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外逃的法律防范_资本外逃论文

资本外逃的法律防范_资本外逃论文

资本外逃的法律防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文,法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又称资本转移或资本逃避,是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稳定状况及金融体系潜在危机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以短期性和不规则性著称,极大地危害了一国经济安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中略见一斑。当前我国正处于入世后的初期阶段,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贸易、技术的飞速发展,资本管制下的我国极可能受到来自资本外逃的严重冲击,为此对之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其形成机制及其防范策略已成为新时期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的当务之急。

一、关于资本外逃定义的阐释

目前,经济学界对资本外逃尚无统一公认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或机构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资本外逃的表述各异。

1、国外学者观点:金德伯格将资本外逃描述为投资者出于恐惧或怀疑所导致的短期资本流出。沃尔特把资本外逃界定为与政府政策目标相悖的资本转移。杜利认为资本外逃是一种试图逃避本国当局控制的非正常资本外流,一般为非法所得。卡尔顿认为资本外逃就是短期投机性资金或游资的外流。托尔尼、维拉索则认为资本外逃是指生产资源由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流失。

2、国内学者观点:宋文兵认为资本外逃是指未经国家外汇管理当局批准或违背有关政策法规的国内资本外流。韩继云将资本外逃界定为国内资本出于安全动机、投资动机或者其他目的,逃避正常的监管制度,以各种非正式的方式转移到国外的行为。也有的人定义为由于意识到本国的非正常风险,或者是为了逃避本国当局控制的非正常资本外流。另有人认为:资本外逃是未经批准的违法违规的资本外逃,是超出政府实际控制的资本流出。

3、其他来源观点:世界银行将资本外逃定义为债务国的居民将其财富转移到国外的任何行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认为资本外逃是描述这样一种现象:“资本抽逃到国外,以寻求更大程度的安全,资本外逃背后的推动力包括实际存在的货币不稳定,或担心可能出现的货币不稳定,没收性赋税,战争和革命。”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认为对资本外逃的定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第一,资本外逃是非正常的资本流出;第二,资本外流不等于资本外逃,我们可以将资本外逃划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资本外逃,前者是逃避正常监管的非正常资本外流,后果涵盖了所有非正常的资本外流。在我国,由于一直实行严格的外汇资本管制政策,国内财富转移到国外只能通过非法手段,所以我们定义的资本外逃基本归属于狭义的那一种,即逃避正常金融监管的非正常资本外逃。

二、中国资本外逃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根据IMF统计分析,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项目占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超过5%,则该国可能存在严重的资本外逃问题。为了从直观上了解我国资本外逃的可能,表1列出近10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中的“误差与遗漏”项目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情况,并计算出了二者各年的比例。从该表中可以看出,中国10年中有6年的比例超过了5%,而且经计算得出这10年间的平均比例是5.37%,也超过了IMF所认定的5%经验警戒线。它表明,我国近10年来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

表1 “误差与遗漏”项目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 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911992199319941995 1996 1997 19981999 2000

误差与-67.60 -82.52 -98.03 -97.75 -178.30 -155.47 -219.64 -165.76 -148.04 -118.93

遗漏(1)

进出口贸易1356.3 1339.5 1619.7 1978.3

2381.7

2826.2

3191.2

3239.3

3606.3

4743.1

总额(2)

(1)/(2) 4.986.166.054.94 7.49 5.50 6.88 5.12 4.11 2.51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经济年鉴》1991-2001年各期。

根据表1、表2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资本外逃近10年来的大体趋势与特点:

表2 间接法测算的中国资本外逃额(世界银行法) 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90

19911992

1993

19941995

199619971998

19992000

△D 112.46 80.16 87.60 142.52 92.33 137.84 96.85 146.31 151.34

57.90 -61.00

FDI

26.57 34.53 71.56 231.15 317.87 357.36 380.56 416.74 407.18 369.78

407.7

FDI--29.96 107.24 223.02 37.52

12.42

6.509.51

-2.29 -21.83

10.25

CAD-119.97 132.72 -64.02 119.02 -76.57 -16.18 -72.43 -297.17 -293.24 -156.67 -205.19

△R 121.22 145.12 -21.22 17.67 305.27 224.81 316.51 357.24

64.54

85.05 108.99

CF 137.78 102.29 244.40 236.98 181.5 286.57 233.43 502.98 791.22

499.3

442.9

CF

-- -25.76 138.93 -3.04 -23.41

57.89 -18.54 115.47

57.31 -36.90 -11.30

CF/FDI 518.55 296.24 341.53 102.52 57.10

81.19 61.34 120.69 194.32 135.03 108.6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年鉴》1990-2001年各期。

