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结构与外贸体制改革_信息流论文

信息结构与外贸体制改革_信息流论文

信息结构与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经济贸易论文,体制论文,结构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发展,对外经济贸

易体制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决策的角度论述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体制

的改革,指出外贸体制改革在许多方面不能得到实质性进展的原因及其改革的方

向和措施。

一、本文所定义的经济体制与对外经济贸易体制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制度亦称“社会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

一定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则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并规定其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一个社会的经济体制,是社会生产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或者说是该社

会的具体经济制度和运行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第二个层次。具体来说经济体

制指国民经济的组织形式、结构和管理方法和总称。它既是生产关系的一种具体

形式,又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与别国或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这里所说的

商品是广义上的商品,既包括各种有形的物质性商品,也包括劳务、技术以及其

他与有形商品贸易有关的经济联系与往来。

对外贸易中的经济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一个方面。对外经济贸易体制

,是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借以实现

的具体形式,具体来说,则是指对外经济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和管理方法的总

如果我们把经济体制视为一个大系统,那么一般地可以这么说,它是由信息

传递系统、经济决策系统、经济动力系统和经济调控系统组成,这是从一个大系

统论的角度看。因此,本文中我们把经济体制看作社会确立的在生产、消费和分

配等三个基本领域内作出经济决策的机制。这样,经济体制就包括三个互相联系

的组成部分: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动力结构。

对外贸易体制是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经济体制的一般定义来看,显

然,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运行总是在一定的外贸体制下进行的。对外经济贸易体

制决定了对外经济贸易活动运行的基础、方式和条件。因此,一种对外经济贸易

体制下必然产生、形成一定的对外贸易经济运行机制。这个运行机制,从决策的

角度看,就是一国或地区与别国或地区进行交换的经济活动过程中作出决策的机

制。换句话说,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决策机制赖以形成和发挥作用的条件

是由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决定的。同时,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过程的决策机制,又构

成了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直接

受一定社会经济性质的制约和影响。而对外贸易的运行机制,从决策角度看就是

对外贸易活动过程中的决策机制。这个决策机制则是通过对外贸易经济体制受到

直接或间接的制约和影响。

可以这么说,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很难较全面地找到一个

具体的“一言以概之”的描述。因此,在本论文中,我们把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

概念定义为:在一国或地区与别国或地区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活动过

程中作出决策的机制。在这个决策过程中,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决策

结构,主要内容是决策权的分配,信息结构,主要指向决策者提供使他们能够作

出合理决策的信息;动力结构——决策者借以实现其决策的机制。本文研究对外

经济贸易体制的方法也是在本定义的范围内,用相关的决策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当我们把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概念加以定义以后,显然,对外经济贸易体制

与对外经济贸易活动过程中的决策机制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前所述,这个决策

机制赖以形成和发挥作用的条件是由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决定的,通过对我国外贸

体制改革过程中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决策机制的变化和发展,更具体说,通过对我

国外贸体制改革过程中,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动力结构的变化和发展,论述我

国外贸体制改革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及提出一些建设。

本篇主要讨论的是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所包含的第二个社会关系:信息结构。

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对资源在一个时期的各种最终用途间的分配有着巨大影响。而

信息结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体制对资源有效分配的影响。

二、信息结构的含义

信息结构的关键作用,是给决策者提供信息,以减少同某种环境相联系的不

可避免的不确定性。在这个环境中,可能行动的系列和有关事件状况都是经常变

化的,一般而言,提供给决策者的信息流有两类:一类信息流是关于他面临的可

选择行动的系列的变化;另一类信息流则是关于影响这些行动的可能后果的事件

的状况。信息结构可以定义为包括收集、传导、处理、储存、取出和分析经济数

据机制和渠道。这里着重讨论信息结构如何更有力地决定体制对资源有效分配的

决策者在作出某一决定时,能否缩小主观判断与客观现实间的差距,取决于

信息结构的品质和决策者的分析技能。因此,无论是市场体系中的微观经营主体

——厂商还是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机关,在决策中迂到的实际挑战,都在于对有

关事件作出判断,并收集和处理信息,以确定不同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一旦作

了这些决策,体制对资源有效分配的影响就产生实际作用了。信息对决策者的价

值,显然取决于有关数据的适用程度、数据提供给决策者的及时性以及数据同真

实环境的符合程度。这些因素均取决经济体制的性质。下面我们分别就以上这几

个方面来讨论。

三、对外经济贸易体制与信息的适用程度

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对信息的适用程度有决定性作用。它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

