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简述论文_苟永鑫

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简述论文_苟永鑫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832000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实际施工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基坑支护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和关键,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和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关系着居住者的居住安全。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工序复杂,涉及面广,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工程,因此,需要我们常抓不懈,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有更大的突破以及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前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促使建筑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应该选择适合的施工技术,并发挥出施工技术的最大作用。建筑基坑支护施工中,为合理利用地下空间,需借助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施工,以此提高施工的效率和安全,缩短施工工期,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深度不断增加,这样不仅增大了施工难度,而且还对基坑支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保证施工安全,需要在施工中采用有效的措施做好开挖与支护,保证深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基坑概况

某建筑工程深基坑场地存在很大的高差,且开挖深度大,在4.5~10.2m范围内。基坑北部为公交车的终点站,车站围墙和地下室外墙之间的距离为3m左右;北侧用地红线和地下室外墙之间的距离为30m左右;基坑南侧为两栋地上6层的建筑,建筑和地下室外墙之间的距离在22~24m范围内,埋深在-8.0m左右,不会对基坑开挖施工造成影响;基坑西侧为若干建筑,地上6层,和地下室外墙之间的距离超过24m,对工程施工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基坑东侧为用水池和泵房,埋深在5m左右,和地下室外墙之间的距离最小为7.0m,会对施工造成很大影响,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围绕本工程实际情况,采用以下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

2深基坑开挖

2.1开挖平面布置和顺序

基坑开挖以中间道路为依据设置先行挖土的区段,同时分层放坡开挖到临时道路的左右两侧,然后对各个区块中的临时道路进行退挖,按照正常的顺序进行开挖,开挖时应分段且分层,要求分段的宽度控制在30m以内。

2.1.1竖向开挖

各区域按阶梯式不断向临时道路方向退挖,首层开挖为-0.30~-2.25;次层开挖为-2.25~-4.25;第三层开挖为-4.25~-6.25;第四层为-6.25~-8.25;最后一层为-8.25~-10.25;对于剩余的部分,采用人工进行开挖,到底部为止。

2.1.2临时道路开挖

按照20m/段的距离进行放坡退挖,其分层情况如下:首层开挖为-0.30~-3.65;次层开挖为-3.65~-6.95;最后一层开挖为-6.95~-10.25;对于剩余的部分,采用人工进行开挖,到底部为止。

2.2开挖工艺

2.2.1基本要求

(1)基坑开挖应严格遵循分层和避免超挖的基本原则。(2)采取五边施工措施,即在开挖的同时进行凿除、铺筑、浇筑和砌筑,确保基坑的土体不会长时间暴露,保证基坑能够保持稳定。(3)开挖施工应采用机械设备进行,现场施工人员提供辅助。垫层应分仓铺设,同时要在12h以内完成,特别是在降雨时。(4)采用二次围护措施,基坑中土体应处在设计标高,做好垫层的设置。(5)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到设计标高为止。(6)分仓通常按照地梁的分块情况进行,面积控制在250m2以内。完成施工以后,进行承台的二次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分段进行跳挖,在开挖的同时进行垫层施工,做好支撑。对底板进行浇筑时,应根据后浇带情况进行分块浇筑。(7)用机械设备进行开挖施工时,挖深不可超出设计标高,以免对开挖的表面造成扰动。(8)基坑中的土应及时将其运走,在卸土范围内不可进行堆载,否则会增加支护结构总变形,对基坑的安全造成威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开挖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1)超挖:对基坑进行开挖时,不可超出基底的实际标高,若产生超挖,则应在得到设计单位的认可后,及时进行处理。(2)基土的保护:完成基坑开挖以后,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对基土造成扰动。若无法及时进行施工,则可预留一定土层不进行开挖,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再进行开挖。(3)工序不合理:按照方案确定的顺序实施开挖,从低处开始,留设一定的坡度,为排水提供便利。(4)机械设备下沉: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土质情况与地下水位,挖机通常要在水位上部进行开挖,避免机械设备下沉。(5)开挖的尺寸较小及边坡较陡:对于开挖坡度及宽度,不仅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尺寸,而且还应将施工需要作为依据,对工作面的宽度进行调整。

2.3布置并保护定位桩控制点

(1)对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交接的标高控制点及轴线进行复核,形成记录后交付监理单位进行审批确认,合格后进行签字盖章。(2)以工程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引出若干控制轴线,将控制点引到基坑的外部。(3)完成对控制点的设置后,用强度等级为C20的混凝土进行包裹,并在周围砌筑予以保护,在表面进行盖板的布置。

3支护桩

3.1支护桩形式与布置方式

主要选用钢板桩,即工字钢。为使钢板桩保持稳定,其嵌岩深度应达到桩长的一半以上。当井深超过6m时,在前后两个方向上进行全丁,而左右两个方向则为一丁一顺,长度等于井深度的两倍;当井深在6m以内时,在前后两个方向上进行全丁,而左右两个方向则为一丁一顺,长度按12m控制。

3.2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钢板桩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测量与定位→装设挂钩→桩就位→打桩→拆除挂钩→移位。(2)施工方法①开工前,以位置数据为依据在施工现场实施定位放样,为后续的打桩施工提供方便。②先安排专人将设置在打桩机的铁链穿过预留孔,锁定在机头处。采用打桩机上安装的夹具对钢板桩进行加紧。从一侧通过渐进方式不断抬起,到保持竖直状态为止。③在钢板桩保持竖直以后,由专人进行指挥,将其缓慢移动至设计要求的地点,在吊装时,施工人员应退出到安全区,到桩就位以后才可以靠近。④打桩机主要有两种,即振动压桩与静力压桩,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打桩的过程中,将桩插入到土体内,进入到指定位置以后,结束搭设。⑤将挂钩拆除后开始移位。拆除时应由操作人员密切配合,保证施工安全,避免发生安全意外。

3.3支护桩保护

(1)在土方开挖以后的12h之内进行,对垫层的砌筑和浇筑必须尽快进行,保持围护结构基底的稳定性。(2)为了保护支护面层与桩墙,防止其产生较大的变形与位移,建议进行分块跳挖,其间距一般不能超过30m,完成开挖以后及时进行振捣,保证混凝土达到密实。

3.4冲洗池和沉淀池的布置

(1)为实现文明施工目标,需要在大门布置车辆冲洗池,从工地出入的车辆应经过冲洗,这在城市施工中十分重要。(2)冲洗池的旁边还要布置沉淀池,降水和排水都要统一由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然后即可排入到管网当中。(3)在冲洗过程中可使用沉淀池中的水源,对两者进行结合使用能节约用水,起到环保的作用。

4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技术的应用,本工程深基坑施工顺利进行,并经检查,施工质量合格,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预期,可为后续结构施工奠定良好基础,说明以上技术措施合理可行,值得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志刚.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8):5~6.

[2]陈永苗.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区,2018,(01):214

论文作者:苟永鑫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简述论文_苟永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