1、资本外逃总量巨大。1991年到1996年,基本上外逃额在年200亿美元左右,到1997年后迅速攀升,1998年达到791.22亿美元的巅峰状态,随后1999年又恢复了近似1997年的水平,到2000年后继续下降为442.9亿美元。从整体来看,这十年资本外逃的年平均水平为352.16美元。

2、资本外逃增长迅速。1996年到1998年表现尤为明显,1997年相对1996年外逃额净增269.55亿美元,增长幅度达115.5%;1998年相对1997年资本外逃净增288.24亿美元,增长幅度达57.3%。

3、资本大量外逃与外资大量流入并存。从1991年到2000年这10年间,外国直接投资增加了11.81倍,平均年增长率为41.23%。与此同时,资本外逃也节节上升,10年增长了3.32倍,出现了“外资内流”与“内资外流”同时并存的现象。

4、资本外逃明显大于“外资内流”。这10年间,资本外逃占外国直接净投资流入额的平均比例为149.86%,除1997年到1998年外,CE/FDI与CF增长率趋势基本一致,而与FDI增长率变化趋势不相吻合,充分说明了“内资外流”的程度更深、规模更大。

注:CF=(△D+FDI)-CAD+△R),CF:资本外逃额,△D:外债增加额,FDI: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CAD:经常项目逆差,△R:官方储蓄增加额,增长率单位与CF/FDI单位均为百分比。

资本外逃的原因是什么?是怎样形成?从外汇管制和金融压制以及贬值预期与投资信心动摇、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分析,我们可以就资本外逃的原因作一概括性总结。

1、人民币贬值预期与金融体系风险增加。

2、寻求差别待遇与投资环境因素。

3、国内投资方向有限与国外实际利率较高形成的利好因素。

4、国内严格的资本管制和外汇管制因素。

5、保全私人资产和侵吞国有资产。

三、资本外逃法律防范对策

资本外逃必将损害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加入WTO后,我国面临又一轮外资进入的高潮。在此情况下,政府部门如何改进对经济,尤其是开放式经济的管理;如何在全球化条件下增强管理,控制经济全局的能力;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都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由于资本外逃会扭曲外汇供求,助长投机之风,造成国际收支统计失真,冲击了宏观调控和国有资产权益,更严重的会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必须加以防范。

1、保持政治稳定局面和加强市场信用建设。资本的本质是“趋利避害”,资本外逃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使风险更小,并尽可能多地获利。所防止资本外逃的关键在于拥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健康局面和良性的经济发展环境。为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坚持依法治国;另外应构建社会信用评估与跟踪体系,消除市场信用混乱,弱化企业信用风险,树立市场经济与市场信用双发展的观念,从而保证社会经济的良性持续发展。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经营性国有资产代表制度,强化对企业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海外流失和企业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同时构建良好的企业激励机制,如实行国企经理股票期权制度,尽快推出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及二板市场,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多种形式的投资避险工具和场所,按市场化方式运作,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和低效益问题。

3、加强外汇管理监督和加大违规惩罚力度。简化银行结售汇办理手续,合理考虑企业的外汇留存需要;加强跨境收付汇监管,方便合法资金流动;完善海关审价体系,要求外汇管理机关、海关、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实现系统内资源共享,严厉打击不法资本外逃。健全外商出资撤资的审核,对无交易背景的大额资金流出予以重点监管。尽快建立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机制,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并要加大对资金流动的惩罚力度,抑制其扰乱市场的危害经济行为,以保证我国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

4、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其前后一致性。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尽快制订《民法典》、《个人财产权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合理界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并予以法律保护。大力宣传和贯彻我国《宪法》中对私人合法财产保护的有关规定,以确保国内日益增多的那部分先富阶层的财产安全,弱化他们出于保全资产而进行的资本外逃的动机。因此,我们应注重保持法律和政策的前后一致性,循序渐进地推行各项改革,减少法律和政策的波动和改革震荡带来的资本外逃。

5、改革现行汇率制度,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实质上是僵化的单一盯住美元固定汇率制。它无法及时反映市场供求信号以最优配置金融资源,从而引发对人民币升贬值的混乱预期并导致资本外逃。因此,应该改革现行汇率制度,使之向弹性化和钉住一揽子货币的方向发展,实现均衡汇率的合理回归,从而降低资本外逃的可能性。另外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即由资金的市场供求力量决定利率。目前,我国利率还无法真实反映资金的市场供求关系,具有较强的外生性。因此,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要从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着手,使其向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转变,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大额后小额、先长期后短期的思路渐进,审慎地放开利率管制,注意跟踪国际市场利率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馈和调整,以减少因套利而出现的资本外逃。

标签:;  ;  

资本外逃的法律防范_资本外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