发生作用的:不同外贸体制会客观上决定决策者需要多少信息。尽管信息很多,

甚至还很准确,但对决策者而言不合用。我们可从下面的实例中清楚地看到这一

在1979年以前,在高度集中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下,在外贸进出口经营

方面,实行国家外贸公司统一经营。我国的外贸活动实行出口收购制和进口拨交

制。即外贸公司在对外洽谈出口贸易前,预先向供货部门或生产单位以买断的形

式购入出口商品,生产单位同国际市场不发生直接关系,对出口商品的适销性、

质量、盈亏等不承担责任,外贸公司在执行进口计划时,按照国家计委、对外贸

易部下达的货单完成订货、承付、托验、验收等对外业务后,调拨转交给用货部

门;用货部门可派人参加技术性谈判,但同外商不发生合同关系,不承担进口质

量和效益的责任。在这种体制下实行的收购制和拨交制,外贸公司成为生产企业

与国际市场之间的隔层。对出口单位而言,国际市场的价格、质量、技术发展状

况、利润等信息对他们是不适用的,它只需掌握代表国家执行计划任务的外贸公

司的收购计划即可;对进口单位而言,对所进口的商品是否质量达到要求、技术

适用、价格合理等信息,一样漠不关心。由于这种体制的原因所决定的众多信息

对众多的决策者的无用性,在当时进出口业务中确是发生了许多荒唐的事情,如

重复引进等,对国家财政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为了消除工贸“隔层”,换句话说即提高市场信息对决策者的适用程度,1

