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初探论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初探论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初探

顾秀群

摘 要: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搞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丰富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但是,课外阅读主要在课外由学生独立进行,而大部分学生自发的阅读行为都很难发生并持续进行。因此,要确保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不能没有教师的指导。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认为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课外阅读动机,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其次要指导小学生选择恰当的课外读物。当然最为关键的是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关键词: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阅读;指导策略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无论是工具的一面,还是人文的一面,都需要以量的积累带来质的提升。教材的选编需要考虑到指导原则、语言点复现率、功能分类等多方面,课时也是有限,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课内阅读,单纯通过它难以全面深入地提高语文素养。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那些凡是语文水平比较好的学生,你只要问他学好语文的经验是什么,相信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的广泛阅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阅读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1.2.1 根据1月龄婴儿的实际情况,参考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以及中国婴儿睡眠监测研究组的诊断标准[4],对睡眠问题的定义:(1)入睡困难。入睡所需的平均时间超过30 min;(2)睡眠节律紊乱。白天睡眠难以控制,夜间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人睡;(3)异态睡眠。用口呼吸、呼吸暂停、打鼾、抽搐等。 以上情况每周至少发生3次,持续时间至少1个月,上述情况存在者即诊断为睡眠问题。其中将夜醒问题不作为1月龄婴儿患病情况研究。

抽样调查显示,教师未干预的条件下,有近半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且阅读的内容以文学名著、青春文学、网络文学、动漫四类为最大宗,且以后两宗为主流。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课外并没有进行有效阅读,甚至没有进行阅读,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内学习,更加要重视课外阅读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教师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课外读物,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 激发课外阅读动机,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营造氛围首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这种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而成就动机分为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类,从学生年龄和阅读性质两个角度来看,对于多数学生而言,附属的内驱力较为直接有效。具体可以有四种激发方式,成就激发,教师可做出要求,如果学生完成推荐书目,那么给予积分奖励,到学期末评优时可作为重要的参考。教师的赞许,能够诱导多数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所谓任务激发,需要明确阅读范围,制订阶段任务,经常强调学习目标和接近目标的距离。所谓兴趣激发,是指课外阅读的范围,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因人而异,同中有异。所谓竞争激发,是指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形成互比竞争的氛围,单独阅读有利于“场依存”认知风格的学生自由驰骋,而互相交流,则对“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学生具有促进作用。

营造氛围,可以借鉴任务型教学法的思路根据指定阅读内容模拟场景。建构主义认为语言学习中“情境”是学习的条件,认知心理学“双重编码理论”指出在情境中学习时,由于情境编码与语义编码相互衬托,习得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时记忆而经久不忘。尽管结合情境教学有着独特的优点,但它也存在耗时久的缺点,因此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只能针对经典读物有限使用。如指导学生读《西游记》,读完后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组,分别模拟唐僧、悟空、悟能、悟净,交流取经过程中的感受,学生做好准备后,抽取数组上台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先对《西游记》这部名著充分阅读,才能得出独到的体会,其余的名著教学也可参照此法,虽然耗时较久,但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和熏陶,必定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助益。

二、 慎重推荐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多读好书

同时,通过比对阅览图书的人次和进入电子阅览室的人数可以发现:喜欢上网阅览的人数略少于借阅人数,说明青少年读者对电子阅览的方式接受能力强,兴趣大,由于电子设备的数量以及数据库软件的短缺,限制了使用强度。选择纸质图书的阅读方式更加传统、稳定,更多青少年选择文学类、艺术类以及拼音类的图书,倾向于图画鲜明,色彩丰富的图书,内容以文学创作的为主。原本借阅图书馆与电子阅览分为两个独立空间,改造后合为一体,更加开放,可以使青少年合理分配两者的时间。

三、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课标指出:“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通过检查,才能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这些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收获,阅读能力才会有提升。

(一) 抓住主要人物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勾画出一位人物的肖像,注明主要特征,梳理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如读《三国演义》时,就可以发动同学分工合作,每人介绍一个人物,描述他们的能力、性格、事迹等,最后集中展示。如在阅读《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林冲,边阅读边思考,从主要人物出发去思考故事情节,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件?起因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林教头怎样的品质?围绕主要人物这个核心,引导学生潜心阅读。

(二) 提炼主要情节

文学作品都有其故事情节,许多儿童文学作品是由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的。在阅读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分部分提炼出作者的思路梗概。比如阅读《牧童和狼》这个故事,学生很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牧童喜欢骗人们狼来了,后来真的狼来的时候就没有人相信他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会相信你。

根据普查工作的特点及评价通常的分级标准,将普查绩效状况的参照等级分为Z个等级,用ukij表示xij对第k 个等级的隶属度(k=1,2,…,Z;i=1,2,…,5;j=1,2,…,n),则得到Z种等级的5维模糊复合物元RZ5:

