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应优先实施知识开发战略_发展能力论文

西部地区应优先实施知识开发战略_发展能力论文

西部应优先实施知识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西部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部开发的关键是要有新思路。新思路必须建立在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西部区情的深刻知识和理解基础之上。我们认为,西部开发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加大对外对内开放,优先实施知识发展战略,全面提升西部人民知识资产,以知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改革,为西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逐渐缩小同全国平均水平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差距,达到“富民强区”的发展目标。

西部发展潜在的最大威胁是知识隔离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最严峻的挑战是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甚至造成一些地区被边缘化,以及人类不安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边缘化和人类不安全的最大的原因是“知识隔离”,我们把它定义为人群或者区域缺乏必要的获取知识、吸收知识和交流知识的能力,不能够参与创造或分离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的文明成果的状态。其本质就是与现代化隔离,与开放无缘,成为“落伍者”或“边缘化”人群或地区。

比较东西部地区的知识发展水平发现,知识发展水平低下,相当一些地区、少数民族和贫困人口甚至长期处于知识隔离状态,构成西部未来发展的最大危险。

第一,西部地区的知识发展水平从整体上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

根据我们的计算,西部12个省份(包括广西和内蒙古)中,除陕西外,全部为知识发展低水平地区,并且还有4个地区的知识发展处于极低水平,全国倒数前8位全部为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差距更大。西藏的知识发展指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2%,贵州为38%,知识资源极为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第二,西部内部的知识能力分布也不平衡,知识能力主要集中于几个中心城市,呈极化分布格局。

西部同东部存在巨大的知识能力差距的同时,其内部发展也极不平衡。主要的知识生产能力集中于几个省区的几个中心城市,知识的生产能力呈现出一种极化的颁格局。

第三,东西部知识发展指标差距大于人均GDP差距。

根据我们的计算,1998年,西部人均GDP相当于东部平均水平的41%,而综合知识能力指数只相当于东部的35%。三大类衡量知识能力的指标(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吸收和知识的交流)中,获取知识和交流知识能力的指标差距均远远大于经济发展差距,西部分别相当于东部平均水平的14%和31%。

第四,大多数西部地区为矿产资源丰裕度高的地区,知识发展水平较低,在发展路径上严重地依赖于矿产资源,在分工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五,在一些决定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性知识能力指标上,西部地区同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更为显著,西部地区面临在新的知识时代和信息革命中大大落伍的危险。

综合知识发展的三类指标中,恰恰是在最为核心的获取知识能力上差距最大,西部相当于东部的14%。其次是交流知识的能力差距,其中又以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差距最大,西部相当于东部平均水平的12%。

西部开发最优先的战略是知识发展战略

西部开发的新思路就是要优先实施知识发展战略。知识发展战略就是要发展人民的知识能力,增加其知识资产。

知识发展战略是开发到人的战略。西部开发的根本目的实现全国各族各地区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富民强区”的目标,强区最终是要富民,强区是富民的手段。国家发挥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快西部大开发。办大事绝对不是办大项目,西部发展的大事是关注人民、投资人民,增强人自身发展能力。知识发展战略围绕西部开发的大事,直接面向人民、开发到人的战略。

知识发展战略是着眼未来的可持续的发展战略。西部开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未来,考虑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增强西部地区自身发展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和社会或者制度能力。知识发展战略是培育区域能力的战略,为西部未来发展消除瓶颈或者提供起飞的动力,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提出的知识发展战略框架是:利用全球化的知识溢出效应,发挥市场机制和开放机制,体现政府作为组织者、推动者和服务者的职能,缩小知识发展差距,以知识促进发展。为西部进一步发展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使得西部能够逐步培育其自身的发展能力,进而逐步缩小同全国平均水平在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相对差距。

为此,在制定和实施知识发展战略中:各地区政府应当确立知识战略目标,制定缩小知识差距所需的知识发展基础设施(包括基础研究、基础教育、基础信息服务等)的发展目标,面向全体人民均等化地提供获得这些服务的机会,保证公民能够得到这些知识能力发展的基础设施。应当像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列为基本的发展目标一样,将保证本地区公民获得必须的知识能力作为基本的发展目标。

针对西部目前存在的同东部知识发展水平的显著的差距,我们提出西部推动知识发展的目标:2010年,缩小西部在基础教育和通讯基础设施上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到2020年,缩小西部在吸收能力上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到2030-2040年,缩小在获取知识能力上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到2050年缩小在经济发展水平、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发展水平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政府在知识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开发战略的制定者。

其次,市场环境的维护者。

另外,知识供求协调者。

最后,在市场失效的条件之下,政府才应当作为知识发展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提供者。

西部的知识发展模式所处的时代条件以及我国国情和西部的区情决定了西部的开发是一个综合发展过程。一方面西部还面临着工业化的使命,另一方面,西部的开发又必须是能够在新的世界经济发展条件之下,面临着全球化和新经济的挑战,即面临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挑战。这就决定了西部开发的知识发展战略必然是多层面、多模式、多途径开展的一个综合战略。

