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1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类教育也随之散发出了勃勃生机,尤其是声乐专业的考生持续升温。声乐学习者队伍的不断壮大,这无疑给基础教育的声乐教学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教学对声乐高考生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和规范。
关键词:声乐 高考教育 能力培养 艺术规范
一、声乐高考热现状分析
在当今的社会中,许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考上重点大学,以后可以有个好的出路,很多文化课不够的学生,家长就希望学生可以走艺术这条路,因为对文化课分数要求低,来实现“大学梦”。在急于求成的情况下,但凡报考艺术类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会选择声乐来进行学习。因为家长认为较其他器乐或理论来说,声乐更容易、更直观、见效也更快,再加上各种“名师授课”、“考官辅导”、“协议保过”、“不过退款”等眼花缭乱的培训广告,就这样集中训练3至5个月,孩子就踏上了学习艺术的道路。就学习声乐这门学科而言,其运用领域非常广泛容易被人接受且就业前景较乐观。就当下来说,即使不把声乐当作专业路线来走,也还是有许多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小孩课余去学习声乐,以期通过声乐的学习能够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潜能,所以比较受欢迎。
二、声乐高考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教育形势和教学规模扩大化情况下,高校声乐教师面对的是一批基础并不扎实,是在面对升学压力下,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一味拔高的学生,老师们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般,被这样的学生制约着声乐教学的有效实施。因此,除了高考声乐教学直接影响到高校声乐的良性发展之外,从另一方面来看,对高校声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加强提出了很大的考验,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直接途径。
(一)重技轻艺
声乐的教学过程是有其一般规律可循的。通常而言,新生起点都要经历选才、入门、学习演唱技巧、解决发声问题、学习音乐表现、领悟音乐内涵及舞台表演等一系列过程。在我们专业院校正规的教学过程中,一、二年级通常是用来打基础,三、四年级慢慢就会出成绩了,这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在规范的教学过程中,院校、教师始终都秉承以“技”为原点,以“艺”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来进行,不急于求成,要保持技艺高度的一致。而我们的高考声乐教学则带有强烈的应试性色彩:教学起点低、周期短、强加的发声技巧、过分强调声音而忽视了音乐技术的规范化与音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情感等,备考作品难度往往高于考生的实际演唱水平,所唱作品难以体现艺术的真正水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鲜明的应试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主要体现在“曲目选择”上,艺考生很多都是通过短期的训练,“拔高”起来的,稍微学习一下发声方法,就开始唱一些比较大,难驾驭的歌曲,为了高考而高考。实际上就是一个饮鸩止渴的办法。尤其在考试曲目的选择上,她们往往会选取难度比较大,自己很难驾驭的作品,一味地追求音域宽、难度大、内涵深的作品,通常将一首很好听的声乐作品演绎的乱七八糟索然无味且让人听着难受。而且常此过分的超负荷用嗓,对声带的破坏是可想而知的。对于这种过于“拔高”式的学生,好似一根竹竿撑起一栋高楼,使得高校教师不得不重新拆了这栋高楼,再为其打一个坚实的地基重新来盖。 而声乐的学习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艺术活,因为专业的特殊性,比较抽象,需要学生通过时间的积累,和思想观念的树立,尽而达到好的声音。
三、声乐高考培养的艺术规范
一直以来,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声乐容易学习不用辛苦的练习张嘴就能唱。正是因为这种观念的驱使,造成了大量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考生将声乐作为其进入大学门槛儿的敲门砖。隔行如隔山,他们往往都忽视了声乐的本质内涵,更何况要想学习声乐,还得有其必备的四个条件,要想在这个专业领域有所发展,四条缺一不可。首先,要有先天较好的嗓音条件。如果没有一个较好的嗓音条件,嗓子天生沙哑低沉没有音色,那么再好的老师也无济于事;其次,耳朵要好,要有好的音准、节奏感。有的人天生音准好节奏感强,而有的人天生节奏感差五音不全,对于五音不全这类型的学生后天是很难培养出来的,尤其是听不出自己音准问题的学生;再次,要有好的音乐感觉。学声乐必须要有一定的乐感,具备对音色把握的能力及对不同的语言音色有清晰,敏锐的辨别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音乐感觉,那么声乐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所在,只是为了唱歌而歌唱。最后,要有踏实坚韧的性格。学习了声乐的人都知道,其实声乐较其他音乐类学科更加的抽象,表象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更多的是靠自己的主观与客观上的体会和感觉来完成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声乐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具备踏实坚韧的性格,不怕枯燥、迷茫与内心上的挣扎,要不断地反复思考摸索钻研方可成功。所以说,以上四点是准备学习声乐者最起码要具备的四个条件。这就要求我们的声乐教师在选取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紧紧地把握住这四个原则,对于不具备条件的考生,一定要建议他们考虑其他的升学途径,以免耽搁前程。
总结:
回望过去,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近年来艺考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发的突出与复杂,因此我们对声乐艺考生的关注依然尤为重要。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自我定位准确,不要盲从,审视下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艺术这条道路,是否真正热爱,一旦选择,就要用好的心态去学习,不要只顾唱音量,要深入到歌曲,以情带声,规范自己的声音。
参考文献
[1]荷伯特·凯沙雷《心的歌声》.[M]上海音乐学院编.1978年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
[3]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4]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2009年
作者简介:任婷婷(1993年-),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与教学。
论文作者:任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声乐论文; 自己的论文; 音乐论文; 艺术论文; 学生论文; 考生论文; 专业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