(三) 摘抄名言警句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的知识。”走马观花以手段为目的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在阅读中应该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对象的思想、情感,鼓励学生通过书籍认识社会、体悟人生。如在阅读《城南旧事》时,我们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五个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张导读单:1. 分析你所读章节中小英子和另一个主要人物形象;2. 积累好词佳句;3. 复述精彩情节,品味文章语言;4. 把以上几个阅读提示做成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

(四) 区分精读泛读

精读课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接收,泛读课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就小学生而言,精读更加重要,精读可以为主体对字词句等语言点的编码提供细致周密的线索,为语言大厦的构建提供砖瓦。对经典名篇应采取精读法,而大部头的、较为浅显的应采取泛读法。同一本书中不同的内容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侧重精读,对于那些暂时理解上有难度、兴趣不大的部分可以侧重泛读,等需要时可以回过头来进行精读。因此,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精读或泛读的阅读方法,不应该进行没有区分地阅读。

其中,和分别是人为定义的QRS波向量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指R波波峰前后大小为R波波峰70%的点;eT1表示最大T波电轴,SQRS(i)表示和间第i个QRS波电轴,∠(eT1,SQRS(i))表示eT1与SQRS(i)之间的夹角。

(五) 做好总结交流

学生在阅读中,要注意用笔画下一些优美的句子、哲理性强的句子,有了感悟可以写下旁批,并注意把一些经典的句子摘抄下来,做成读书笔记。经过日积月累,达到一定优质的量后,就会实现质变,使阅读的能力变成思考与写作的能力。如本学期我们年级组统一设计的“悦读乐写”课外阅读记录卡,鼓励学生把阅读到的好词佳句积累到阅读记录卡上,并设计《童心慧眼》一栏目,用写画结合的方式记录下一周中难忘的瞬间,激发学生阅读习作的兴趣。

此外,公司对谈话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掌握的情况,要求及时与各级纪委联系,并及时填报《谈话中发现的需要报告的有关情况登记表》。涉及违纪的,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问题线索移交对应的纪委。不得发生隐瞒不报、自行实施形态转化的情形,各单位党委办公室做好记录保存,计划11月30日前完成回顾及廉洁谈话工作。(杨宸 欧阳婷婷)

四、 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一) 每天定时阅读

包里随身携带书籍,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无聊的等待变成有效的阅读,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 随身携带书籍

每天不管多忙,都至少抽出半小时阅读时间,长此以往养成阅读习惯,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 边读边思考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只有边读边思考,才能真正把自己读进书籍中,才能对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和印象,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吸取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当今社会流量至上,即使是小学生也不能脱离时尚潮流的影响。我们在推荐课外读物时需要注意教育性、文化性、互补性。所谓教育性,要求我们选择能够陶冶人、培养正确价值观的读物,以主流价值观影响下一代。所谓文化性,要求我们选择经得起成长考验,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读物,要让学生成年以后用得着、想得起,少读过于低幼的读物。所谓互补性,是指课外读物与课内教材互联互通,我们可以在讲授课文时,推荐相关阅读内容,比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推荐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学习了《草船借箭》后,可以推荐《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等书,让他们对三国有更多的了解。

(四) 不动笔墨不读书

阅读时,指导学生进行圈画、批注、摘抄或背诵。动笔圈出关键词,不理解的地方画上问号,弄清问题做好批注,在有感悟的地方写上心得体会,摘抄好词好句,背诵好的句段,都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五、 深化检查,落实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1~6年级的小学生,要求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鉴于此,我们在阅读指导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 建立读书报告制度

每天可以利用晨读或活动时间安排两名学生进行读书汇报,或者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这对作汇报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总结的机会,也可以借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其他学生来说,也可以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激发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定期检查读书笔记

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教师可以比较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包括阅读的内容、种类、数量,甚至学生的阅读喜好和个性特点,都可以在读书笔记中有所体现。

(三) 评选“阅读之星”“书香班级”

每月可以在班内评出一名“阅读之星”,以激励其他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每个年级每月评选出一个“书香班级”,班级与班级之间进行阅读评比,优胜者获得“书香班级”的荣誉,在全校营造浓浓的阅读氛围,带动全校阅读。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落实新课标要求、拓展语文教学的深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赵令德,陈燕.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J].教育研究,2007(11).

[4]杨勇军.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J].山东教育,2007(7).

作者简介:

顾秀群,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PPP项目融资指的就是国家政府和个人企业为了公共设施的建设暂时达成的一种具有合作意义的关系。PPP项目最早是由英国政府为了缓解国内的资金流动,建设公共设施而提出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充分的利用民间资本极大的弥补资金上的短缺问题,从而降低投资上的风险问题。就目前国内发展现状来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各项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建设资金也十分有限,所以才会引用PPP机制,使得我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标签:;  ;  ;  ;  ;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