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报如何做好典型人物的报道
刘荟萃
(黑龙江林业报社 哈尔滨 150008)
【摘要】 典型人物最先出自文学领域,后来扩展到了艺术的各个领域,是艺术创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创作方式。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林业方面的企业报,《黑龙江林业报》多年来,一直深入挖掘在龙江森工的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典型人物。通过典型人物的选树,引领森工改革发展,一路向前。
【关键词】 企业报;典型人物报道;专题报道
近几年,《黑龙江林业报社》分别通过在二、三版开设《最美森工人》《林海逐梦人》《我幸福我奋斗》《森工最美奋斗者》等栏目,刊发这些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其中有30年如一日,为了看护大森林的沾河局瞭望员,“全国最美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森林中国·2014中国生态英雄朱彩芹;还有全国最美医生——穆棱局林场医生周雅杰;森工最美奋斗者、全国劳动模范,曾和毛主席握过手的山河屯退休职工张和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林业报面对的主要受众是龙江森工基层的职工群众,因此,所刊发的稿件要贴近百姓生活,所选树的典型人物也都是他们身边的人,在写作上也要更亲切,更生活化,更接地气,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以《彭河:永远闪光的“道钉”》为例,这是一位已经去世的劳动模范。作者在写作时,先简要表述了他的身份和事迹,这样写道:“彭河是原沾河森铁管理处工务段副段长,他的人生停靠在了2013年1月,年龄定格在了57岁。他出生于森铁世家,当了40多年森林铁路的养路工。在森铁系统几十个工种里,养路工是最艰苦的行当。当时,人们形容养路工:远看像捡碳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养路段的。既简要介绍了他的人物特点,又生动地描述了他所从事工作的辛苦。而人物本身优秀的品质和背景,也交待得清清楚楚。
再比如:在讲述“森工最美奋斗者”,原方正林业局建筑工程处离休干部刘殿才老人的故事时,作者用了《以马永顺为榜样 誓把荒山换绿装》这样的题目,准确表达了人物的出处和为森工生态建设所作的贡献。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1997年,刘殿才把看护成林的203亩落叶松交给林业局后,已近八十岁的他渐渐地感到身体每况愈下,在儿女的劝说下,刘殿才决定放弃劳作,在家享福。但在1998年的抗洪期间,当他从电视里看到时任国家总理的朱镕基接见全国林业老劳模马永顺的新闻报道后,他的思想又开始活跃起来,朱镕基总理对马永顺的高度评价激励着这位决心做马永顺式人物的行动,于是他又向林业局审批了两个小号,共计145亩的林地。抗洪一过,他重新扛起锹镐,带着老伴儿上山,清整小号,进行种子林的培育。”生动地反映了老人为了种得满目青山,为了这片大森林而甘愿付出一生的优秀品质。
人物报道是新闻写作中既常见,但想要写好了又很难的一种报道体裁。尤其是典型人物的报道更容易出现脸谱化和模式化。那么,怎样不拘限于模式,怎样让人物立体、鲜活、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呢?这就需要创新,在创新中描绘出生动的画面。
以描写绥棱林业局的一名社区干部王正坤为例,作者在题目上就用了非常接地气的表述:《绥棱社区有位人尽皆知的“老王”》,“人尽皆知”写出了王正坤做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与百姓融成一片的热情与工作态度,“老王”体现了职工群众对他的亲切和认可。文中写道:“每天无论上午还是晚上,在各社区里都能看到他与居民聊天的身影;在街道或是公司党委开展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总是少不了‘老王’身兼战斗员又是指挥员的身影;无论是在低保户家中,还是需要救助的老人身边,都能看到他忙前跑后买米买面、安置各种琐事的身影”。这段描写细致形象,把老王之所以人尽皆知,为职工百姓喜爱的原因一语道破。
比如对于朱彩芹的报道就是这样。十几年来,她的事迹频现报道,已经为广大职工群众熟悉。那么,如何换角度、找细节、出新意,是一个既考验记者,又考验编辑的新课题。
龙江森工林区有很多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为了森工的发展建设,辛勤努力。写好这些小人物的先进性,细节显得优为重要。
再以描写方正林业局园林环卫队队长胥树春的文章为例,里面有一段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必不可少,又格外生动。“今年52岁的胥树春忠厚老实,不善言谈。这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东北汉子却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任劳任怨,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干着脏、累、苦的工作,不以辛苦为苦,还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和带动周围的人。”这种带有反差的描写手法,让胥树春这个人物活灵活现地体现在纸上和笔端,就仿佛真的看到他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一样,把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都展示了出来,立体又极具画面感。在细节上做到了观察入微,又做到了描写详实。
