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前测的探究论文_原丽娜

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前测的探究论文_原丽娜

摘要:数学推动着人类的进步,而小学数学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基础的,因此很长时间以来许多专家和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并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帮助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小学数学前测方法和有效前测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前测;作用

引言: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每个人的兴趣、资质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每节数学课之前,就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考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情前测。

一、学情前测

学情前测,就是指在授课之前,在将要使用的授课环境里,对小学生的成绩、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做简单的测试,从而掌握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目前使用的前测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全面摸底法。这种方法不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全部人员进行前测,在开展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时游刃有余。在对全体人员前测时,设置的题目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要在学生的综合能力范围之内。

(二)个人抽查法。个人抽查法的前测对象,是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比如在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前测时,通过设置一些问题让其进行解答,从而发现他们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还是因为对基础知识的不掌握所导致,然后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检测,找出其学习优异的原因,并指导其往更高的层次发展[1]。

(三)个性检测法。这些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造成学习成绩极其落后,或因为自身的某些先天性原因导致无法跟上学习的进度。如果是学生本身没有问题,具备学好数学的能力,那就是态度问题,因为对教师授课的方式不喜欢,或者是因为学习数学的过程枯燥乏味,只要我们找到原因了,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一种,因为自身理解能力差,无法及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就要针对这种学生的思维方法下功课,慢慢提高其思维能力和理解力,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二、前测对课堂教学的帮助

(一)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引路者,数学教材是授课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对学生展开前测以后,可以促使老师在授课之前充分的了解教材内容,掌握编者的中心思想,以此为基础更进一步的了解教材核心,建立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系,建立符合学情前测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2]。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接触的知识不多,认知能力有限,但是他们的学习力和创造力是非常高的,特别是由于接触的较少,不会受传统理念和体系思想的影响,在看待事物时,通过思考,得出我们用传统思维无法得到的答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小学生进行前测之后,数学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优势,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有效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授课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方法,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方法,而要机动灵活,发掘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立自己新的身份定位,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而不是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的群体中,降低学生对以往老师严肃教师形象的敬畏,从而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前测的优点

(一)掌握教学出发点

由于每个学生对数学的掌握基础不同,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后续工作。大多数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不同特点并加以引导,但这种方法效果有限。科学化的前测工作,会极大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对学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为基础确立教学的出发点。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中,不会因为没有接触过和学习能力较差而跟不上大家的步伐,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

(二)明确教学目的

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在确定好授课方案之后,也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授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个科学先进的教学目标,可以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传统的授课方法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经常会结合教材内容,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却忽略了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目的太高,导致很多学生达不到,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学目的太低,太容易达成,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无法实现,也容易让孩子形成错误的学习观。所以在制定教学目的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优化授课方法

根据调查显示,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教学气氛,对老师、对学生都有极大的帮助。特别是社会阅历为零、与他人接触较少的小学生,无论是数学基础,还是个人特点,都存在着许多差异。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些细小的因素,对所有的孩子都采取相同的教育方法,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也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甚至会因为某些性格原因对数学产生厌恶心理。

结束语:通过对以上内容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学情前测为科学教育理念的产物,有效的前测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有重要的作用。授课教师要认识到学情前测的作用,并针对前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以后的数学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佑清.教学论新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陈芬萍.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

[3]衡雷.开展课堂前测,了解真实学情[J].小学教学研究.2018(22).

[4]闭朝阳.夯实前测 让课堂更高效[J].教育界.2018(04).

论文作者:原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前测的探究论文_原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