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阳工业区与明阳农场为例
李国球
广西农垦国有明阳农场 广西 南宁 530224
摘要:随着农场工业园区的开发,农场土地减少和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场面临征地难、创收难、职工安置难、职工创收难等新问题、新难题,我们从和谐、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和谐农场为切入点,对工业区规划定位与农场的和谐构建进行探讨,分析影响工业区与农场和谐稳定的因素,提出解决对策,为农垦开展实用操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园区 和谐农场 构建
2005年来,特别是最近的几年,自治区农垦局(农垦集团)紧跟广西发展的步伐,依靠园区带动农垦的全面发展,先后在全区范围内建立起了14个特色产业园区,涉及广西14个地级市。工业园区都是在农场现有土地上开发建立起来,随着园区规划、建设,农场土地征用以及形势发展,农场面临新问题、新难题,如何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促进工业园区与农场安定、和谐,已成为影响农垦和谐发展重要因素。
1工业区发展及农场的现状
2005年明阳工业区开发建设至今,随着项目的不断落户及建成投产,一个依托工业发展的产业园区已具雏形。明阳工业区是自治区本级工业区,倾力打造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南宁空港新城[1]。
明阳农场建场于1954年4月,隶属广西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产业是农业,种植有沃柑、龙眼、荔枝、黄皮、枇杷、剑麻、甘蔗等亚热带经济作物,除种植业外,还经营淡水养殖、畜牧业。近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打响了自身品牌,企业扭亏为盈,形成以农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自明阳工业区开发建设以来,随着农场国有土地征收,农场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难题,如何促进园区与农场和谐成为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解决的问题。
2影响园区与农场和谐构建的新问题及难题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增大,开工建设的不断加速,园区综合竞争力增强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场发展的新问题和难题仍然存在。
2.1增收出现“瓶颈”
农场土地资源减少影响增收困难。土地是农场最为宝贵资源和收入的重要来源,农场通过盘活土地、征收管理费用,用以维持农场日常开支,当前农场农业种植面积1万多亩,随着农场土地资源土地减少,直接导致了农场收入减少。
农业职工增收困难。一方面,农业岗位职工增收困难,农业职工种植龙眼、荔枝等低效益的作物,每年收益很低,生活质量明显不高。同时,大部分纳入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农业职工由于不知道自己经营的土地何时会被征用,对农作物管理信心不足,投入减少,农作物缺乏科学的护理,导致产量逐年下降,职工收入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已被征收土地的失地岗位职工就业难、增收难,随着农场国有土地的征收,农业职工失去了传统种养这根“救命草”,加上职工年龄普遍偏大,又没有其他的技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新的工作岗位,生活困难。
2.2失地失岗职工就业安置难度加大
截止2017年底,征地涉及的失地待岗职工达400多人,这个数目在整个农垦管区来讲比较大,农场曾想方设法安置过大部分待岗职工到园区就业,但由于待岗职工年龄大部分在40~50岁之间,并且文化程度较低,从农业岗位转到工业岗位,工作时间长,二班或三班倒班制他们又不适应,也没有其他的技能,入园企业不愿接受他们,加之入园企业大部分效益一般 ,企业所招的人数又有限。农场在向阳分场打造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由于距离场部十多公里,很多待岗职工想去但又因距离远而无法去,这些给待岗职工再就业增加了很大难度。
2.3职工生活条件改善跟不上发展步伐
园区开发的几年来,园区场部道路、绿化、亮化等及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场部区域职工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而相对于处在偏远的齐和、低山和江垌分场来说,这些远远跟不上。虽然这几年通过危旧房改造和拆迁安置,大部分职工住上了舒适的楼房,但是我们也看到,与场部生活区比较,分场的道路、亮化、绿化、文化设施缺失,用水管道等基础设施都还相对落后,部分职工住房条件还比较简陋,仍居住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破旧砖瓦房。
2.4影响安定和谐因素增多
由于农场建场较早,纳入工业区规划范围内的棚户区危旧房以老职工居住较多,几代同代,一直未能统一规划改造,导致住户乱搭乱建呈扩大扩散的迹象,场部灯光、治安、维稳等这些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些都是影响安定和谐的因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定和谐园区的构建。
3和谐园区和农场构建的对策
和谐园区和农场的构建涉及多方面,需要农场的积极作为,亦需要工业区的共同努力,工业反哺农业,共促和谐新明阳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以人为本”是基础
“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于处在园区中的各单位领导来说,要以辖区职工为本,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以职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多为职工谋利益,只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和谐园区的构建就成功了一半。
3.1.1加强对农业生产管理
农业生产是农场的主要工作。面对农场土地逐步减少的现状,农业要适应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开展“二次创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出率,增加职工收入。
