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的个性化_诺基亚论文

论企业的个性化_诺基亚论文

论企业人格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人格化是一种对企业赋予人的特征的经营思想和理念,就是使企业作为一个能够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生命体。有学者提出:“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这就是企业的人格化。企业人格化的内容包括人性化的产品、企业家和员工的人格、企业的人格三个方面。

人性化的产品:企业人格的体现

随着市场发育逐渐成熟,买方市场的形成和产业高级化阶段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正由产品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满足生活之需的物质层面,在此基础之上人们已有了更高的需求,即精神层面的需求。由“我买,因为我需要”变成了“我买,因为我喜欢”。对品牌、对企业的认同将成为激发消费者购买意识的主要因素。企业要尽量使消费者通过喜欢这个企业,这个品牌,进而接受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摩托罗拉曾是一个沉默的公司,他不用多说什么一样能稳稳地挣钱,但是那个时代永远过去了。在几乎没有竞争者,或没有实力相当的竞争者的时候,技术实力雄厚的摩托罗拉只需把技术领先的产品推向市场就行了,那时,它生产什么,我们就消费什么,并成为时尚。但后来,诺基亚5110上市后,它的可换彩壳、超大屏幕、流线型设计和最关键的低价位搅动了中国手机市场,人们对移动通信消费心态从单独语音通信变为追求更多的东西。诺基亚给市场强烈的震撼——“科技以人为本”。遵循“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诺基亚产品无论在功能还是外观设计上都充分考虑用户需要和人性化标准,他们认为,任何先进的科技技术如果不与人民的具体需要相结合,都将一文不值。为此,诺基亚把新产品的推出周期从18个月缩短到半年甚至2—3个月。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步步领先的创新科技,诺基亚在短短几年里超越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

在烟草行业,我们以先进的科技,大大地降低了卷烟的焦油含量,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同样是人性化的产品。

企业家与员工:企业人格的基石

企业的发展靠企业家,企业家管好企业靠人格,企业的人格是企业家人格的外化。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要教下属干些什么,还要让他们知道怎么干,从而使自己超脱出来想大事,提出战略性的任务和目标。百龙集团总裁孙寅贵在认真检讨自己如何做人后,觉得总经理除了要懂专业、有经验、会管理外,又加上了很重要的一条,人品好。企业是企业家人格的外化,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会带出什么样的企业来。企业家竞争什么呢?最早的时候竞争的是技巧;第二阶段是竞争功底,看谁的功底最深厚、底蕴更足;第三个阶段是竞争人格,要用你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很多人来发挥他们的功底。事实上,有人格魅力的企业家往往是谦虚的,就像熟透的稻穗一样,它的头是低着的。

常言道,事业的成败在于人。塑造企业的人格,要注重以人为本。欲出产品,先塑人品。新经济时代,知识代替物资,这不单单是技术问题,而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的真正建立。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充满“爱”的文化。企业对内让员工感受到爱,对外要让用户感受到爱,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她的爱心与存在。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文化,率领的是一支敢拼能战斗的队伍,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青春的蓬勃朝气。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文化,是一个好学员,乐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尝试新方法;是一所好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沃土,知识传播的旷野。这一切都有赖于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

通用电气公司的经营之道的核心是在“人”上面下功夫。韦尔奇认为,企业最重要的事情是领导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他每月还亲自担任讲师一次,直接对中层干部培训,其目的在于统一员工的价值观,在于保持本公司员工的统一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意识。韦尔奇明确表示,即使工作业绩出色,但如果不具备公司的价值观,那么这样的人公司是不会要的,所有的干部都必须具备本公司的价值观。红河烟厂认为,只有为红河烟厂所用的人,才是红河烟厂的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作为“人”的自身发展。以我为主,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于培养企业核心员工层。

核心员工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具有专业诀窍的核心员工,这类员工从事的技术诀窍是企业的关键环节,其工作绩效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转。二是具有广泛外部关系的核心员工,这类员工是企业与外部组织相联系的纽带,他们直接与客户、供应商接触,企业通过他们来获取所需资源并输出产品。三是具有人格魅力的核心员工,他们的行为,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整个企业员工队伍的士气。四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核心员工,这类员工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无论对于企业的有形资产还是对于企业的无形资产都有极大的潜在价值。对这些人,企业要为他们提供更为全面的学习、锻炼机会,提供更多的灵活晋升机会,创造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企业的人格:企业之魂

企业家和员工需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企业也需要健全的人格,企业的人格是企业家和员工人格的整合。品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渐培养形成的,只有平时培养了健全的人格,关键时刻才能显示出好的人格。

企业人格化后,评判企业优秀与否的标准应该有真善美三个方面:一是真,应具有享受权利和独立承担义务的资格,是法律意义上的“法人”。二是善,遵守社会公德,以真情服务消费者,回报社会;三是美,企业具有完美的个性特征,表现出独特的个体魅力。

伟大的企业是由伟大的战略创造出来的。发展战略目标之于企业,有如人生理想之于人类。企业生存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简单地将企业生存的目的归结为赚钱—扩张—赚钱?显然不行。这只能让买主和员工感觉自己正在受一个赚钱机器的支配。那么,怎样明确企业的生存目的呢?

确立企业生存目的(战略目标),在于使企业人格化达到“人”的标准,追求真善美。1933年,松下幸之助提出松下公司的五条精神中,第一条就是“生产报国的精神”。同样,从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打“中国牌”的广告现象中,我们也能发现中国的企业与国外的企业正走上同一道路,追求人格化的企业和人性化的产品。从几年前长虹公司提出“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到今天的“海尔,中国造”,许多企业在广告语中扛起了振兴民族工业的大旗,企业也因此从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企业在战略管理和决策中确立了一个好的战略目标。他们将企业理想与国家理想联系在一起,并通过企业广告向大众诉求,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从而更好地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和支持。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不仅在于拥有多少资金、人才、设备和原材料等资源,更加重要的是这些资源是否集中于关键的环节或领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主要不是来自有形的资源而是来自无形的资源;来自多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将主要不是来自企业外部,而是根植于企业组织与文化。

人活着,什么都可以丢,灵魂不能丢,因为灵魂是精神和信心的源泉。同样,一个企业,其企业灵魂——企业的人格也不能丢,一个企业可以丢掉一个市场,倒掉一个牌子,但只要企业的人格还在,这个企业就有卷土重来的一天。

标签:;  

论企业的个性化_诺基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