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论文_张志通

高速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论文_张志通

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11

摘要:预防性养护,不能简单理解成一种廉价的、比较简易、落后的技术。预防性养护应该像我们人一样,在某一个阶段需要进行营养的补充。对路面和桥梁也是一样,比如我们需要罩面,是需要5厘米还是10厘米呢?我们不能简单地作一个微表处的处理。所以预防性养护的概念,现在有必要很好地认识它,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便宜的技术,应该说它是为了更好地延长使用寿命的技术。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速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

1、预防性养护

预防性养护就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它并不考虑路面是否已经有了某种损坏,而是通过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努力拓宽人们对于道路早期病害的认识空间,提前发现道路隐藏的隐形病害的存在,并施以正确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其核心是要求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强调养护管理的计划性。

预防性养护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时机,太晚影响路面性能,预防性养护的效果则大打折扣。预防性养护是在路面还处于基本良好状态下、路面外观出现某些破坏的前期征兆时而采取的行动措施,此时进行预养护的效益最好,投入少且效果好;而当路况转坏时再亡羊补牢,投入大大增加的同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以发达国家为例,美国密歇根州的数据显示,如果不采取预防性养护,大中修或改建费用将是预防性养护的8倍。同样在美国犹他州,已证明在路面寿命早期进行预防性养护可以减少75%的大修工程投入。常见的预防性养护手段有:裂缝灌缝/封缝,坑槽修补,雾封层,碎石上封层,微表处/稀浆封层,开普封层,超粘磨耗层,超薄罩面,就地热再生。

2、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2.1灌封

适用条件:原路面基层和横断面良好,仅表面出现纵、横向裂缝。

使用年限:一般2~3年。

2.2贴缝

适用条件:原路面基层和横断面良好,仅表面出现纵、横向裂缝,伴随裂缝处有较多细微的扩展裂缝。预处理:清理干净裂缝内杂物。

使用年限:一般2~3年。

2.3雾封层

适用条件:原路面基层和横断面良好,路面出现轻度的纵、横向疲劳开裂,局部有轻度松散现象,路面渗水加大。预处理:对裂缝进行处理,松散部位清除修补。使用年限:一般2~4年。

2.4路面再生剂

适用条件:原路面仅仅表面出现沥青老化而引起的开裂、透水严重等病害。预处理:涂刷路段要清理干净。使用年限:一般2~3年。

2.5热修补

适用条件:原路面基层和横断面良好,路面出现坑槽。达到热接缝、热界面、热再生的目的。预处理:清理坑槽内的杂物。使用年限:一般2~5年。

2.6碎石封层

适用条件:原路面基层和横断面良好,表面可见的病害为轻微松散,中度纵、横向裂缝并伴随裂缝处有轻度松散,路面出现中度及以下磨光,修补处路况良好。预处理:均需对裂缝和松散部位进行处理。

使用年限:一般2~4年。

2.7稀浆封层

适用条件:原路面基层良好,横断面均匀。表面病害包括:轻到中度车辙、表面不规则,轻到中度的松散。预处理:对裂缝、松散、坑槽等进行处理。使用年限:一般2~4年。

2.8微表处

适用条件:原路面基层良好,横断面均匀。表面病害包括:中度纵、横向裂缝,车辙、少量表面不规则、抗滑能力低、轻到中度的松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处理:填缝、唧泥处治、大的坑槽部位的修补等。使用年限:一般2~4年。

2.9(超)薄层罩面

适用条件:原路面断面整齐,基层尚好仅有少量轻微病害,表面病害包括:中度松散,中度纵、横向裂缝,中度疲劳开裂或中度块裂。

预处理:填缝、唧泥处治、大的坑槽部位的修补以及翻油处理等。使用年限:一般3~5年。

3、预防性养护的问题及对策

3.1预防性养护需解决的问题

预防性养护认识不高、概念不清、目标不明的问题;预防性养护与我国常规养护模式间的关系问题;预防性养护资金的长期保证问题;预防性养护运作机构、管理模式的建立问题;预防性养护决策方法与过程的规范化问题;预防性养护相关指南、标准、规范等的编制及修订问题;预防性养护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及技术交流问题;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技术开发问题;

3.2预防性养护的对策

3.2.1对策一:统一认识、清晰概念、明确目标

具体措施:组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对开展预防性养护重要性地认识。认真研究预防性养护的内涵,正确把握预防性养护的实质和核心。在实际养护工作中,明确具体的预防性养护工作目标,充分利用预防性养护的相关政策和适用技术。

3.2.2对策二:分析差别,查找差距,稳步推进。

具体措施:对比分析目前小、中修养护标准与预防性养护标准的关系,逐步过渡到预防性养护标准;分析已有的基本路况信息收集途径是否满足预防性养护技术选择的要求,并逐步补充完整;对小、中修路段,按预防性养护技术选择标准和方法来确定具体养护措施;

3.2.3对策三:建立稳定的预防性养护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

具体措施:可通过最近两、三年内,小、中修中养护资金的投入量作为参考,确定一个年最低预防性养护资金投入量;在一个较长周期内(如:5年)内维持这一基本量,并通过路段基本信息分析,确定每年的预防性养护资金需求;在周期结束后,根据预防性养护效益总结(路况总体水平的变化情况等),确定基本资金投入量基础上增加的额度;通过以上过程,逐步加大预防性养护的资金比例。

3.2.4对策四:建立预防性养护运作的模式。

具体措施:由省级公路局内设的养护部门中安排人员专门负责,在计划、信息等部门建立联系人制度,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从管理方式上可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一些区别;可将小、中修养护计划相对独立,按照预防性养护的需求进行管理、考核和总结分析;地市公路局按照类似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

3.2.5对策五:标准化预防性养护的决策机制。

具体措施:在以往数据基础上,根据预防性养护决策需要,改变数据收集种类、频度,满足决策需要,为避免工作量过大,可采用先常规数据采集,后有针对性地采集(对申报计划中的路段进行重点检测)的方法;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对各种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成本、适用条件进行归纳,以便预测各种养护技术的养护效果;将以上养护决策方法纳入路面管理系统,以便统一决策。

3.2.6对策六:编制预防性养护相关指南、标准和规范。

具体措施:以本地区已应用的技术为主体,参考国内外资料,通过总结应用经验,形成相关的技术指南、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等文件;对新技术需开展相应的研究,修筑试验路,并进行长期观测和评价;在本地区有实践经验后,不断修订和提高;

3.2.7对策七:加强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培训和技术交流。

具体措施:经常组织预防性养护的相关讲座与技术研讨会,组织人员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学习国内外预防性养护的运行模式等;预防性养护专用设备的操作人员要相对稳定,并应经常培训,定期考核。每一版本相关规范、指南和标准出台后要集中学习。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强调产、学、研的密切结合。请进来、走出去,扩大交流范围,不断吸取预防性养护新技术、新经验。

3.2.8对策八:加大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技术开发力度。

具体措施:有计划地推广一批较为成熟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经常组织区域内的现场观摩、技术交流,互相切磋,不断提高。注意引进国内外预防性养护的专用技术和设备,加强与机械制造企业的合作,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和提高;在实际养护工作中,及时了解总结遇到的技术难题和需求,以解决实际需求为目标,确定技术开发的基本思路。

4、结束语

预防性养护的关键是如何根据路况、交通量、养护目标、资金情况和其他综合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预防性养护时机及合理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欢.高速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TranspoWorld,2017年Z2期.

论文作者:张志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  ;  ;  ;  ;  ;  ;  ;  

高速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论文_张志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