一要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生态旅游农业与传统农业并行。一方面,在向阳分场、低山分场等农业分场,有计划地发展高效特色优质农业,引进沃柑等高产出、增效快的农业品种,不断打造农场特色农业品牌。另一方面,在条件好的分场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大力发展与其相配套的餐饮、住宿等设施,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促进消费增长。二要大力发展花卉特色苗木产业,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三要加大对农作物的种植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农业生产部门及分场管理层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加强管理,提高职工收入。四要抓好农业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栽培技术管理水平。有计划地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技、文化、法律“三下乡”现场会,把相关作物的种植、护理等专业技术传授给农业职工,让职工现场学到技术,提高作物的管理水平,增加收益。
3.1.2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充分利用上级惠农政策和工业园区发展后反哺农业的积极措施,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为广大职工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①抓好农场各分场的道路、水电及危旧房改造,确保水电路畅通,投资维修排水沟、厕所、道路绿化美化和路灯建设,完善职工娱乐场所,切实改善职工住房差的面貌。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分场道路建设、用水管道的改造等工作,解决职工走路行车难和用水不方便问题。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09年始,农场创造条件参加江南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当年参合职工人数4817人,参合率达98﹪;同年出台职工大病医疗救助方案,基本解决职工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极大减轻了职工负担;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申请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确保基本生活;继续完善场内职工医疗管理制度。④做好职工的信访工作,及时解决职工信访和反映的问题,消除不稳定因素,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3.2发展是关键
和谐园区农场的构建离不开园区和农场的支持,在各种不利的条件面前,只有不断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农场和园区。
3.2.1依托优势创新发展
深化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农场要从实际出发,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以及国有土地的优势,做大做强我场的招商引资工作,形成农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谋农场发展。一是以项目为载体,依托国家和地方政策,做大做强农场产业,特别是抓好向阳红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大棚光伏项目、千亩东盟特色苗木基地、凤凰岭东盟农耕文化园等项目等重点项目,形成一批具有明阳特色的农业精品项目,实现企业转型,农旅融合发展的新型发展路子;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招商引资活动,以土地作为股份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来,谋农场发展之路。
3.2.2深化企业管理
以自治区农垦集团企业管理为突破点,深化农场的企业管理,着重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打造健康小镇、田园综合体和制度建设、土地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努力,以此来增加农场收益,带动农场经济稳步向前发展。①开展以系统化、精细化、规范化和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年活动,全面提升农场的管理水平。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制度,确保农场正常开支。③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加快推进土地维权和收复工作,要有计划依法收复土地,加大力度维护好场界,防止周边农民蚕食,维护土地权属,打击破坏农场生产的犯罪行为,加强农场土地资源的管理。
3.3园区和农场共享共建共赢
园区和农场的和谐构建,需要两家单位大力推进共享共建共赢。工业区发展,农场和广大职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和付出,现工业区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工业区努力,园区发展工业反哺农业,一是预留农场三产发展用地,为确保和加快农场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土地资源保障;二是为农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扶持,提高农业生产力;三是关心和安置失地失岗职工就业,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以便更好安置和改善失地失岗职工生活条件;四是开展科技、文化、法律“三下乡”活动,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班,提升职工农业管理水平。
4结语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广西成立60周年之际,以及党中央 国务院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等千载难逢的多重叠加发展机遇,只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自治区农垦工委、农垦局、农垦集团的正确领导下,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根据农垦改革“两个三年”总体目标,结合园区和农场实际情况,加快农场产业转型升级合加快二次创业发展,充分盘活资源,联手园区共建、共享、共赢,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新明阳一定会早日建成。
作者简介:李国球(1982-),男,广西钦州人,供职于广西农垦国有明阳农场,政工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思想政治。
论文作者:李国球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农场论文; 职工论文; 园区论文; 农业论文; 和谐论文; 分场论文; 工业区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