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同冲管方法;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肝素钠盐水;生理盐水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时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对给药方式进行调整,对于药物输注质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减轻药物对患者血管造成的刺激,同时能够缓解对血管壁造成的影响,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非常广泛[1-2]。随着静脉导管在临床治疗中的不断推广,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血栓是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选择最佳的冲管方式对于血管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4]。为此,我院就冲管方式不同展开临床研究,探究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形成预防中不同冲管方法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80例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管腔冲洗方式不同分为三个小组,对照组20例,男女占比12:8,年龄跨度18-65岁,平均(43.41±6.53)岁。研究甲组30例,男女占比15:15,年龄跨度18-67岁,平均(45.74±6.65)岁。研究乙组30例,男女占比12:18,年龄跨度18-63岁,平均(44.15±6.57)岁。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配合本次研究,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相同的双腔深静脉导管进行置管,均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冲管,冲管时均需要对中心静脉导管以及输液管进行封闭,使用碘伏对肝素帽进行消毒,根据每组患者冲洗药物不同使用注射器对药物进行注入,冲洗静脉导管,对照组20例使用肝素钠盐水冲管,每4小时冲管1次,研究甲组使用肝素钠盐水冲管,每2小时冲管1次,研究乙组使用生理盐水冲管,每2小时冲管1次。
1.3 观察指标
分组统计三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发生情况,分组计算发生率后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率(%)和(±s)描述,行x2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发生率为35.00%,研究甲组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发生率为0.00%,研究乙组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发生率为3.33%,研究组甲组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研究乙组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甲组和研究乙组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发生率分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三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发生情况[n(%)]
注:研究甲组与研究乙组对比x2=1.017,P=0.313;研究甲组与对照组对比x2=12.209,P=0.000;对照组与研究乙组对比x2=8.953,P=0.003;
3 讨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与常规输液器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属于临时静脉通路,能够有效提升输液速度,提升刺激性液体注射的安全性,避免患者治疗中需要反复更换穿刺输液器,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患者痛苦的缓解有非常显著的作用[5-7]。但是在实际治疗中需要做好各类并发症的预防,尤其要做好血栓的预防,导管直径过小、血液反流入管道、滴注速度控制不合理以及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均是血栓的形成的主要原因,如未能及时对导管内的血栓进行清洁,很可能出现血栓脱落情况,需要选择相适合的方式进行血栓冲洗[8-9]。肝素钠盐是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冲洗中较为常用的药物,该药物属于粘多糖,与抗凝血酶Ⅲ相结合能够提升抗凝效果,在抗凝血治疗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但是对于静脉导管冲洗中并无明显优势,生理盐水的冲洗同样能够达到相应的冲洗效果,需要适当增加冲洗频率,方可提升冲洗质量[10]。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发生率为35.00%,研究甲组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发生率为0.00%,研究乙组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发生率为3.33%,研究组甲组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研究乙组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甲组和研究乙组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发生率分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中心静脉导管冲洗中肝素钠盐水冲洗中每次冲洗之间间隔越短,冲洗质量越佳,对于血栓的冲洗效果越好,当生理盐水与肝素钠盐水冲洗频率相同时能够达到相同的血栓预防效果,且好于肝素钠盐水长时间频率冲洗的血栓清除效果。
综上所述,中心静脉导管腔内血栓形成预防中生理盐水冲管对于血栓清除的作用效果与肝素钠盐相同,缩短冲管间隔时间对于血栓清除效果显著,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颐业. 不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部位对血液透析效果影响分析[J]. 吉林医学, 2015, 36(4):800-801.
[2]林雅芳, 林云月, 邱爱钗.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留置PICC导管引起静脉血栓的护理与预防[J]. 福建医药杂志, 2016, 38(5):162-163.
[3]李秀丽[1], 杜小芳[2], 唐金祥[3], 等. 抗菌药物分离封管预防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感染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12):2867-2868.
[4]赵文. 心电图引导上腔静脉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尖端定位法[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5, 27(12):1015-1015.
[5]孙晓容, 李长桂. 手法辅助在防止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颈静脉异位中的临床应用[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2017, 10(4):476-477.
[6]粟丽, 余建群, 彭礼清, 等. 多排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评估植入Cuff导管后的中心静脉[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 34(7):1014-1018.
[7]刘雪云. 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6, 33(2):145-146.
[8]方灿军, 胡何节, 潘力生.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防护下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与足背静脉溶栓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对比[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 26(20):82-86.
[9]王峥, 吕路, 胡芳.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的临床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11):1319-1323.
[10]钱亚萍, 徐新菊.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9, 26(2):141-145.
论文作者:房小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9
标签:导管论文; 静脉论文; 血栓论文; 中心论文; 腔内论文; 发生率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