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文化窗口,改革旗帜_高考论文

语文课堂,文化窗口,改革旗帜_高考论文

语文课堂,文化窗口,改革旗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旗帜论文,窗口论文,语文课堂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6年全国高考共有九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三套,另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山东六省市分省自主命题六套。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的改革理念,积极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功能,强化素养立意,突出能力导向,体现语文考试的人文特点与时代气息。同时,主动适应分省命题调整,实行“一纲多卷”,确保平稳过渡,妥善处理了高考与社会舆论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高考环境,使高考成为促进语文学习的课堂、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和引领考试改革方向的旗帜。

      一、突出学科特点,考查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语文高考当然要突出这一特点,着重考查考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语文是母语学科,既关系个人素养与终身发展,更是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体现,历来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国家级教育考试,语文高考无疑应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方向,引领新一代公民,认方正典雅中国字,读文采飞扬中国书,说铿锵有力中国话,写声情并茂中国文,做顶天立地中国人。高考是为高校选拔新生服务的,必须使用一把尺子衡量,才能保证公平公正。如全国卷三套试题,均包含阅读(含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70分,写作60分,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其中,现代文阅读又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分为论述类、文学类和实用类,古代诗文阅读又分为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六套分省自主命题试卷,整体试题设计与全国卷基本保持一致,并有所调整和创新,形成了各卷标准相对统一而又各具特色的评价格局。

      关注语文学习,聚焦语文素养,成为2016年高考语文命题的一道靓丽风景。全国Ⅱ卷作文题,直接以语文学习与语文素养为材料。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代代相传的载体,是打开沟通理解之门的钥匙,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越来越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陆俭明先生在《语言能力事关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一文中指出:“语言能力对个人、国家和整个人类意义重大,提升语言能力事关国家综合实力提升。”(载2016年2月17日《人民日报》)语文素养对个人、社会、国家都极为重要,是国家形象、国家尊严和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作文题目,将国家层面对语文素养的高度重视与学术界对语文学习的深入研讨落实到考生语文学习实际中,比较“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三条途径,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可谓以小见大,有利于考生结合各自语文学习的经历和体会,有足够的纵深感和拓展空间。北京卷作文题“神奇的书签”、天津卷作文题“阅读方式与我的青春阅读”,文学类阅读材料《在母语的屋檐下》表达了对母语的一往情深与文化自信。这些试题,都在考查考生语文素养水平的同时,传递一种考试理念,即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通过汉语文学之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提高全社会的语文素养。

      二、发挥育人功能,落实“一点四面”

      如何发挥好、利用好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发挥育人功能,服务于国家对人才选拔的需要,是高考命题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语文命题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语文学科综合性、实践性最强,社会关注度最高,社会影响也最大。一段语料,一道作文题,甚至一组漫画、一句名言,都有可能让考生铭记终生,往往也能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语文命题要通过考查、引导、启发、评价的过程,向考生、向社会、向世界传达新理念,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在对语文能力考查的同时,体现“一点四面”,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精选试题材料,明确设问指向,拟定参考答案,设计评分参考,在考查考生语文关键能力和基本品格的同时,实现高考语文试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价值导向。

      如全国Ⅰ卷作文的一组漫画,不论是个人发展和社会生活话题,教育公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问题,还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与退步,国家发展的粗放式与内涵式比较,都有助于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反思和多元化评价,正确认识进步与发展的关系和规律,批判唯分数论、漠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唯GDP论等现象。全国Ⅲ卷作文“新式花茶”所引出的青年自主创业话题,则让人想到创新与法律,思考生态和共赢,反思个人发展与造福社会。文言文阅读题,强调古为今用,注意挖掘文言作品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为百姓兴利除弊的曾公亮,不畏权贵一身正气的陈登云,具有古代大臣风范的傅珪,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为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从严治党带来深刻启示。语用题“中华文化体验”“中国梦演讲赛”等材料,有利于激发考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山东卷现代文阅读注意引导考生关注对孤儿的关爱与美好情感,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展示了老腔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数学家吴文俊、著名作家陈忠实和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的传记材料。吴文俊的科学思想和数学功绩,陈忠实的文化担当和文学建树,顾炎武的通儒学识和爱国情怀,无疑为当代青年上了一堂大课,有利于传承科学精神,弘扬创造创新,启迪智慧人生,树立文化自信,勇于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三、精选试题材料,反映时代社会

      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是近年来我国高考语文命题的重要导向之一。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精心设计,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的社会生活内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心现实、关爱当下,正确认识我们身处其中的当今时代特点,理性分析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感受时代变化,思考社会进步,向往绚丽人生。如全国Ⅲ卷作文题的“小羽的创业故事”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主题,小羽也是我国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时期最需要的“勤劳+智慧”型青年。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一代通儒顾炎武”,通过对顾炎武生平的描述,反映出顾炎武等优秀思想家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尤其突出强调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传统。北京卷选取陈忠实的散文,既考查阅读,又以此为写作命题的基础,进行了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双重教育。上海作文题要求考生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一司空见惯的当代社会现象发表意见;浙江作文题要求考生就“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这一最新科技和人文现象,畅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江苏作文题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俗语入手;山东卷作文用“行囊”象征人生储备,能够引导考生把握时代大潮,贴近社会现实,启发深入思考,直面社会人生,均富有创意。

