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称霸世界知识经济的奥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以色列论文,知识经济论文,奥秘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清晨6点不到,耶路撒冷旧城西墙前,来做晨祷的人群已相当热络。头戴小圆帽、穿着白衬衫、黑色长外套、长裤和皮鞋、手拿圣经的犹太教徒,在男女分隔的祷告区中,对着巨石砌成的城墙专心念着经文,时而前后晃动、或者手舞足蹈、甚至大声唱歌,还有人激动地落泪。
西墙是犹太人的圣地,因为这是他们的祖先戴维王在此建城留下的遗迹。旧约圣经记载:摩西带犹太人出埃及,结束400年为奴的生活,接着乔舒亚率兵攻下耶律哥城,率领犹太人进入上帝允诺的“应许之地”(promised land),而后戴维在耶路撒冷建城,犹太人正式立国。
公元前69年,罗马大军挥师东进,灭了犹太国。其后2000多年,犹太人流亡海外,故城的西墙成为精神所寄。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一代,他们热切盼望有朝一日回到西墙,在立国遗迹前向上帝哭诉所遭遇的不公,并誓死复国,所以西墙又称“哭墙”。
身处逆境绝不退缩、挺身而出以小博大,是以色列的传统。当年,弱小的犹太人顽抗罗马帝国而不敌;历经20个世纪,当国家竞争从军事对战转为脑力竞赛,以色列以小国寡民,写下了新经济的新奇。
开发各类新技术的滩头堡
去年“9·11事件”后,全球股市狂跌,原定要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纷纷撤退,10月4日纳斯达克初次市场恢复,当天第一家去挂牌的,就是来自以色列研发小肠检视芯片的生物技术公司Given Imaging。
以色列的确有独到之处。办公室上网所用局域网络的源头技术以太网络、Internet实时对话的ICQ、控管网络数据传输安全的CheckPoint软件,都来自以色列。去年11月,由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发表以细胞DNA开合作用取代硅芯片高低电压,作为运算数字讯号的DNA计算机震惊了全球,而且有可能颠覆一年890亿美元的整个硅芯片工业。
外商更视以色列为开发各式新技术的滩头堡。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1974年就到以色列投资,目前在当地各有一座6英寸和8英寸晶圆厂以及四个研究中心,是英特尔在美国以外的最大投资。英特尔的第一枚P4微处理器就是在以色列生产的。英特尔最新的手机通讯CDMA和热门的无线局域网络802.11技术,也都是在以色列研发的。
过去四年,英特尔还投资以色列超过30家新创立的公司,金额达1亿美元。“以色列是很小的市场,却是很大的技术提供地”,英特尔在以色列的策略投资部负责人肯恩表示。IBM、摩托罗拉、思科和微软等科技巨人,也都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
这样的表现,与从电视新闻看到的以巴冲突所认识的以色列,实在差距太大。多数人听到以色列,脑中浮现的是枪林弹雨画面,很难联想到高科技。这就是以色列:在高度生存压力下找到出路的国家。
1948年建国的以色列,是个位处欧、亚、非三洲交界的国家,一边是缺乏天然资源,一边是周围虎视眈眈的强邻。但以科技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以色列却取得了人均国民收入17400美元的成就。“除了死海的泥巴,严格来说以色列没有天然资源”,以色列工业贸易部投资推展中心经理专斯纳半开玩笑地说:“唯一出路就是开发人力资源。”
培养人力资源的摇篮
以色列很清楚,小国最好的国防,不是让战士提枪上战场厮杀,而是拥有尖端人力,发展尖端国防科技,制敌机先。因此,以色列政府每支出100块钱,有22块就花在教育上,20块花在国防上。24%的以色列人有大学学历,在世界排名第三;每一万名以色列人当中就有140位工程师,位居世界第一。
以色列的高中生毕业,一律先进军队服役,男生三年,女生两年,退伍再读大学。新兵入伍后,军方会做一连串测验,从中挑选出数理成绩优异的,参与国防研究计划,范围涵盖软件、无线通讯和生物科技等。这批精英被分成许多组别,由国防部邀集一流师资,教授各种先进科技课程。结业后,分发到各个军方实验室工作,有些计划需要签5-6年合约。
这些研发人员退伍后成为媒介,把军中所学的技术带到大学继续研究,或带到民间企业开发成商品,进一步回馈以色列经济,形成正向循环,发挥投资的外溢效果,一元钱投资可以创造后续好几元钱的价值。
“以色列的科技业,源自国防项目”,从事科技投资的Infinity创投公司合伙人盖欧·艾米尔说。高大的艾米尔曾创办两家公司,服役时是以色列空军战斗机飞行员。
加入国防部的研究计划,等于领了一张准创业证书,退伍后不但抢手,很多人干脆自己开公司。拜访以色列的科技公司,常可以发现他们和军方的关系,比如技术是把在军中做的计划再行衍生,或者创业小组是原来军中的伙伴。这样的关系有利于知识的流通与创新。“以色列很小,南北不过100多公里长,大家彼此相熟,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军中认识”,同样从事创业投资的以色列种子合伙人公司合伙人莫迪那分析说,“在军中磨练管理经验和小组合作后,人格更成熟,有助于后续创业和开发产品”。
持续的国防计划,以及从中产生的研发人才,是以色列科技产业的前锋。多年来,从海外回归的移民,则是推动科技产业的第二股力量。
经济转型的希望
为了让漂泊各地的犹太人有家,避免二次大战纳粹屠杀事件重演,以色列在1948年建国时即制定了《回归法》(Law of Return),允许海外犹太人可以随时回到以色列定居。
