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提出、发展及理论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伟大工程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2)01-0026-06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最早是毛泽东提出来的。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发展了毛泽东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思想,先后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命题,形成了三次理论创新。分析研究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创新,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创新党建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提出:开启了党建新篇章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为此,毛泽东第一次将建筑学上的“工程”引入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比作一项“伟大的工程”。1939年,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形势任务和党的状况,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把我们党建设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1]875。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了政治路线,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一系列问题,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丰富了新内容,开启了党的建设的新篇章。其主要理论贡献如下。
1.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大特点。毛泽东认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并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2]330,要解决思想入党问题,就需要党员划清无产阶级思想与小资产阶级思想界限,克服和纠正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的建党路线是“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他经常指示我们,要把思想教育和思想领导放在党的领导的第一位”[3]762。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归根结底,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所要求的,也是由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党的自身特点决定的,也同我们党建立时理论准备不足,党内大多数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之不多有密切关系。抓好了党的思想建设,就抓住了建党的根本。
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组织上建设党。毛泽东认为,在思想上、政治上建党的同时,必须加强在组织上建设党。组织上建党,主要体现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上。毛泽东精辟地阐明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他指出,民主集中制是高度的民主和高度的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民主集中制的目标就是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还要把民主集中制同党的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这一运用使党的组织原则又具有了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意义。毛泽东首次阐明了民主集中制的纪律原则,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他强调谁破坏了这“四个服从”,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
3.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又一特点,其思想创新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首次提出了“党风”新概念。毛泽东在1942年《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1]812党风即党的作风,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和工作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它反映了党的精神面貌。第二,揭示了党风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风不正“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毛泽东把党风提到世界观的高度来认识,阐明了党风与党性、世界观的内在联系。指出党风问题是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也是全党的工作态度问题。它的核心问题是坚持党的宗旨问题。第三,第一次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毛泽东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1094他指出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贡献。
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发展:新时期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发展了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创新了毛泽东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理论,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建设提高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命题。
1.把党的建设放在“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背景下加强和改善。1984年,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就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时代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废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执政方式,经济建设成为全党的中心工作。党的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党中央把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党的建设的新的目标要求,把加强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党的两大新任务,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2.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指导原则,党的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基本路线来进行,必须联系党的中心任务,朝着党建的总目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邓小平曾多次强调,党的基本路线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集中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把中国引向富强、民主、文明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都要靠这条路线,坚持这条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3.依靠改革加强党的建设,依靠制度保证党的建设。邓小平认为,党内生活中发生的不正常现象不能归咎于某一个人,“因为这与党的生活和制度也有关系。新时期我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建党思想非常好,但是没有形成一套制度”[4]271。“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这些思想在党的理论建设和指导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依靠改革和制度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革除制度的弊端,实现党内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改革,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度;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现干部新老合作和交替,保持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班子的生机和活力;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
4.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邓小平多次讲,治国先治党,治党必从严。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保证。邓小平提出了四条从严治党的措施。一是从严治党的方针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邓小平多次强调,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惩治腐败。二是从严治党,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5]112三是从严治党,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其方法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四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位置上来抓,制定反腐败斗争的思路和目标,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教育为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原则。
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创新:把党的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创新是一个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三次标志性的理论创新。
1.第一次理论创新: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为标志,从思想理论建设到制度组织建设。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命题。这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
(1)第一次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是四中全会指出的:“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伟大工程的目标任务,揭示了党的建设的四个重大问题。一是指导思想:把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作为“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理论基础和建设方向问题。二是服务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程建设”宗旨,划清了我国工人阶级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巩固了执政党的群众基础。三是根本保证:把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巩固作为“工程建设”的根本保证,回答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核心体系及建设的着力点问题。四是目标要求:把党建设成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举措。如何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任务,全会向全党提出了四项重大举措。
第一,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建设。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强调,“抓好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项战略任务,也是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建设”。他提出了“三个下工夫”:在全面系统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工夫;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上下工夫;在坚持运用理论研究解决当前重大问题上下工夫。
第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在贯彻落实党的宗旨上,要求全党坚持讲理想、讲大局、讲奉献、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在坚持群众路线上,坚持“四个始终”: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始终坚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艰苦的地区和困难的单位去;始终坚持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好事。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一是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手抓,把反腐败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结合起来。二是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一步一步把斗争引向深入。三是重点抓好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的反腐倡廉工作。四是相信和依靠群众,把群众举报和专门机关依法查处结合起来。
第三,加强组织建设,为实现“新的伟大工程”提供有力保证。从组织上巩固党,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如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四中全会提出了两项战略措施。一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其目的就在于活跃党内生活,激发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党成为更加团结、更有战斗力的整体。二是注重制度建设。江泽民说这是四中全会决定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邓小平指出,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写进政治报告,并且深刻全面总结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理论和实践,为继续推进这个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报告指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成功地实施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建设了一支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工人阶级队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6]451
