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西部地区敢于探索世界第一共享经济模式_经济论文

珠海西部地区敢于探索世界第一共享经济模式_经济论文

珠海西区敢为天下先大胆探索共享经济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敢为天下先论文,珠海论文,大胆论文,模式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8年底,珠海市着眼于21世纪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点开发西部地区的决定,并确立了“大港口、大工业、大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港带全局”的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龙头的三灶管理区,受命之时从市里得到的条件仅是70个人员编制和40万元的开办费,这意味当时600多平方公里的珠海西区每平方公里开办费用仅有700多元,而实际开发1平方公里的费用往往高达几亿元。因此,开发珠海西区的初始条件决定了珠海西区的经济体制模式必然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海外。经过5年的开发建设,珠海西区已经成为投资者纷至沓来的金海岸,成为广东省九十年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四大重点区域之一。这些都回过头来印证了珠海西区当初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经济体制模式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配置经济资源,珠海西区从建区起就一直在进行以股份制为内核的共享经济模式的构思与探索。

1991年9月,经珠海市政府批准,按共享经济模式和股份制规定建立的珠海市群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珠海西区宣告成立。三年多来,群星公司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为共享经济模式在珠海西区金海岸的生根开花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金海岸现在准备在全区范围内推广这一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模式,即软、硬件共同参股,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具体地说,就是投资者的资金、物业,即硬件;以及劳动者的劳务、管理者的经营能力、发明者的专利技术信息等,即软件,均可折成一定比例的股份入股。因此,共享经济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共同享有经济,人人都是企业的股东,也是企业的主人。这一模式打破了国营、集体、个体等产权属性的概念,以股份的形式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在这种新型经济体制模式的构想中,经济成分是多元化的,利益是共同享有的,并综合了各方面的优势,把投资者、发明者、劳动者和管理者的前途命运和切身利益联在一起,按功得利,共担风险。

共享经济模式对股本概念的突破

共享经济模式在形式上类似于股份制经济的企业共同体,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和不同身份的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来,享有它的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与一般的股份制经济相比,共享经济模式不仅以资定股,实物、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等等能给企业共同体带来较好经济效益的有形生产要素和无形的知识、智能、信息,都可以转化为同质的财产要素并折算成相应的股权入股。因此,共享经济模式最具特色的是在经济资源资本化方面,对一般的股份制的股本概念进行了突破,也就是说,进入共享经济模式这台“搅拌机”的要素比其他经济模式要多,而且在机制上,共享经济模式巧妙地联结了生产力诸要素。

共享经济模式对股本概念的突破,大大提高了这一经济模式对不同的经济主体、不同的经济资源的兼容性,使得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和不同身份的个人都可以参加到这一利益联合体中来,使得不同的经济主体可以以不同的股份参与方式参加到这一利益联合体中来,真正体现了“集天下之人才、钱财、经验之才建设西区”。

“软件入股”的立足点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人的价值

根据共享经济模式的思路,群星公司创办伊始,便将专利技术、信息等“软件”看作与资金、实物等“硬件”同样重要的股本。认股者除以现金出资外,经股东代表及董事会批准,还可以实物、工业产权、项目、技术、信息等方式出资。实物可以是建筑物、生产经营设施或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其他物资;工业产权可以是商标权、专利权或专有技术等。

笔者认为,没有科学家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发明者不如生产者,这样谁来搞发明?珠海西区在把共享经济模式付诸实践时充分注意到这个问题,创建的股份制公司首先是技术股份公司,集中力量解决科学家入股、技术入股问题。

技术等“软件”入股的前提是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我国从1978年以来的经济改革为不同的资源要素进入市场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科技成果、信息进入要素市场,市场价格便是其社会评价的货币表现。需求者对每一项技术、信息的估价,是以其预期利益为基础的,一个信息、一项技术成果的经济价值便在于其商品化后所产生的经济收益。需求者、发明者可以根据专家评估和市场报价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信息、技术交易的成交价格,成交后的价格作为股本入股。比如成交价格为10万元人民币,企业总投入为100万元人民币,那么该项科技成果提供者即可拥有企业10%的股权。多项国际专利发明拥有者倪雪丰就以其专利技术在珠海西区的高科技企业万达焊接器材公司获得了25%的股份。

管理股的设置对传统产权制度的创新

如果说技术、专利等“软件入股”在我国并不仅是共享经济模式所独有,那么,管理股的设立,则是共享经济模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种创造。在共享经济模式的构想中,每个管理者既是被聘用者,又是企业的主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就应当承认管理者对其主要财富——管理才能的所有权,并允许其入股。管理才能获得相应的股份,这在观念上,体制上是一大突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在认识上已不容置疑,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关键在于实践,共享经济模式在实践上承认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所谓管理股,意思是企业管理者经营有方,使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从企业赢利中获得一定数额的股份,作为企业管理者优秀管理才能的回报。

管理股的提出及探索,其积极的意义与独特之处在于,企业管理者和职工不但可以参与企业收益增长的分配,而且能够参与资本增长的分配。从根本上说,企业职工和管理者不仅作为劳动力在企业出现,可以获取劳动报酬,而且也是一种人力资本,可以参与资本增长的分配。这一分配机制不仅反映了按劳分配,而且也反映了按资分配。在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并行不悖的,共享经济模式的新构想,是要把这两种性质不同的分配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兼容广泛的新型的分配机制。

“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农民几千年的梦想,共享经济模式的推行,有一个目的,就是使“工者有其股”。

共享经济模式这一构思与国际上流行的“职工持股计划”有不谋而合之处,也就是本公司职工可以一定形式出资认购公司股票,或公司把一部分新增利润用来购买股票分给职工,使职工拥有公司所有权,从而分享公司利润。

目前,国外流行的“职工持股计划,主要有融资入股计划,职工购买股份的资金由国家担保的银行贷银提供,本息在红利中扣除;享受税收减免优惠的入股计划,即政府对实行职工入股制度的公司给予投资税收的减免优惠。此外,还有个人出资的个人帐户计划和不以利润为转移的、固定的股份红利计划等。近十年来,美国又推行一种非资金股的新型入股计划,即雇员以劳动作为享有公司股权的依据,称雇员劳动股。这种形式的大行其道,对传统产权制度产生了重大冲击,以至“职工持股计划”成了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股份制形式,美国大约有8000多家公司的1000万雇员参与了这一计划。

共享经济模式软件入股以及管理设置的构思,与一般的股份制形式相比,对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尤其对高素质、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更具稳定作用。同时,这样的构思也对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职工、管理人员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公司决策,不但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积极性,而且公司的重大事宜如公司产权转让、兼并其他公司及相关问题均由职工和管理人员参与决策,使公司的“民主管理”有了新的实质性内容。

标签:;  ;  ;  ;  

珠海西部地区敢于探索世界第一共享经济模式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