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行为遗传学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某一心理或行为特质的群体变异,在多大程度上是遗传导致的,在多大程度上是环境导致的。常用的三种行为遗传学设计是家族研究,双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虽然每一种设计都有自己潜在的缺陷,但不同设计之间可以交叉验证或相互结合,这样就能给出比较可靠的特质遗传率评估(王申连, 郭本禹, 2013)。那么,自杀倾向是否具有遗传性?不同设计的行为遗传学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
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是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政管理权限、协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核心内容,是完善国家治理结构、强化政府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程,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先导示范效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但受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是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客观要求。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报道中,本报另辟蹊径,从森工壮丽七十年最美奋斗者的角度出发,进行重新撰写。用《执着筑绿梦初心写人生》为题,把她一生献给保护大山,不忘初心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小标题中用了五个三十年:“30年,她不畏艰苦;30年,她兢兢业业;30年,她执着坚守;30年,她历经危险;30年,她初心不改。”生动形象又饱含着深情和敬佩地描写出一个女人,为了龙江森工的生态保护,把一生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森防事业的无怨无悔。
党建工作者的描写相对来说是较难的,因为从事的工作枯燥,对于事例的写作上,就不够活泼。但本报发表的对党建工作者刘翔明的先进事迹的描写,就比较成功。“事隔多年,刘翔明依然清晰记得1996年12月,从林场所调到机关组织考察时自己立下的誓言。‘做为一名山里娃,成为组织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那是自豪的大事。为了激励自己干好工作,我面对党旗立下誓言,一定要坚守初心,做一块党组织需要的铺路红砖,做合格党员。’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走进组织部的第一天起,他每天早来晚走,加班加点,以忘我的劲头热爱着这份工作。上个世纪90年代的组织部,人员少、活动多、任务重,刘翔明一个人负责着文件起草、基层沟通、征求意见、设计党支部制度标牌、深入离退休老干部家中走访调研……超负荷的工作量。‘摸黑’回家、双休日加班已是家常便饭。对于他的辛苦付出,门卫室老张都熟悉,‘他加班不稀奇,不加班才是稀奇事’。他这种能干硬拼的工作作风,一晃就是十年。”短短几百个字,却把一名党建工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坚守,逼真地刻画了出来,让读者对这个人物生起了一股熟悉感和认同感。
一个好的典型人物报道,就像一幅精彩的摄影作品,是能从中看出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中心思想的。要求每一名作者,多选择、细勾勒、精描绘,成就一幅色彩生动的画面。说必要的话,写必要的字,字字推敲,句句斟酌。运用这样简短、生动的文字来展现色彩丰富,耳目一新的画面,唯有重细节,多创新。
如果你随时做到尊重事实,实话实说,你还需要精心设计、周密安排自己的语言吗?是什么就是什么,有什么就说什么,心底无假心自安,哪怕是说过的话很快被自己忘了也不要紧,因为客观事实还在,它不但不需要你去花工夫“论证”它的存在,甚至还可以帮忙证明你的本真面目。
目前到各大中型医院就诊的患者90%以上是医保患者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内,除了南方日间手术开展较好的部分地区医保部门给予门诊术前检查费用结算外,其他地区现有的医保政策则规定患者只有入院后的费用才能被结算,而入院前的门诊检查费用不包含在结算内,属于自费范围[5,8-9]。这部分费用约一千元左右,只有少数患者选择在门诊自费进行术前检查,而多数患者尽管希望早做手术,但最终因术前检查需自费而选择非日间手术流程,这进一步加剧“看病难、住院难、手术迟”这一医疗供需矛盾。而在国外由于日间手术模式已经普及,整个过程所产生的费用都会被医保结算的[10]。
参考文献:
[1]李丁玲.浅论新常态下企业典型人物报道[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期.
[2]刘猛.浅谈企业如何做好先进典型选树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刘荟萃,黑龙江林业报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