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采用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论文_王燕玲

多发性硬化采用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论文_王燕玲

(三台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四川 绵阳 621100)

【摘要】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采用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多发性硬化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研究。结果:磁共振检查发现有40例患者的脑部存在有病灶,其中有8例患者单位病灶存在于幕上与幕下,32例患者的病灶存在于幕上;23例患者的脊髓内存在有病灶。结论:磁共振诊断多发性硬化采用的临床价值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诊断准确率提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磁共振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210-02

临床上,多发性硬化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疾病的主要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现阶段,临床上还没有对该疾病的病因进行明确[1]。该疾病的临床病灶复杂多样,并且进行广泛性的扩散,20~40岁的中青年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因为患者在早期的临床症状以及病变不典型,所以在临床诊断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临床上亟需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分析[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磁共振在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相关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来源于2013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进行诊治的患者中,其中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36.17±14.26)岁。患者临床表现分析:言语不清2例,头痛呕吐6例,视力下降4例,乏力与感觉异常38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本研究中50例患者进行扫描,常规通过T1W1、T2W1、T2对横轴面以及矢状面进行扫描。通过T1W1(TR:500ms,ISE序列,TE=16ms)、T2W1(TR=4000ms,TSE序列,TE=110ms),将层间距设置为0.5mm,层厚设置为5mm,视野设置为230×230。经患者的肘静脉给予其0.2mmoL/kg剂钆喷酸二甲葡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完成之后,经过T1W1对抑脂像横轴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等进行扫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方法

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再将数据转化为SPSS16.0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及齐性检验分析。

2.结果

2.1 磁共振扫描颅内多发性硬化病灶的表现

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之后,发现有40例患者的脑部存在有病灶,其中有8例患者单位病灶存在于幕上与幕下,32例患者的病灶存在于幕上。最小病灶的大小为3.Omm×2.0mm×4.Omm,最大病灶的大小为3.5mm×3.2mm×2.Omm。在患者脑部病灶的周边没有明显的水肿现象存在。T2W1显示出病灶的水肿信号强度与斑块信号对比强度较低,主要表现为高信号病灶中存在有一侧较高信号。本研究中50例患者在不同范围中进行强化的病灶有111个左右,对病灶进行强化之后,将其与平扫所显示的病灶进行对比,发现强化之后的病灶较小。

2.2 磁共振扫描脊髓内多发性硬化病灶的表现

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之后,发现有23例患者的脊髓内存在有病灶,病灶主要表现为斑块状。T1W1上的信号显示出信号较高的患者有20例,信号较低的患者有3例。T2W1显示出信号影较高的患者有18例,信号较低的患者有5例。

3.讨论

因为多发性硬化具有复发、交替发生以及进展等诸多特征,所以该疾病主要是在大脑半球白质进行分布,通常存在于侧脑室旁脑白质、半卵圆区以及胼胝体等位置[3]。一般情况下,存在于侧脑室以及侧脑室室壁周围的病灶会表现出垂直的现象,对其采用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通过对其进行矢状位以及冠状位的扫描之后,能够将其更加直观的显示出来[4]。直角脱髓鞘征以及自质病灶征为多发性硬化的主要临床特征,该疾病在早期的病理表现主要为血管周围髓鞘崩解以及炎性反应,在这一时间段之内,T1W2通常会表现出较高的信号,而T1W1通常会表现为较低信号或者等信号,没有明显、清晰的边界。通常情况下,血管源性会出现水肿的现象,主要的呈现形态为黑洞。在多发性硬化这一疾病的发展后期,其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胶质增生以及瘢痕形成,在这一时间段之内,T1W2通常会表现出增高的信号,而T1W1通常会表现为较低信号,通常会有现破坏轴索提示,其边界较为明显,T2FLAIR序列通常会表现出高信号或者稍高信号来将位置显示。因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病灶随时都可能会反复发作或者进展,所以通常会选择采用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其进行诊断,这种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有效抑制组织发出的信号,在扫描的过程中,磁共振对比剂能够有效缩短组织T1值。其次,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在强化组织之后,信号没有出现减弱的现象,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信号进行抑制。研究显示,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扫描之后所得图像显示出来的增强效果接近于没有进行增强扫描的图像,加入对比剂之后,如果能够将高信号区域当做增强的区域,并且对其进行观察,那么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硬化斑块数。

综上所述,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及早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金国宏,徐镇,魏璇等.3.0T磁共振扩散张量及其纤维束成像在脑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28-31.

[2]尹平,曾春,王静杰等.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内病灶动态对比增强MRI灌注及渗透特点[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49(10):731-735.

[3]龙光宇,苏江,唐建桥等.常规MRI联合SWI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22(6):365-368.

[4]秦军,高勇安,秦文等.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视神经病变MRI对比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3):337-341.

论文作者:王燕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  ;  ;  ;  ;  ;  ;  ;  

多发性硬化采用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论文_王燕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