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代智能,傅海燕,龙绛雪,程慧艳,阳艾利
(厦门理工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了解国际规则和交流准则,具有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国际型高素质人才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论文从培养标准、中外合作平台建设、师资队伍提升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的探索,经过3年的实践,形成了具有专业特点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输送了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环境工程;国际化能力;培养;实践
一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对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本科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交际能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同时,国际化教育通过引进与国内差异化的教学方式,能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同时有效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为社会提供急需的国际化人才[1,2]。
步骤3:计算综合风险评价云模型。将准则层风险指标的特征值数据结合权重(22)的值,通过式(18)~式(20)计算可得特征值,综合云模型与标准云模型在Matlab中进行比较,风险等级图如图2所示。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及污染防治工作正全面开展,环境保护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环保人才具有较大的缺口[3,4]。探索一套地方院校本科生国际化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跨文化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并在自身技能和科学研究技能方面能够紧跟国际前沿问题研究,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关于国际化能力培养的探索已经较多了,并建立了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环境工程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相关的还不多。邓雯予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化课程建设经验,提出环境类学科国际化课程应着力于建设“大环境”类综合学科,重点建设交叉探索类课程,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5]。
符波等基于“面向工程、国际合作、提升创新、注重复合”的新型培养理念,构建了“工程化、国际化”环境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6]。江芳等从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的优化、开拓联合培养项目以及特色导师制等四个方面开展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经过三年的实践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4]。
本文主要介绍了厦门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本科生国际化能力培养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为地方院校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促进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
二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建设,专业目前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他们开阔的思路以及国际化的教学风格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学习兴趣。
(一)聚焦专业标准建设,建立国际化的培养体系
湖北沃裕化工有限公司农化推广与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在湖北钟祥丰乐镇和老河口洪山嘴镇召开金因子生态肥水稻和玉米观摩会,为产品销售打基础、增信心。当前正值一年中最热期,连续高温天气,并未让经销商、零售商及种植大户止步,反而增加了他们了解新产品、见识新肥效的热情,两场观摩会,到场400余人。
(二)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全面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我专业教师大力开展国际科研交流,充分利用聘任的外籍客座教授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的外专项目。这些项目充分吸收学生参与,培养其工程实验能力。学生参与的中外合作项目有10多项,参与的横向项目有100多项。
大力支持本专业教师参与ISEC项目,通过ISEC项目的专项培训,引进国际知名大学的教学理念,丰富考核方式,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借鉴国外高水平大学的教学方法,推进以参与式教学、翻转课堂、视频公开课等为代表的国际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养成。
针对当前的社会需求,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优势,以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加膜教学与研究中心”两个平台为基础,通过中外学术交流、引进高端外国专家团队、聘请国外客座教授、专业教师海外进修访学、学生海外第二校园学习交流等实现“五个国际化”的目标:即国际化课程、国际化教学团队、国际化教学方法、国际化实践实习以及国际化教学管理。同时,以IEET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使各项管理制度国际化,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认可度。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通识课为专业教学基础,通过与企业、兄弟院校及校内其他院系共同开设相关课程.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使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实用技术和职业素质等有机结合,培育复合型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
(三)推进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建设
其次,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国际化培养。大力支持教师赴国外访学交流,近3年有6人受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名校访学。同时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包括ISEC项目在内的各类国际培训项目,有3人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接受双语教学培训,另有10多人次赴国外交流访问。
ab换相和bc换相的原理与ca换相相同。由此可以求得各实际触发角。若交流系统短路比足够大或者备有交流滤波器,三次谐波含量较少时,可以忽略其对换相线电压过零点偏移的影响。
另一方面,引进适合的外文原版教材,或在已有课程中增加国际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提升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平台,推进国际共享课程和网络公开课的利用,使学生能直接接触国外的授课方式,开阔视野。
为建立与国际化接轨的培养体系,环境工程专业于2017年开展了IEET(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iwan)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IEET即中华工程教育学会,于2007年成功晋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协议-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本专业严格按照IEET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形成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贯彻“持续改进”思想,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反思,持续改进教学效果的培养体系。经过1年的建设,于2018年正式通过IEET认证。通过认证,明确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使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国际化,特别是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制度,提升了教学质量,有效支撑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认可度。
