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佳益建设劳务承包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在填海形成的软土地基上修建高层建筑成为可能,且高层建筑一般都附有地下室,这对基坑设计及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软土地基;深基坑;施工技术
引言
基深基坑虽然是建筑工程项目的临时性工程,然而其技术却十分繁复,乃至比上层基础结构还要复杂,若有不慎,不仅会影响基坑本身的安全性,而且还会影响周围环境设施的安全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软土地因其地质问题,基深基坑的施工技术要求更高。
1 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现状
深基坑在我国有着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了,但是受到技术准备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坍塌事故与险情频发,对周边环境也产生出了较大的影响。在软土地基深基坑施工中,施工的难度较大,施工工期长而且费用高。并且一般来说,常用的机械难以进入现场,一些常规施工方法受到限制,所以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多变的施工环境难以掌控,所以必须重视有效施工技术的应用 [1] 。在施工建设中要对工程项目的类型、内容、要求等进行分析,在保证施工环节的基础上来运用好施工技术,确保施工的合理性。通过对工程条件进行分析,在运用好工程学与力学等知识的基础上来保证深基坑面积与深度上出的合理性,提高岩土工程施工的稳定性。在实际运用与发展中,要从建筑结构的特点与技术经验入手,解决地下基础工程施工中的难点,随着测试仪器与施工技术等的不断提升,也为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2 软土地基深基坑的施工技术
2.1做好基坑底的分析工作
支护结构的入土深度不仅关系到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强度,同时也关系到了后期施工的稳定性。所以在实际中要做好分析工作,避免出现管涌等问题。在灵敏软土中板桩基坑开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坑内倾斜等问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土柱重量大于地基的承载能力,加之地基土的塑性受到了影响,从而产生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2.2井点排水法设置
在基坑开挖前采用井点排水法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以减少或平衡动水压力,防止流砂的形成,从而防止开挖过程中塌方事故的发生,井点排水设置在基坑开挖边缘外 2m 距离,如以 GF5888 基础型式基坑为例,该基础底板尺寸为 8. 8m,在满足基坑开挖放坡要求的基础上再加 2m 的位置设置井点。井点排水设备设置按照排放总管→埋设井点管→用弯联管将井点与总管接通→安装抽水设备的过程进行,井点排水法设置要求如下。(1)井点管按照 1m 左右的间距排列,并摆满基坑四周,井点管长度为 5 ~7m,埋设按照冲孔→埋管→填沙→封口的顺序进行,冲孔孔径应在 70 ~80mm 之间,深度为 5. 5m 左右,安装井点管时深至孔底,并立即在管周围填满中粗砂。(2)完成井点管的埋设后进行总管及抽水设备的安装链接,抽水设备选用 W5 型干式真空泵,其最大负荷长度分别为 100m,即总管长度不宜超过100m;链接好后对连接点进行逐个密封性检查,避免存在漏气点影响排水设备运行功效。(3)一级井点排水设备设置完成后即进行 24h不间断运行排水,在排水设备运行期间密切注意设备状态,避免断电等问题影响降水质量;同时注意观察现场降水效果,在井点排水设备正常运行 72h 后,即可进行基坑开挖的施工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重视要点控制
在进行深基坑开挖施工时,要清楚认识到作为地下空间施工中的重点,开挖质量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与意义。通过将基坑开挖分成不同的阶段,以此来结合施工环境与深度等进行施工。同时还要按照实现设计好的方案来进行,控制好施工的各个环节。在挖土过程中,为了保证地下水位符合要求,在保证排水效果的基础上有效使用潜水泵,严格控制工程标高与开挖深度。坑部是施工中的重点,在开展深基坑挖掘施工时,要运用好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现支护被破坏的现象。通过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确保工程施工的有效开展。
2.4排桩加内支撑的特点
一般而言,排桩加内支撑的基坑围护方式造价很高,同时不利于土壤挖除,导致建设周期较长、建设成本较高,一般只在其他围护方式不适用的条件下采用。本工程的基坑开挖深度相对较深,围护结构距离已建房屋较近,综合考虑之后决定采用排桩加内支撑的围护方式,目前通用的排桩方式为 SMW 工法桩和钻孔灌注桩。SMW 工法桩能够止水和挡土,同时便于型钢的回收再利用,能够有效节约材料。支撑的选型应当首先确保施工安全,在此基础之上选择利于提升土方开挖速度、减少开挖费用的选型。深基坑工程中水平支撑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支撑和钢结构支撑两种形式,目前都广泛运用。其中钢结构支撑自重轻、安装和拆卸比较方便,减少施工时间,同时还能够附加预应力,能够有效应对围护结构的变形,提升建设质量。但是钢结构支撑的缺点是刚度和整体性没有钢筋混凝土支撑好,同时钢支撑的节点焊缝质量如果不好的话,很容易导致围护结构的稳定性不足,这对施工质量提出高要求。先拟建的项目基坑形状是规则的,理论上施工作业容易展开,所以采用钢支撑比较合适。
2.5提高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监测
在进行实际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依相关施工顺序实施土方开挖,避免乱挖、超挖,导致支护体系受力不均。同时,在对土方进行开挖的过程当中,还应配备专业测量人员,以及时测量周边土体半部,严格控制开挖深度。若要实施不同区域的开挖,则应于建立支护结构前预留部分被动土,待完成侧面土方的开挖之后再挖出此部分土体,以免基坑支护体系变形。预留基坑坑底上方20-30cm 土体作为保护层,对与保护层接壤土体进行开挖时,尽量选择人工方式,以免土体结构被破坏,或发生超挖的情况。开挖保护层时,应将劳动力及相关设备进行集中,每开挖一片即立即铺好垫层,以尽量减少坑底的暴露时长,保证坑底的水平支撑,避免发生踢脚或是土体隆起现象,确保基坑的稳定性。此外,还应加强对施工的监测。监测可直观反映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化的重要方式,是当代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方法,有利保障基坑的施工质量及安全性。施工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围护结构的位移、沉降及变形情况、地表沉降情况、周边建筑物的位移及沉降情况、管线的位移及沉降情况、基坑是否有隆起、支撑轴力、地下水变化情况等。在进行软土地基深基坑的施工时,相关工作人员务必要加强对这些内容的监测,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寻找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2.6应急对策
为了保障在软土深基坑的建设顺利,同时保障周边环境和建筑不受影响,需要在施工中做好针对可能发生的险情或意外的防范措施。比如在施工中发现支护的支撑力过大,就需要对支护进行加固或者设置斜撑;基坑开挖中发现围护体变形较大,就需要立即停止相关的挖掘工作,立即着手解决围护结构的变形问题等,同时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抢险应急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结语
软土地基深基坑在各种复杂应力作用下有可能发生整体位移或扭转,但在此方面的研究现阶段还不成熟,有待科研工作者在此方面继续深入研究,使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长发 . 深基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探析 [J]. 低碳世界,2016(22):195-196.
[2] 刘大金 . 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 [J]. 江西建材,2017(14):107.
[3]蒋远生. 实例分析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技术[J]. 建材与装饰,2013,(26):205-207.
[4]黄茂兴. 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技术探讨[J]. 科学之友,2010,(12):38-39.
论文作者:潘玉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基坑论文; 深基坑论文; 土地论文; 结构论文; 设备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深度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