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泾县医院;安徽泾县2425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采用个性化护理对术后生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SAS评分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采用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消除其负面情绪,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个性化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105-01
妇科恶性肿瘤是我国女性较常见的肿瘤,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该疾病,但患者易出现较严重的负面情绪,导致疗效不佳[1]。既往多采用常规护理,但该护理模式易忽视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导致护理效果不甚理想。个体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在满足患者生理与心理需求同时,将护理措施贯穿每个护理环节,进而有效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为此,本研究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旨在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负性情绪的影响。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68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49.63±4.36)岁;疾病类型:卵巢癌3例,宫颈癌6例,输卵管癌2例,子宫内膜癌9例。对照组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0.38±3.89)岁;疾病类型:卵巢癌4例,宫颈癌5例,输卵管癌3例,子宫内膜癌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内容如下:①在患者入院后,护士需评估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然后根据评估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加强与患者沟通,向其讲解有关疾病、手术、预后等情况,消除其因手术产生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鼓励患者家属予患者情感支持,增加其对患者的关怀,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并满足,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③指导患者术后尽早进行性生活,若发现存在性生活障碍,可采用激素替代治疗或阴道润滑剂等措施。④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组织病患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抗癌经验,进而提高其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①在护理前、护理7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评估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该量表共20个项目,≥70分为重度、51-69分为中度、29-50分为轻度,若患者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②在护理7d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 I274)[3]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问卷共四个维度,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SAS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SAS评分为(50.36±4.52)分与对照组的(51.36±5.61)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9,P=0.421);护理7d后,观察组SAS评分为(25.14±3.26)分,低于对照组(32.85±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5,P=0.000)。
2.2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75.39±7.41)分、(74.85±7.69)分、(75.26±7.85)分、(74.96±7.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6±5.85)分、(51.36±5.47)分、(50.74±5.71)分、(50.96±5.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59、14.514、14.729、14.487,P均=0.000)。
3 讨论
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部分患者因卵巢或子宫被切除,导致其心理压力较大,对其身体机能与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消除患者心理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较为关注的重点问题。
个性化护理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新型护理模式,其是通过对于患者各个治疗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AS评分较对照组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由此可见,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心理护理,对患者提出问题耐心讲解,及时予其进行正确心理疏导,进而减少其心理应激反应,消除负面情绪,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人员治疗与护理。指导患者多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使机体摄入充分的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鼓励患者家属予患者情感支持,给予患者治疗的信心;定期组织病友交流活动,采用同伴教育,使患者慢慢学会转化自己角色,进而增强其社会归属感,并向其强调群体抗癌康复[5]。为患者提供24h电话咨询、微信咨询等服务,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向其强调群体抗癌康复的重要性,督促其适当参加户外锻炼,注意保暖,使患者得到支持与教育[6]。此外,个性化护理还能使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增强工作责任感,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采用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消除其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促进身体康复,提高其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世兰.预见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术后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8):904-906.
[2]周甘雨,杨西宁,黄淼,等.呼吸训练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155-157.
[3]毛芸,陈志芳.姑息护理对老年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2):1595-1598.
[4]孙娟,王佳,纪秉文.肺癌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7):743,745.
[5]李秀青,卢晓声,陈小芳.心智觉知模式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5):649-652.
[6]黄勇.健康教育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3):308-309.
论文作者:于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患者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妇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负面论文; 术后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