(四)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深化国际交流
利用学校国际合作平台,拓宽交流合作渠道。学校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和英国考文垂大学等10多所国际名校签有合作协议,本专业学生可直通名校,部分高校免试入学,提供全额奖学金。此外,在协议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已有100多人次的师生进行了交流访问。本专业学生在海外第二校园进行为期不少于1学期的学习交流有40余人次。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6]。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要求江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并突出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职业农民的定向培养”这一重大命题[1]。
不定期举办国际会议和学术讲座,加强国际交流和校企合作。为开阔学生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前沿,近3年来举办和承办了3次国际会议和1次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开展了40多次国际学术讲座,为学生参与各种国际会议组织、接待和聆听学术报告创造了大量机会。
(五)利用国际科研项目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首先打造一支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团队。团队中40%以上的专任教师有海外留学或培训经历,同时聘请了以加拿大工程院院士Edward A. Mcbean教授为代表的10多位外国专家为客座教授,参与课程建设和项目合作。团队先后开设了近10门双语课程和一系列英语讲座。
三 取得的成效
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国际视野加强,选择学历提升的人数逐年增加。近5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考研深造的报考率和录取率均居学校前列,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高达70%以上。
护理心理疏导是指通过护患交际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健康的手段[2]。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运用有效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向患者解释说明,并给予同情支持,进行心理调适,以达到相互之间的理解,降低或解除患者不良心理状态[3],促进其疾病的康复。
通过一系列的国际交流措施,本专业学生参与国际化交流或进行海外学术深造的人数处于学校前列。近几年本专业每年出国交流的学生约20-30人,其中部分优秀毕业生赴国外读研,因成绩优秀获得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全额奖学金资助。学生广泛参与国际会议的筹办,并在国际会议期刊投稿英文论文并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到了本专业的国际前沿知识,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增加了他们的专业认可度。
学生科研能力显著提高。近3年,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60多项,参与发表的科研论文20多篇,申请专利10多项。每年超过80%的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学科竞赛。近三年学生获各级学科竞赛奖励100多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赛事奖励20多项;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多获殊荣。
近3年,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以上的有40多人次,毕业生进入外企工作,或者从事对外联络工作的学生有40多人,位居学校前列,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四 总结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IEET工程教育认证为基础,国际化科研平台为依托,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建设和国际交流为手段,走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教学、科研、师资等方面均取得优良成绩,培养的毕业生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为福建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输送了优秀的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潘荣杰. 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分析[J].教育现代化 ,2018,5(53):214-215,224.
[2] 李森,潘雯.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校科技 , 2018, (06):55-57.
[3] 梁燕华,蔡成涛,王立辉, 等.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J].教育现代化 ,2018,5(4):8-9.
[4] 江芳,刘晓东,李健生,等.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371(29):147-149.
[5] 邓雯予,汤淏溟. 环境类学科国际化课程建设研究[J]. 教育观察 , 2018,169(09):31-32.
[6] 符波,刘和,成小英,等. 培养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国际视野的探索和思考[J]. 大众科技,2012,14(3):132-13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tudents
DAI Zhi-neng, FU Hai-yan, LONG Jiang-xue, CHENG Hui-yan, YANG Ai-li
(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graduate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awareness,understanding of international rules and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and innovative spirit and cooperation awareness are increasingly favored by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ivation standards, construction of Sino-foreign research platform,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staff and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After three years of practice, it has formed an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s provided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vision; Cultivation; Practice
本文引用格式: 代智能,等.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2019,6(59):9-10,2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9.004
基金项目: 厦门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研教改项目(JG201905)资助。
作者简介: 代智能,男,汉族,讲师,湖南汉寿人,厦门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水污染化学。
标签:环境工程论文; 国际化能力论文; 培养论文; 实践论文; 厦门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