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探讨论文_陈新华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探讨论文_陈新华

新安县建筑材料测试站河南省洛阳市4718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混凝土裂缝问题逐渐呈现,为了提升房屋工程质量,必须进行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有效性解决。文章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裂缝的产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防治

引言:在建筑工程行业中,我们会经常碰到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现象,混凝土裂缝小则影响到建筑的美观,降低结构的防水性能,大则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加强控制和预防混凝土裂缝产生和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裂缝的处理,是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耐久和美观的重中之重。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分析

1.1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材料的最终质量会受到材料本身质量以及搅拌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制成混凝土材料期间,部分碱性骨料会产生遇水膨胀的硅溶胶,胶体体积在增大过程中对混凝土产生挤压力量而造成裂缝。一些施工单位在选择骨料时未注重骨料的性能及组成,在实际施工期间使用非活性骨料过程中未注意水泥含碱量的严格控制,导致碱性骨料长时间处于碱胀过程,混凝土裂缝由此产生。

1.3温度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性能会遭受到外界温度影响,从而产生物理反应。如果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出现了差异,就会引发热胀冷缩现象,并且在扩张或合拢的同时,出现混凝土裂缝。因为混凝土外部温度一旦大幅转变,就会呈现出纵向位移的状态,使得其局部应力上升。而在水化热时,混凝土内部温度又会升高,从而出现温度裂缝。若是施工人员未对混凝土采取科学的蒸汽养护措施,那么其也会有很大几率产生裂缝。

1.4收缩裂缝

混凝土完成浇筑后会进入凝固阶段,而凝固实际上就是混凝土发生收缩运动的过程,在此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水分蒸发等外界因素的干扰,无法实现自由收缩,导致混凝土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比如,混凝土在收缩凝固的过程中,钢筋会阻挡其下沉,其周边便会出现裂缝。再如,混凝土在搅拌、运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水分的蒸发,若这一过程持续时间过长,其含水量就会几乎完全蒸发掉,此时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便会出现层次各异的坍落度,导致混凝土产生网状裂缝。

1.5荷载裂缝

由于荷载而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是混凝土结构在其正常运营过程中,需要承受常规动静荷载和次应力,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一定的裂缝问题。这种类型的裂缝问题又分为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首先,之所以产生直接应力裂缝,是由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阶段出现计算问题,造成荷载计算量不足,加上后期施工阶段材料、机械堆积,荷载超标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其次,产生次应力裂缝的原因是设计、施工阶段考虑不周全,对于相关的凿槽、开洞等工序出现遗漏,使得荷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措施

2.1混凝土材料控制

为了避免温度裂缝的出现,应该合理配置混凝土材料,选择符合工程要求的水泥,一般选择的是矿渣硅酸盐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非常小。水泥使用之前,需要检查其水热性是否满足要求。细骨料一般选择天然砂,粗骨料通常选择的是级配比较高的碎石,其含泥量应该控制在1%以下。混凝土配合比例的设置应该要满足其结构强度的要求,并且合理降低水泥的使用量。搅拌过程中,为了能够降低混凝土的使用量,通常需要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减水剂、粉煤灰,以提升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使用材料要与试配材料一致,从而在配比的过程中能做到合理的控制,防止出现一些常见的失误。另外,把握好骨料的级配、参量比例,水泥的选择也要符合相关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浇筑过程中,根据季节气候变化、现场环境等因素,可采取在混凝土中加入外加剂,如减水剂等措施,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抗炭化、减少水化热、改善塑性变形等功能,从而保证混凝土浇筑成型的完好。在混凝土配比确定后,也要及时检测掌握混凝土的和易性。每种材料的质量和配合的比例要严格把关,做好这些工作对于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混凝土浇筑控制

①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前要将浇筑面积确定好、浇筑时间确定好并估算出容易发生裂缝的方位,从而调配出符合标准的混凝土,从而将裂缝情况的发生降到最低。②浇筑完成后,混凝土中的骨料在重力作用下不断下沉,一小部分骨料又会留在混凝土上方,同时混凝土表面又非常容易有浮水情况发生,两者混合在一起就出现了伸缩裂缝。所以工作人员在对混凝土凝固前,必须要先对表面进行按压,防止伸缩裂缝的发生。③浇筑完成后由于吊卸材料发出的振动对混凝土构造有直接响,所以24h 内不能吊卸材料。在混凝土凝固后,进行吊卸材料时,要逐步加大吊卸重量,将操作幅度减小,尽可能地降低振动影响。④要严格按照混凝土强度准则对混凝土进行检查,只有混凝土符合标准以后才能在各个部位进行支模操作。为了不使建筑物发生楼板裂缝现象,在进行浇筑时,可以在楼板表面安放模板或脚手架,将建筑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分布开,从而降低对混凝土的冲击力度。

2.3施工温度控制

为了降低裂缝出现的可能性,需要采取措施对温度应力进行控制。第一,在对混凝土进行拌合时,要冷却碎石从而使得混凝土浇筑温度得到降低。第二,在夏天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降低浇筑的厚度,并通过浇筑层面进行散热。第三,将冷却管埋设于混凝土中,通过注入冷水对内部进行降温。第四,对混凝土入模的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总之,在混凝土凝结硬化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其温度的变化情况,对其内部温度情况进行随时监测,这对于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不会产生过大温度应力以及避免产生温度裂缝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使用圆盘式的温度计对混凝土进行测温,分别对混凝土内外的温度进行测定。把温度计的感应棒置于模板的外侧,在混凝土的保温罩内对混凝土的表面温度进行测定。在混凝土进行浇筑前需要在模板上提前留出测温孔,并将圆盘式的温度计置于测温孔内对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进行测定。在混凝土完成浇筑后,需要每两小时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度进行一次测定,并将测定的温度进行记录,计算出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2.4混凝土养护控制

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混凝土建设来说,后期保养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保养可以使混凝土裂缝现象得到很好的控制,特别是有力地降低外界环境对裂缝的影响。强化养护混凝土的工作则要在混凝土成功完成浇筑工作之后,必须要及时进行养护的工作,同时确保养护的时间在2至3周。而且养护的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表面能够直接接受阳光的暴晒,并适当洒水,以防止混凝土的表面过于干燥。除此之外,在浇捣混凝土的工作完成之后,初凝之前要用长刮尺来刮平表面,6小时之后再用铁滚筒在表面滚压几遍,之后用木抹子将其拍实并且要搓毛两次以上,避免收缩裂缝产生。此外,对出现的裂缝及时修补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通常采用灌浆法进行修复和处理,对建筑工程裂缝灌浆,将裂缝填补后再利用涂抹方式封闭裂缝口。如果裂缝较为严重,影响结构承载力,一般采用锚固补充法、预应力法加固,确保修复效果,防止裂缝出现而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不利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裂缝问题一直影响着建筑的质量问题,首先在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产生,尽量使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裂缝,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其次在裂缝产生后要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对裂缝进行修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存在,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耐用性。同时结构设计师要注重实践,在之前的案例上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解决裂缝产生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姚玉龙.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分析和控制要点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5)

[2]穆保建.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治理措施探讨[J].四川水泥.2016(02)

论文作者:陈新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探讨论文_陈新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