      阅读能力的考查,则注重阅读文本的思想性,强调文学作品对当代青年的熏陶感染作用。如全国卷的《锄》涉及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问题,《玻璃》涉及社会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与法治意识。北京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蛟龙”号新闻报道展现科技创新、大国崛起的中华形象,上海卷的《湖殇》在文学考查中兼具生态保护意识,浙江卷文学类选文对亲情的关注与宣扬。这些材料都触及严肃的社会问题,考生可以将自己的切身感受融合到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体会中,不仅使高考语文充满激昂澎湃的时代气息,也因为取材鲜活生动,呈现形式灵活而容易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与认可。

      四、突出核心素养,创新题型设计

      创新题型设计,体现创新精神是语文高考命题始终不渝的追求。近年来,为适应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际,增强语文高考的科学性,渗透创新意识与创新理念,全国卷陆续推出了一些新的文本形式与题型,前者如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图形、表格、漫画及混合文本、复合文本等。后者如阅读理解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探究能力,传统文化素养,文言文断句,古诗文名篇名句情景默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以及通过写作考查探究能力等。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这些变化,都标志着语文高考改革永远在路上,始终行进在以“稳中求新、稳中求变”为特色的康庄大道上。这些改革创新举措,在引导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成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晴雨表”和“瞭望塔”,也是观察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窗口。

      当前,根据国际基础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任务。核心素养,指一门学科所蕴含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一般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等关键能力和基本品格。语文高考自然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发展,才能体现教与考的和谐统一。为此,全国卷除继续强调以往语文素养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外,今年还特别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上做了一些创新性探索。如现代文阅读第3题由“对文中重要句子的分析理解”改为“整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成语使用,采用6个成语混排的选择方式;关联连贯题采用6项插入性混排的选择方式,所给出的词语主要但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关联词语;构思转写题采用图形与文字混合的形式。上海卷论述类文本选取朱光潜的美学论文,选材厚重典雅,理路清晰,有利于培育考生的审美思维。浙江卷文学类阅读材料,文字质朴,意蕴隽永,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适于考查考生的文学素养。江苏卷考查引用诗词是否符合语境,给一组文章拟标题,选材紧密结合考生实际。浙江卷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取关键词的能力,富有新意。

      五、稳定灵活统一,实现平稳过渡

      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平稳推进分省命题调整是2016年高考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前者要求进一步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后者则要求既要保持全国卷的权威性、稳定性与公信力,体现国家意志,同时又要考虑分省自主命题调整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使全国卷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灵活性,切实维护好相关考生的切身利益。如,全国卷在阅读理解题中鼓励学生探讨不同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作文考查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目做了明确要求,使考生的写作任务更加清晰。北京卷和上海卷在阅读写作试题的考查上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成效显著。选材富于时代气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嵌,阅读与表达互融,布局大气,构思巧妙,题目富有张力和弹性,厚重中又不失活泼,凸显了命题者的改革创新意识,为今后语文高考进一步改革作了积极探索和实验。

      2016年全国有90%的考生使用全国卷,尤其是广东、重庆、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四川、辽宁、江西等省市在实行十多年分省自主命题后,恢复使用全国语文试卷。如果试题变化太多、改革步伐过大,必然会带来新的不公平。为了解决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全国卷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稳步推进改革。一是实行“一纲多卷”,即一个“考试大纲”,多套语文试卷,既保证在语文素养考查上使用一把尺子度量,又照顾到高考对不同地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二是对考生所使用教材的不同版本情况深入调研,进行灵活处理。如名篇名句默写题就根据广东版语文教材的实际,回避了与其他版本不同的个别篇目。三是试卷结构、试题类型上尽量保持稳定,只在个别题目上尝试小幅度改革。“一纲多卷”能够保持稳定是考虑到恢复使用全国卷省市的实际情况,小幅度改革则为日后语文命题的进一步改革尝试实验,蓄势探路。

      高考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语文又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热点。继上海、浙江率先启动高考改革试点后,北京、吉林等20多个省市陆续出台了高考改革方案。新一轮高考改革,在考试理念上更加强调以学生为本,在科目设置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在招录机制上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从而为学生和高校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语文学习与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也日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语文高考改革必须审时度势,以增强语文素养考查的科学性为核心,试卷结构、题目设计突现素质教育导向,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未来发展。

标签:;  ;  ;  ;  

语文课堂,文化窗口,改革旗帜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