979年至1995年外贸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决策者对市场信息的依靠程

度越来越强,尽管如此,由于体制的改革,促使市场信息对各层次决策者的适用

程度提高的进程依然十分缓慢。

要使相关的市场信息成为外贸企业的必须信息。要改革外贸体制,这是体制

改革的一个方向。

四、外贸体制与信息提供给决策者的及时性

外贸体制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信息提供给决策者的及时性。经济信息

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包括各种与生产产品、销售和消费直接相关的消息、情报、

数据和知识。产品的技术动向等,当然更包括世界经济、国际贸易、货币金融、

商品市场和有关产品技术的动向和趋势以及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合作生产、承

包工程、多边经济合作、经贸法规等信息。信息提供给决策者的及时性不容易衡

量,这里借助外贸活动中由于信息传递的快慢所产生的成效来衡量比较。

在我国的外贸体制开始改革的1978年以前,总体上,我国仍是一个对外

封闭的国家。对外而言,国际信息的流入是十分有限的,这有限的信息的传递其

速度亦是十分缓慢。如进口的“拨交制”和出口的“收购制”,由于存在外贸公

司这个“隔层”不仅使许多信息不适用,而且使信息的传递十分缓慢,外贸公司

要完成一笔进出口业务时间冗长。外贸生产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传递亦是如此。

在整个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库存、成本核算等环节,由于体制的原因,信息的

传递亦是十分缓慢。在这种体制下,即使是对我国十分急需的新技术、新产品,

相关信息传递速度也十分缓慢,效率低下。1978年以前这个时期,从我国掌

握国际市场动向、技术、新产品的信息而产生的成效来看,这类信息传递给决策

者的速度确实是很缓慢。

我国高度集中垄断的外贸体制形成后,由于进出口商品成千上万,特点各异

,作为主管部门的国家计划和外贸主管部门不可能获得所有的商品的国内外市场

信息,无所不包的外贸计划必然带来经济信息的传递滞后,同时,这种体制下,

国营外贸企业产权不明晰,权责利相分离,产销信息严重滞后并且背离;生产企

业因不了解国际市场行情而造成的产品式样和质量的落后等信息,对决策者的传

递缓慢且无刺激。

现在,外贸体制已进行了十多年的改革,客观上形成了加强信息传递给决策

者的机制。但由于外贸体制改革还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这个

机制还不能完全产生作用。外贸体制对信息传递速度的影响,还深刻地体现在信

息传递手段的开发、建立和管理上。这方面,我们依然很落后,这也是由于外贸

体制所决定的。

五、对外经济贸易体制与信息同真实环境的符合程度

由于体制的不同特征,信息在收集、传递、处理过程中,有些信息内容会被

过滤或被偏科。甚至被歪曲,其程度由体制的性质所决定。

如果外贸体制存在缺陷,那么客观上,这个体制就产生一种使实际发送的信

息发生偏差的潜在机制。我们从下列情况来分析:在外贸体制改革之前,不仅外

贸经营活动是高度集中统一,按计划进行,就连外贸部门的人事管理也是集中统

一管理,由主管部门根据各外贸企业“计划”的完成情况,来判断其工作成绩的

好坏。外贸体制改革后,不再有国家统一的“计划”需要外贸企业完成的计划。

但各种指导性计划,地方政府为完成出口任务而自定的一些土政策,都变相地要

求外贸企业完成。并把能否完成这些指导性计划作为衡量外贸企业领导工作是否

有成效的指标,甚至还与能否留任、企业全体成员所得的奖金挂上钩。因此,对

外贸企业的领导人很可能存在把一切不利于外贸企业自身的信息过滤掉,甚至“

欺上瞒下”,或者想方设法钻政策的空子。即客观上对外贸企业的领导人存在这

样一种巨大诱惑:使实际发送的信息发生偏差。

我们再看体制促使信息与国际市场所要求的真实环境出现偏差的情况。由于

我国的价格改革尚未迈开很大步伐,许多产品的价格虽没有“计划”价格,但仍

受各种形式的有关政府经济政策影响,限制其价格。换句话说,与作价有关的政

策,可能会导致大量的按非市场价格的产品出口。对外贸企业而言,由于外贸体

制的改革,如果出口亏损,不再有国家补贴。然而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特别是对

国际经济组织如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而言,由于国家价格政策和外贸体制的影响,

产品按非市场价格出口,这都将视为对缔约国市场产生损害性影响。这实际上也

是对出口产业的补贴,而对出口产业的任何补贴都被列为潜在市场扭曲的根源。

这个扭曲的根源,从信息与决策环境的符合程度的角度看,实际上仍是出口产品

的价格信息在国内出现偏斜,甚至被严重扭曲。这是由外贸体制的性质所至。只

有改革外贸价格体制,缩小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的范围和商品种类等,才能使有

关信息符合真实环境,使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信息不出现过滤、扭曲,使信息符

合国内、国际环境的实际情况。

六、对外经济贸易体制与信息的传输渠道

信息结构是对外经济贸易生产关系总和中的一部分。而信息的传输渠道是本

章讨论的信息结构的一个关键问题之一。外贸体制对信息的传输渠道,即对信息

流的流动方向有深刻影响。

一般而言,信息流可以在等级组织的上下级之间纵向流动,也可以是在等级

组织中的同级当事人、同级机构之间,或者在没有等级关系的两个单位之间横向

流动。在高度集中的外贸体制下,信息的流向是以纵向的为主;外贸行政系统和

专业公司系统,各自自上而下向外贸企业下达关于外贸收购、调拨、出口、进口

、外汇收支等项指令外贸企业则向它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总公司传送关于它的收购

,出口等任务的情况信息。必要的时候,通过这种纵向的信息流充反映它的优势

与困难,要求更改计划内容,如此反复,直至计划完成。

在高度集中的外贸体制下,在没有等级关系的两个决策部门之间,其信息的

流动也是纵向的。我们从我国外汇管理的实例来看:在传统外贸体制时期,国家

对进出口贸易的外汇实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的外汇

需求信息是无法知晓的,这些信息不能在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之间流动,只

能按照它们各自的行政等级结构向上传送信息,一直到达某个对所有这些企业都

有外汇管辖权的单位为止。不仅外汇使用如此,即使很小的某件事务亦是如此:

