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何金菁,钟英亮,胡水根

宁都县人民医院 江西宁都 342800

摘要:目的:分析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2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吡格列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变化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TC(总胆固醇)及TG(甘油三酯)等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TC及TG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吡格列酮;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肝功能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是除酒精及其他明确损伤肝脏的因素造成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疾病特征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脂肪贮积。脂肪性肝炎为常见的脂肪肝病类型之一,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较大[1]。本文主要选取了收治的7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方案治疗,现作出如下总结性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观察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在28-72岁范围内,平均(50.48±7.34)岁,体重指数为(26.36±2.46)kg/m2;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在29-71岁范围内,平均(50.56±7.41)岁,体重指数为(26.48±2.52)kg/m2。上述两组研究病例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每天给予83.68-104.6 KJ/kg热能的食物,每天参与步行、游泳等规则运动30-40min,运动需保证每周参与5天以上,且严格限制患者酒精摄入。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吡格列酮治疗,每次30mg,每天1次,连续用药半年。治疗期间患者需每月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及治疗时间。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ALT、AST、TC及TG等指标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判断。

1.4疗效判断[2]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脂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肝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脂肪肝样变消失,可视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脂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脂肪肝样变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可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血脂指标及肝功能指标部分改善,脂肪肝样变部分改善,可视为有效;均不满足上述指标者视为无效。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均数()、百分比(%)表示,且分别用t、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TC及TG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C及TG等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愈20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67%(33/36例);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67%(24/36例),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根据病理类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为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以及脂肪性肝硬化等三种,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生活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发生率不断提高,且出现年轻化趋势。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和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主要是因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抗脂肪分解效应减弱,在脂肪分解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导致细胞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游离脂肪酸细胞毒性较强,大量游离脂肪酸转运至肝脏后可增加脂肪酸的β-氧化,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加重肝细胞损伤程度[3]。

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之一,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配体,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提高胰岛素和靶器官受体之间的亲和力,降低胰岛素抵抗作用。患者胰岛素抵抗经药物改善后,可减少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强肝细胞抗氧化能力,提高细胞膜稳定性,从而促进肝细胞损伤修复[4]。除此之外,患者接受吡格列酮治疗后,其肝脏内糖脂代谢能力提高,可加速脂肪细胞分化,从而帮助患者调整肝脏脂肪状态。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吡格列酮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6.67%,数据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TC及TG等指标改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吡格列酮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改善其临床症状,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文森.吡格列酮治疗 2 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2):128-130.

[2]徐园园,纪易斐.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1,9(6):895-896.

[3]林萱,陈军梅,张志,等.盐酸吡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及对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9):626-629,636.

[4]王超峰.吡格列酮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8):62-63,67.

论文作者:何金菁,钟英亮,胡水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  ;  ;  ;  ;  ;  ;  ;  

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何金菁,钟英亮,胡水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