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论文_吴佳丽

上海长征医院 200000

【摘 要】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抢救时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和传统护理的抢救效果比较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80例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时间、评估病情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有效改善患者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传统护理;心肌梗死;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急重症之一,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急性坏死,该病一旦发作需给予及时的治疗,如若延误,患者死亡率极高[1]。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高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取得满意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 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80例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40人),一组为对照组(40人)。其中,观察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3岁,平均(51.4±2.7)岁。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72岁,平均(52.6±2.5)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纳入研究对象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心脏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传统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给予患者常规抢救,护理人员对患者常规吸氧、镇静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与患者沟通,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为患者用药,遵医嘱制定护理方案等[2]。

1.2.2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具体如下:

1.2.2.1建立专门护理路径实施小组

由护士长任组长,定期组织组内成员进行技能培训,力求小组成员熟悉护理路径的内容的操作流程,熟悉和掌握操作技能[3],开展模拟护理练习,提高小组成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及临床应变能力。根据科室情况合理安排排班工作。患者入院时,整理患者个人档案,征询科内医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急诊护理路径。

1.2.2.2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

在患者入院后的1分钟内,立即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做好抢救准备。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将患者送入抢救室抢救,2min内给予患者吸氧,3min内监测患者血压、血氧的变化,5min内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10min内采集患者标本送去检验,化验各项指标水平变化,同时,按照医嘱为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镇痛剂。抢救结束将患者送回病房。需手术者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

急救时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予以安抚,避免情绪波动较大。负责接诊的护士需按急救护理路径内容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救环境、操作、护理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疾病及护理治疗相关知识,叮嘱患者注意事项,给予饮食及运动功能指导,出院时,负责观察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完善护理路径内容,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护理知识,并对患者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分诊、病情评估、急救所需的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量表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级评价,计算满意度。

1.4数据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经统计处理软件SPSS 22.0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定为0.05,P<0.05认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及临床信息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时间、评估病情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较

对照组40例研究对象中,出现腰酸背痛者15例(37.5%),失眠者17例(42.5%),穿刺点出血者21例(52.5%),排尿困难者7例(17.5%);观察组40例研究对象中,出现腰酸背痛者7例(17.5%),失眠者8例(20.0%),穿刺点出血者7例(17.5%),排尿困难者2例(5.0%)。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经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40例研究对象中,问卷回答非常满意有13例,满意有20例,不满意有7例,满意度为82.5%;观察组的40例研究对象中,非常满意15例,满意21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0.0%,经比较,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发病时缺乏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与采用传统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患者抢救效果更好,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P<0.05),说明观察组的护理方式更有效。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有效改善患者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4(13):667-669.

[2]张恒.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27(8):215-216.

[3]贺有红.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J]. 双足与保健,2017,27(7):76+78.

论文作者:吴佳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论文_吴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