首先,在加强知识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上实施网络开发,向西部地区的全部公民提供基础教育、电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服务,必须改变高等教育、互联网等目前还是精英阶层所垄断的状况,使之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在教育和基础设施上对东部地区实行全面的追赶,最终使得全体公民在获得教育和通讯基础设施上达到全国均等的服务水平。

其次,是西部产业的升级、信息化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上实行点轴开发。完成一大批西部有前途的传统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通过信息化,增强企业面临市场的竞争活力。同时,各地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培育一批有特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次,在高新技术的R&D上实行极化的开发模式。西部在知识的市场上已经呈现出极化分布的格局,目前要求在西部使得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遍地开花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而是应当强化知识生产极的地位,同时促进这些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扩散作用。

西部知识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西部知识发展战略实质就是增强西部地区知识能力,包括增强获取知识能力、吸收知识能力和交流知识能力。增强西部地区的知识发展能力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由易到难逐步进行。

首先,缩小西部地区三类知识能力中同全国平均水平相对差距最小的吸收知识能力同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吸收社会各方资源发展教育,优先开放西部高等教育市场。加速发展教育,提高西部公民吸收知识的能力。

1.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援助,迅速普及基础教育,着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2.加速普及中等教育,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3.放开高等教育市场,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打破国有部门垄断高等教育市场的局面,发展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学校模式,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督,吸收民间力量和外国资金加速高等教育的发展。改变现行的教育经费分配制度,允许不同类型学校公开、公平招标竞争。

4.大力发展具有规模效益的跨区域“开放式”大学。教育部、国家广播电视局应优先为西部地区提供开放式大学所需的条件,包括电视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虚拟大学,利用卫星和因特网来传播教育内容,使得分散的西部地区的学习者可以享受东部教育资源的外溢效应。

5.国家强化对少数民族人口的教育投资,对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优先实行免费和部分免费的特殊政策。

其次,优先开放西部电信市场,加快通讯、网络设施建设,扩大公民交流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1.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的人口覆盖率,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利用现有知识交流途径。国家和地方应当增加对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投资,保证村村有条件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国家和地方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网应当增加各类知识,特别是对当地适用的生产和生活技术知识的节目,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技术知识的应用。

2.加快电信产业开放,引入竞争,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发展的“蛙跳效应”。国家信息产业部应当优先帮助西部地区制定电信发展规划,特别是网络建设发展规划,并增加投资。在实施的过程之中,引入竞争,采用最新的技术,实现在知识交流途径上的追赶。特别是加快西部社区或公共部门入网,使得西部更多人口能够分享使用网络的机会。中小学校应当迅速提高网络普及率,培养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技能,增加利用网络知识和吸收知识的能力。

3.为贫困地区和穷人提供更为方便的通讯系统。政府对小城镇、边远地区、山区电话网建设、各类学校电脑网络建设、无线通讯技术使用提供专项补助资金,提高这些地区人口电话普及率和各类学校电脑普及率。

最后,在缩小西部地区的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同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的基础之上,集中力量缩小获取知识能力差距。改革R&D体制,提高生产知识的能力;开放市场,增加从外国或外地获取的能力。

1.国家应当设立促进西部知识能力发展的专项基金。资助西部地区有优势的R&D机构;鼓励东部向西部转移适用技术;推动东西部合作开发适用于西部的技术。

2.西部必须调整国有R&D研究机构,建立多元化的R&D体制,增加全社会对R&D的投入,提高R&D机构生产知识的效率。保留和资助一小批精干的从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R&D机构,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等竞争方式对这些研究进行投资;鼓励民营R&D机构发展;鼓励外资兴办R&D研究中心,从而增加本地区生产知识的投入总量。鼓励一批技术创新R&D机构实行企业化运作,或者公司化改组,或者形成新型科技企业,或者与企业集团结盟,直接进入市场;允许各类R&D机构公开竞争国家或地区科学基金、政府资助高薪技术开发项目、重大的技术改造项目和科技三项费用。

3.充分发挥西部现有科技人员的潜力和作用,提高技术人员生产知识的效率。鼓励本地区科学家与外地或外国科学家合著科技论文;鼓励科技人员与外地科技人员合作申请专利,提高专利发明人的私人收益比例。鼓励科学家和学者从事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普及者的个人收益,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作为经济性收益的补偿。

4.确定R&D投资优先领域,增加生产“创造财富”型知识的导向性。政府对知识创新R&D应集中于在那些具有社会与经济效益的领域。本地R&D机构的知识生产就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国内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国际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应集中于电子产业、软件产业、通讯制造业、生物技术产业、制药业和中药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

5.鼓励企业增加对R&D的投入,使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动产业界和学术界联合从事R&D,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界、企业界的参与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条件。适当提高不同行业的折旧率、企业R&D投入可以作为所得税抵扣项目等财政和税收优惠支持企业加大R&D投入的力度。

6.充分利用海外或外地的人才资源。

7.实施更加开放的策略,增加对外经济效,创造优势,吸引外地和外国资金,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西部地区除了进一步加强基础实施建设外,更重要的是在投资服务和环境上同国际惯例接轨,对外地和外国企业实施国民待遇,进而吸引外地和外国投资。通过与具有较高的知识能力的企业的合作,加强自身获得知识的能力。

标签:;  ;  

西部地区应优先实施知识开发战略_发展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