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商学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学院论文,中国论文,需要什么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发现张维迎院长有个问题,每次发言他都超时,而且要拖很长时间。这说明他的时间管理有问题,而时间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必备的技能。"在首届中国商学院院长论坛上,零点调查公司董事长袁岳在发言时语气中略带一丝调侃。
在他之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维迎教授就自己学院的办学方针和管理风格做了很多的介绍。张维迎给光华管理学院的定位是"研究型商学院",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做得非常优秀。
不过,人们对MBA的要求并没有统一的意见。袁岳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企业对MBA的要求是他能够做'脏活',能够去执行,能够把事情'搞掂',并不要求他有多高的理论素养。"他希望张维迎在光华管理学院的办学方针上能够向市场倾斜一下,让MBA们能学到更多的操作性知识。
张维迎的高端定位和袁岳的"脏活"型MBA或许并不冲突,但是这两个人的观点反映出目前商学院教育市场的很多问题。中国商学院教育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人才储备,不要说必要的企业案例库,甚至连大多数教材都是匆匆忙忙翻译过来的。如果能有国外合作项目,请到国外的讲师,这样的商学院就非常不错了。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出来的MBA,不管是理论素养、管理视野还是操作能力,都很难令人满意。
另一方面,苦恼于管理水平低下的众多企业又求贤若渴,对于MBA寄予过高的期望。在某些带着"光环"的MBA在企业中做不了"脏活",搞不掂事情,摆不平矛盾的时候,人们的失望情绪就会不断增加,甚至会怀疑整个商学院教育体制。
相对于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美国商学院教育来说,中国的商学院院长们或许比他们的学生更需要管理知识和经验,更需要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
目前大多数的商学院都隶属于大学,属于二级分院的概念。因为有强大的市场需求,这些商学院往往被大学主管部门看成"摇钱树",是重要的"创收"单位。这就让商学院教育变得铜臭味十足,有的甚至沦落为文凭贩卖者或者是富人们经营关系网络的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