2.第二次理论创新: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从注重制度和组织建设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7]602,并阐明了“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丰富了党的建设内容,表明党的建设进入了全面建设的新阶段。以党的十六大为起点,党的建设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位一体的党建新格局。其主要创新思想有如下四个方面。
(1)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指导思想。江泽民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指导思想概括为“四个一定”: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2)阐明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大把这一基本要求概括为“三个始终”: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始终”的要求,包含着“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和“三个代表”,三者的内在统一,反映了党的建设基本规律的要求。
(3)提出党的历史方位和新的伟大工程的灵魂。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面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面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找到了正确的立足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灵魂是创新。党的十六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生机的源泉。”这种创新要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前途命运。
(4)明确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六项战略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阐明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第一次提出“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而且丰富创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容。
3.第三次理论创新: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从全面推进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发展了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思想、新观点,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概念,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等重要内容。这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其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点的创新。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工程”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改革创新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动力,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这是因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更好地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变化、切实解决党的自身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矛盾的必然要求。这三个方面相结合,就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8]44十七大报告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开放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议,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体布局的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体布局高度概括为:一条“主线”、一个“总方针”、一个“总要求”、五个“重点”和32个字的“总目标”。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创新点具体展现为六个“工程”。一是一条主线是带动工程:突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指明了工程建设的前进方向。二是总方针、总要求是保证工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总方针,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三是总目标、总任务是拉动工程: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四是五大重点是联动工程:坚持统筹党的建设全局、兼顾各方发展,突出“五大建设”,促进执政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是改革创新是推动工程: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新体制,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齐心协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六是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是互动工程:坚持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的统一,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纯洁党的阶级基础。
(3)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主要任务的创新。党的十六大部署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六项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同样部署了六项任务,但在具体思想和表述方式上都有创新之处。其鲜明特点:一是用了六个“着力”表明六项任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使全党同志清楚“工程”建设的任务,又使他们明白工程建设的目的。二是六项任务体现了任务与目标的统一、手段与目的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诸如,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加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三是具体内容的创新。集中体现在六个突出上:在思想建设上,突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在执政能力建设上,突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各级领导班子的核心建设,明确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在党内民主建设上,突出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党员为本、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实行党的代表任期制,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突出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在先进性教育上,突出建立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在作风建设上,突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强调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
(4)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点建设的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的五个重点,抓住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要害,指明了伟大工程建设的着力点和前进方向。
第一,明确了思想建设的重点是理想信念。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动力,坚持理想信念,重要的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第二,明确了组织建设的重点是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这一创新点要求,把造就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结合起来。这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所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明确了作风建设的重点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优势”,脱离群众是党的“最大危险”。这一创新点要求,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最大限度地杜绝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危险发生,化危险为优势,化挑战为机遇,全面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四,明确了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也是国家的政治领导制度。这一创新点要求,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核心是健全民主集中制,学会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过渡。
第五,明确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一个最鲜明的创新点,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四大建设相并列,构成党的五大建设格局。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丰富了党的廉政建设理论,拓展深化了对党的作风建设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5)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主线的创新。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要求、目标和建设重点,还应有建设的主线。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工程”的主线高度概括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贡献和新发展。其创新主要表现:一是第一次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工程”的全过程,统领党的“五大建设”及各个环节,并作为工程建设的立足点和落脚点。这条主线的依据就是执政能力建设是党建工程的根基,先进性建设是党建工程的核心,二者的结合构成一条主线贯通始终。二是第一次把党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统一起来。这个统一是由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一要提高执政能力,二要始终保持先进性。执政能力是动力,党的先进性是根本,两者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统一体,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建规律的新认识。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就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和党建实践更加成熟,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6)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目标的创新。党的十七大根据十六大以来国情、世情、党情的新变化,第一次提出了崭新的32字总目标,这就是“使党始终要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一个全新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其新亮点是:对党的性质作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定位;对党的宗旨作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的表述;对党的思想和精神状态作了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概括;对党的作风作了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揭示;对党的政治局面作了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阐述。这个总目标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党的建设目标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时代精神,涵盖了党情、国情和民情,展现了中国特色,完全符合我们党的实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求。
2009年10月,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工程建设”的战略任务,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基本要求,第一次提出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在作风建设上突出“四个大兴”,第一次把“坚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推进党的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新经验等,进一步发展了十七大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了党的“新的伟大工程型”建设。
收稿日期:2011-10-26
标签:党建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民主集中制原则论文; 理论创新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毛泽东论文; 邓小平论文; 执政能力论文; 改革创新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