救室中的抢救人员,全部是经过院方该病科室培训学习超过15课时的专业人员。③5分钟内,对患者采取平卧位休息并给予供氧保证患者身体器官的氧气需求。搭建多条静脉通路,能够让急救药物及时输入[3]。对患者的血氧,心电,血压等一系列生命体征进行检测。④在10分钟内,完成对患者血液标本,心电图的采集;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开通救治绿色通道,先拿药后缴费,尽早做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患者的治疗效果就好。患者在急诊室抢救期间,随时注意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并发症。如有异常,马上联系主治医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判定标准

患者临床神经缺损判定依据我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制定的相关评分标准为依据[2]: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判定为痊愈;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大于45%,小于90%,判定为显效;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小于45%,大于18%,判定为有效;患者功能缺损评分低于18%,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进行评定(NIHSS)。

1.5统计学方法

本组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为96.7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是由于脑部供血供氧障碍,脑神经元缺血,造成局限性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如果脑组织长时间得不到充足的供血,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引发死亡。急性脑梗塞发病急,病情重,所其致死率、致残率非常高,发病后患者会出现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严重影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根本是将闭塞的血管打通,减少神经元的损伤,使神经功能尽快恢复[3]。积极治疗的同时,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患者的救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急救护理路径,把被动变主动,让急救人员有预见性、计划性的进行护理工作,多方位同步进行操作,不是机械化的完成程序工作。在标准的时间内,对患者采取规范的的急救护理措施,尽最大努力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室的治疗时间,让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本次研究说明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应用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Mesalles-SM,Cuadras-LF,Resino-SS,et al.Clinical pathway forwomen with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nd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Enferm Clin,2010,20(1):54-63.

[2] 荣秀华,黄丽,杜建蓉,等.应用临床急救路径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探讨[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4):309-310.

[3]曾昊,黄镪,武剑,等.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及疗效的比较[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7):359-363.

[4]黄良通,邱伟文,钟根龙,等.高龄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4,17(4)625-627.

[5]史宝和,陈晓虹,李成洋,等.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0):635-636.

论文作者:黄静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4

标签:;  ;  ;  ;  ;  ;  ;  ;  

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应用急救护理路径的观察论文_黄静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