信息的流向是纵向的。

外贸体制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以后,体制的变化也使得信息的流向发生了变化

:即既有纵向的信息流也有横向的信息流。在某些方面,没有直接决策权力的两

个外贸企业也可以交换信息。例如,集价和投标价等。如各外贸企业外汇的需求

信息,通过外汇调剂市场这个媒介,可以得到相对充分的横向信息交流,许多事

务的解决不需要再象从前一样逐级向上纵向传递信息。但由于我国的外贸体制尚

未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旧外贸体制中的纵向信息流的许多特征仍然大

量存在,许多市场交换的问题,仍不得不求助于“婆婆”来解决。这就得依赖于

纵向的信息流。

横向的信息流是市场体制的本质。在市场体制中,彼此没联系的决策权力的

单位之可以自由的互换所需的信息。除了这种直接的横向信息流以外,还有间接

的横向信息流,即两个决策者通过第三个不是凌驾于它们之上或从属他们的当事

人来打交道。从信息的传输方向来看,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朝着使信息的流向是

横向流动的目标迈进。

七、对外经济贸易体制与信息结构对决策的协调

我们前面已经把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定义为在一国或地区与别国或地区进行商

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活动过程中作出决策的机制。这个决策机制需要有一个

调控的功能。协调,是信息结构保证生产决策之间、目标决策之间以及上述两类

决策之间的一致性的职能。协调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每个决策者取得其

他当事人在行动上、结果上或效用上同他自己的决策互相依存的决策信息。外

贸体制对信息结构中的协调功能,对协调过程的有效性,有着内在的影响。

我们看下面这样一种情况:外贸生产企业有其自身的企业目标,如完成国家

计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取得更大的盈利,等等。而作为国家而言,既希望各个企业能够经营有方取得

