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龚丽丽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4

【摘 要】目的:探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确诊为脑卒中后偏瘫且中医证型属气虚血瘀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38例则采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更优,P<0.05;患者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均改善,但观察组更显著,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可更好地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热敏灸;针刺;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

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我国脑卒中患者日益增多,且有年轻化发展趋势。对于脑卒中后偏瘫的治疗,治疗方法较多,康复训练、营养神经药物的应用提高了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改善,但存在疗效欠佳或费用昂费的问题[1]。如何制定一套科学、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医务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采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疗效显著,且目前有关此类研究报道甚少,就此汇报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2013年2月到2014年7月于我院确诊为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共78例,采用随机数据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63.65±9.47岁,病程44.65±9.72天;观察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62.86±9.05岁,病程43.36±9.15天。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脑卒中偏瘫及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2](试行)。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均存在热敏化现象并知情同意者;②年龄40-80岁者;③病程6个月以下者;④中医证型气虚血瘀者;⑤均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

1.4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药物过敏者;③精神病不能配合者;④病程、年龄不符者;⑤自身有严重疾病者。

1.5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方案,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营养神经、调脂、调节血压、改善循环等进行常规西药干预。

观察组:采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针刺时所有患者均用0.25mm*40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进行操作,进针前嘱患者平卧,安抚并消除其紧张及顾虑,以免发生晕针。针刺选穴颞三针(病灶对侧)、四关穴(合谷、太冲)、百会、足三里、四神聪、三阴交、风府、曲池、关元、气海。关元、气海用补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泻手法,得气为度,得气后留针30min。

热敏灸:(1)粗定位:依据《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中脑卒中偏瘫高发区描述进行热敏腧穴粗定位,拟定探查穴位区域为神阙、风池穴区。(2)精确定位:采用我院特制的22mm×120mm艾条,嘱患者放松,舒缓患者的紧张感,探查部位充分暴露,根据情况调整体位,以舒适为度。操作时,距皮肤3cm处施行温和灸,进行热敏穴探查,并根据患者的感觉而调整艾灸的位置和手法。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发生透热、扩热、传热、非热觉、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中一种以上感觉时,即为热敏腧穴。准确定位后,先围绕上述五个穴位热敏点进行回旋灸打下基础;后改用雀啄灸以激发经气,最后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以温和灸法,灸疗至感传消失为止,一般为10分钟至40分钟不等,每日1 次,两组均以21天为一疗程。

1.6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改善情况。

(2)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7疗效指标

以NIHSS评分(美国研究院卒中量表)减少情况拟定:基本治愈:》91%;显效:46%~90%;有效:18%~45%;无效:<18%。有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

1.8统计方法

SPSS17.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值以 表示,用t检验,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陷及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治疗前指标具可比性,P>0.05。治疗后,NIHSS、Barthel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更显著,P<0.05。详见表1。

注:各自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注:χ2 =4.105,P=0.043.

3讨论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及脑梗死两种形式,动脉硬化日久,可形成血栓导致脑部供血障碍;血管内皮病变可引起血小板凝集,导致血流速度减缓;肿瘤压迫引起供血障碍均可发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则多有高血压病史,临床症状和出血部位关系密切,预后自然也有所不同,轻者肢体偏瘫,重者可危及生命。本病常规西医治疗疗效欠佳,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的方案逐渐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多项研究均显示其较好的临床疗效。我们自从2014年开始将热敏灸与针刺相结合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鉴于《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故本研究将其定为对照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更高,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不良反应。脑卒中偏瘫隶属于中医“中风-中经络”范畴,以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临床表现。四关穴指四肢之太冲与合谷穴,配合使用可起到气血阴阳同调的目的。颞三针为靳瑞所创,对于中风偏瘫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肢体痿废,阳明经多气血,且为后天之本,《素问》:“治痿独取阳明”,故以手阳明经之原穴合谷调和气血同补,健运脾胃;肝主筋,且调节关节功能,太冲为足厥阴原穴,不但可调气血,还具有强肝补肾疗效,与合谷配合则疗效倍增,常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3]。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常用于上肢瘫痪的治疗,可增加心肌供血,降低血压,增加脑部供血的目的。取百会、四神聪合用以达到开窍醒神的效果。三阴交穴是常用的保健穴位,研究发现对于心脑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足三里能改善脑部血供,调节血管弹性,是人体中最常用的保健穴。艾灸具有补虚温阳、扶正散寒的作用,热敏灸则是由陈教授在“气至而有效”思路的基础上提出的,弥补了常规艾灸的不足,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热敏灸的疗效机理在于通过激发热敏点而实现的,研究发现,我国循经感传的发生率尚不足25%,但应用热敏灸可显著提高循经感传的几率,从而大幅提高临床疗效。综上,我们觉得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疗效显著,可为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2]梁燕.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0):116-117.

[3]连林立.针灸治疗中风及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3):135-136.

[4]陈璧,蔡丽华.针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269-270.

论文作者:龚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龚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