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技能化”浅谈论文_黄小懿

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技能化”浅谈论文_黄小懿

黄小懿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艺术教育3班 276000

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出现了“技能化”倾向,即将完整的注重内在体验的艺术教育窄化为音乐、美术等艺术技能的传授,忽视了艺术的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创造,以及和幼儿有关的艺术引导能力。这种“技能化”的艺术教育,将会对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的专业素质产生不利影响。

一、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的现状

1.目标定位偏重艺术人才,忽视了学前专业方向。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质是通过幼儿以游戏的心态参与感受美、表达美与创造美的过程,提升幼儿对美的敏锐感受力、丰富想象力、直觉理解力以及审美情趣,最终培养自由和谐的审美人格。艺术教育的“技能化”倾向却使得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成为主要目标,教育过程中只关注学生音乐、绘画、舞蹈、手工制作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忽略了对幼儿艺术特点及学习规律的认知。学生就业后尽管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最终也只能发展成为工匠型教师,很难成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

2.课程内容偏重艺术技能,忽视了艺术情感体验。由于受培养目标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在艺术教育的内容上也是按照艺术专业的课程模式强调艺术的学科体系,将艺术分为音乐、舞蹈、美术等不同学科,每门学科再进一步细分,如音乐分为声乐、钢琴、视唱等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割裂了艺术的整体性,只注重艺术知识的传授和艺术技能的习得,忽视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也难以培养学生激发幼儿审美兴趣、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当前这种只重视艺术技能的课程设置将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未来的幼教工作,从而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

3.教育方式偏重模仿训练,忽视了幼儿教育实践。基于对艺术教育的误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对艺术知识内容的记忆、对艺术技能的被动模仿和强化训练,缺乏对幼儿园艺术实践的深入了解。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完成老师布置的艺术作品,如钢琴曲目、舞蹈动作、绘画等,缺乏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更忽视了对儿童艺术经验的关照。只注重技能训练的艺术教育,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掌握艺术技能,却不能形成内在的艺术素养,更不具备幼儿教师的专业艺术能力。艺术教育蜕变成了艺术训练,幼儿也就变成了“缪斯天性意义上的残废人”。

4.评价体系过于机械片面,忽视了综合艺术素质。艺术教育“技能化”使得艺术评价以艺术技能为核心,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在评价内容上以学生的艺术知识和艺术作品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艺术创作体验和思维过程,也忽视了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在评价方式上多关注横向的结果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动态的发展过程评价;在评价标准上只重视艺术作品的技能水平,忽视了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重技能轻素养的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导致了艺术教育的异化,抑制了学前学生专业水平的发展。

二、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的应对策略

1.立足专业标准,明确专业定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要充分领会目标的要求并将其作为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同时,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培养幼儿师资的高等院校明确专业定位、确定培养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未来师资必须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才能适应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艺术教育也要在《专业标准》的框架内明晰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遵循理念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艺术与教育并重的原则,培养既有专业理念、高尚师德又具有较高艺术知识和艺术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2.创造有利条件,加强科学研究。学前教育高校科研人员要注重结合学前艺术教育的实践进行长期的调查研究,和一线幼儿教师共同合作,探索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广大的幼儿教师也要转变教育观念,做一名研究性教师,不断地进行艺术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检验、改革和创新,从而推动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通过严谨扎实的科学研究,才会为学前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从而逐步提高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

3.转变教师观念,提升师资素养。学前专业的艺术教师不仅要培养她们的艺术技能,更要使她们具备将来引导幼儿艺术发展的专业素养。这就对艺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教师要学习学前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及时把握幼教实际对师资艺术素养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艺术教育的“技能化”倾向,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积极探索学前专业艺术师资的职前培养模式来培养具备学前教育理念的学前艺术师资,同时也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对在岗艺术教师进行培训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素养。

4.完善相关法规,规范办园行为。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利益驱使,社会上的幼教机构存在着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现象,干扰了科学的保育教育工作,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也间接地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存在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关法规、政策的保障和约束。国家各级部门应完善相关教育法规,规范幼儿教育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例如,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保障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加强托幼机构注册制度的监管,保证托幼机构的准入资格;建立学前教育网络体系,营造家庭、社区和幼儿园共育的大环境等。

论文作者:黄小懿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8

标签:;  ;  ;  ;  ;  ;  ;  ;  

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技能化”浅谈论文_黄小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