盈利,又希望整个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佳分配,整个社会经济效益获得提高。在

这个产生于不同层次决策者间的生产决策与目标决策,客观上需要有某种协调,

信息结构中的协调功能正是起到这样一种作用。即,为了保持一个经济体系中的

不同当事人在决策上的一致,首先必须存在某种机制,使他们能够取得关于相互

依存的决策的信息,然而,不同的外贸体制制约着信息结构中这一协调机制的运

在传统的外贸体制下,正如前面已经讨论过的那样,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及时

,信息的适用程度偏低,信息的传递发生过滤、偏斜甚至歪曲,高度集中管理的

外贸或专业总公司无法确切甚至及时获得外贸生产企业的信息,外贸生产企业由

于体制的原因无法也不愿意掌握上层决策者的信息,在这两个层次的决策中,信

息结构的协调机制无法发挥作用。因为高集中的外贸体制无法向所有相关的决策

者提供充分的信息。

如果由于体制的原因,信息结构不能向所有决策者提供充分的情报,就必须

改革体制,而体制的改革从决策理论看,就必须改变信息结构。另外,改变决策

结构也是一个途径,也就是把决策权交给掌握充分信息的当事人。对于经营主体

,他们对内须科学管理,对外部市场环境要设法适应,他们是对企业内部管理、

外部市场的各种信息感受最直接、最深刻的当事人,应当把决策权交给他们。我

国外贸体制十多年的改革,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诚然,这个改革尚远末完成。

我们再来看看别外一种相反情况:信息结构向所有有关决策者提供了信息,

但信息结构协调功能亦无法发挥作用。例如,外贸经营权逐步放开后,经营同一

产品的外贸公司猛然增多,正如前面所讨论过的,外贸公司为了完成出口任务,

几乎不顾一切地与同行削价竞争,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

出口成本。有关部门设法多方协调,但时至今日,情况并未有根本好转。此时市

场信息已经很清晰地传递到相关的所有决策者手上,但信息结构的协调机能也无

法产生作用。信息的协调机制失效的根源仍在于外贸体制,它涉及到我们前面讨

论过的外贸体制的决策结构与信息结构的问题,也涉及到下一章要讨论的动力结

构与信息结之间的关系问题。

显然,当外贸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它对信息结构协调机制

的要求必然是:改善信息结构本身或把决策权交给充分掌握信息的决策者,这正

是外贸体制的改革方向。

八、对外经济贸易体制与信息经济

战后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生产社会化迅速扩大到世界范围,国

内的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扩大为国际范围的专化分工和协作;国际贸易在世界

范围内大大发展,资金国际化和技术、信息、劳务的国际流动也日益频繁。不仅

如此,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正在发生一场重大变革,即从工业经济向信息

经济转变。推动西方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的主要力量,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当

代科技革命。早在80年代,包括集成电路、电脑操作体系和光纤通信在内的信

息技术已开始迅速发展,到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迅猛。尤其是具有巨大科

技优势、在信息技术居领先地位的美国率先提出发展名为“信息高速公司”的计

划并付诸行动后,信息技术革命形成热潮。目前,这一浪潮已经席卷美国、日本

、欧洲联盟国家,并波及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巴西、印度等发展中

国家。它们准备投入巨资,进行这种现代信息网络的建设,以便把本国乃至全球

各地区以光缆连接起来,通过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向成千上万各种用户提

供他们所需的各种信息。它使得国际经济交往中,贸易关系、金融关系以及投资

关系日益信息化。西方国家的整个信息结构正趋向于高度科学、理想的境界发展

,具体表现在:国际高技术产品贸易迅速增长,国际技术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能通过现代通讯系统传输各类数据,并且能做自动化处

理,实现所谓“无纸化交易”。同时,资金流动与生产的脱节和与信息的联系加

强。电子资金传送,使无现钞交易成为现实。金融业务不发生钞票的物理传递,

而是将支票上的信息,如收款人、帐号、款额、支票览鉴发人、储户等,转换成

电子信号从一个银行传送到另一个银行。银行与银行机构,银行与非银行机构,

银行机构对公众的金融服务以及电子结帐的个人金融服务均实行电子化,等等。

这一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善于运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来调配资

源,建立强大的信息结构系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前面曾讨论到外贸体

制对信息传递速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深刻地体现在信息传递手段的开发、建立和

管理上。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信息系统尚不如美国或日本一个大公司或商社。在

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由于多种原因,尤其是外贸体制的原因,信息结构

尚未合理,支撑信息结构动作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尚没有基

础。发达国家在追求诸信息媒体综合化的多媒体信息高速传输网的建设(即所谓

“信息高速公路”),发展中国家还在努力提高单媒体,诸如电话等十分低的普

及率。发达国家正在寻求计算机综合自动化改造传统工业,智能化的机器设备取

代或辅助劳动者的脑力劳动,发展中国家的绝大部分人口还被束缚在土地上,其

产业结构的优化甚至没有达到工业化国家本世纪初的水平。如果说农业时代、工

业时代、信息时代的阶段划分尚能成立的话,整体看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发

展国家的经济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少数不发达国家甚至与发达国家隔着一个时

我们在前面讨论过,如果信息结构不能向所有的决策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就

必须改革体制。从决策理论的理论看,就要改革信息结构,以便提供必要的信息

。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的信息经济社会的许多特征,似乎已经给我们信息结构的改

变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从具体形式而言,是传递的机构、手段不同,而从外贸体

制来看,则是体制的变化促使信息传递的加快。我们只有加快外贸体制改革的步

伐,才能跟得上时代直至超时代。*

标签:;  ;  ;  ;  ;  ;  ;  ;  

信息结构与外贸体制改革_信息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