“我的母亲一直希望我回以色列”,40岁左右,在Prochon公司担任资深副总裁的卡特娜感伤地说,“当年的纳粹大屠杀,她是村子里唯一幸存的人”。大战结束,卡特娜的母亲从居住地东欧迁往南美的委内瑞拉,并结婚生子。卡特娜18岁时,听从母亲建议回到以色列,并在念完生化博士后留下来工作。类似卡特娜的回归侨民,在以色列相当普遍,特别是1989年之后。那一年开始,前苏联政权解体,政经局势动荡,失业和治安问题严重,陆续有100多万犹太人从前苏联迁回以色列,也带回了经济转型的希望。
这批移民大多有高学历,4成以上是大学毕业,不乏外科医生、大学教授和尖端领域的科学家。培养一位大学生,政府至少需投资五万美元,保守估计,这批移民至少价值200亿美元。“苏联人一定疯了,白白送这么大的礼物给以色列”,以色列工业贸易部外贸中心亚太区主任盖尔·摩摊开双手睁大眼睛说。同属工业贸易部的投资推展中心主任利弗那特补充道:“这批移民不懂管理、行销和业务,但是非常懂科技。”
变危机为转机
在百万移民涌入前,以色列人口还不到400万,增加100万人,等于全国多出25%的人口,对任何国家都是一大挑战,以色列也不例外。就业机会和民生消费品供给,不可能在短期内等比例增长25%,因此,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不断升高,医生到街头当清道夫,教授到大学做工友的事时有所闻,还有许多移民根本找不到工作。
危机,也可以是转机。要解决移民的就业问题,又不影响原有国民生活水准,以色列经济必须高速增长,以创造大量工作机会。“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准要提升,经济增长必须先行”,研究经济发展理论的美国西乔治亚州大学经济系教授斯史考特解释说,“其结果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必须大于人口增长率,反之则平均国民所得下降,生活水准自然也就下降了”。
1980年,以色列的经济主力是传统产业,包含农产品和纺织,大宗出口是柳橙与毛毯。农产品和纺织,受限于气候、耕作技术和原料供应,很难成倍数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再次发挥以小搏大的精神,大胆转变经济主轴,利用前苏联移民的专长,发展有倍数增长潜力的科技业。1991年,以色列政府推出国内第一个创投基金,由国家出钱,支持有创业计划的小组成立公司。同年,以色列政府又推出了第一个科技创业中心,协助有点子、但还没有明确计划的创业家,把心中的点子变成大生意。
以色列政府的投资理念是小钱办大事,自己不轻易投资上亿美元的大项目,而是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来设厂,见成效后官方再跟进。英特尔1997年在以色列建8英寸晶圆厂,耗资16亿美元,以色列政府只补助了6亿。
以色列政府的核心策略,是小额多笔,鼓励更多企业家出来。以色列虽然没有数十亿美元年营业规模的国际级企业,却有很多技术见长的小公司。在以色列的创业中心,每家公司得到的补助金额不超过30万美元,其中15%由创业小组自筹,政府补助85%。
10年来,以色列的创投公司从一家增长到超过100家,许多是民间或国外创业者前来设立。硅谷知名的Sequoia(以投资雅虎闻名)和Benchmark(以投资eBay闻名)创投公司,都在以色列成立创投基金。2000年,外资直接投资以色列达50亿美元,合计外资间接投资则达90亿美元,占以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将近一成。
官办的创业中心,也从一家增为24家,帮助700个创业小组,其中超过半数得到创投资金挹注成立公司。以色列政府今年将增设两个创业中心,锁定生物技术产业。“现在的奖励企业政策不只针对移民,而是所有人”,科技创业中心计划负责人普瑞多强调说。
当科技产业聚落成型,以色列的经济结构跟着调整。科技业占以色列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90年是5%,2001年上升到14%,成为最大一块,农业和纺织则各降到3.5%,经济顺利实现了转型。
移民文化滋养了竞争力
策略大师麦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一国的竞争力倚赖本国产业创新和升级能力”。波特强调,这项能力源自文化、管理风格、基础建设、经济、机关、历史、人口结构等多种差异,因为这些因素影响当地人生活和做生意的方式。
以色列是典型的移民社会,人口成份虽然多是犹太人(以色列有100万阿拉伯裔国民),却来自不同背景、说不同语言、有不同成长过程,因而丰富了以色列社会的多元性,也滋养她的竞争力。“我们的移民来自80个国家,你可以在这里找到讲任何一种语言的人”,工业贸易部投资推展中心主任马克斯自豪地说。
这些移民帮以色列连通全世界。以色列本地市场太小,新公司一成立,立刻就到美国和欧洲两个全球最大市场设点,具有美国或欧洲背景的员工,就扛起开拓海外的重任。“我经常飞到纽约和分析师碰面,向他们汇报公司的最新状况”,研发网络电话设备的音频编码公司财务长利罗说,“以色列很多经理人都是这样飞来飞去的”。利罗在纽约出生长大,15岁时跟着父母回以色列定居。
在海外的犹太人,估计还有1200万,美国就占了一半,其中有300万在纽约,主要在势大财粗的法律和金融业。在以色列积极欢迎移民及科技政策的感召下,这些不在以色列出生的侨民都成了以色列潜在资源。
进到科技业这个流着牛奶与蜜的“应许之地”,这可以算是以色列人的第二次出埃及记。建国53年来,以色列以行动证明,即使在强敌环伺的动荡环境中,也仍然可以走出高速增长的路。如果他们可以只花10年,就从农业小国变成科技大国,那么未来10年的发展,无疑将更加令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