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光耀1 付启忠1 杨建勋1 董圣芳1 刘颖1 刘险峰1 朱瑞萍2
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泌尿外科 辽宁大连 116001;2.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病理科 辽宁大连 116001
摘要:目的:探讨斑蝥酸钠膀胱灌注对大鼠膀胱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9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标准组注入MNU;实验组注入MNU0.1ml+斑蝥酸钠注射剂;对照组注入MNU+0.9%NaCl溶液,第7和13周进行病理观察,第13周测量膀胱质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流式细胞仪测凋亡指数(AI)。结果:第7周标准组和对照组成瘤的数量及级别较实验组高(P < 0.01),第13周实验组大鼠膀胱质量小于标准组及对照组(P < 0.01),实验组成瘤数及肿瘤瘤大小、质量、恶性程度均低于标准组及对照组(P < 0.01)。实验组大鼠膀胱肿瘤的MVD小于标准组及对照组(P < 0.01)。实验组大鼠的AI值明显高于标准组及对照组(P <0.01)。结论:斑蝥酸钠膀胱灌注能有效的抑制大鼠膀胱肿瘤细胞的生长。
关键词:斑蝥酸钠注射液;膀胱癌;凋亡;大鼠
浅表性膀胱癌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有较高的复发,术后抗肿瘤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是解决术后高复发问题重要方法[1]。目前应用于膀胱灌注的抗肿瘤药物多种多样,尚没有一种药物能彻底解决术后复发问题,不断探索新型高效、低毒的膀胱灌注药物一直是学术界努力的方向。本研究通过大鼠动物实验观察研究斑蝥酸钠膀胱灌注对大鼠膀胱癌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肿瘤的疗效及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实验动物和分组:雌性Wistar 大鼠90 只,10周龄,体质量(200±10)g。大鼠随机分为标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只。主要试剂与设备:N-甲基-N-亚硝基脲(MNU),用临时配置的pH 6.0的枸橼酸盐缓冲液调整浓度为10mg /mL及20mg /mL。斑蝥酸钠注射液:规格2ml:0.2mg。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流式细胞仪。
1.2方法
1.2.1膀胱癌模型制作和用药:三组大鼠均采用膀胱灌注法给予MNU,膀胱内保留2小时。实验前10% 的水合氯醛,按1ml /kg 剂量予腹腔内注射麻醉,从尿道外口插入膀胱腔,抽尽尿液后注入诱癌剂MNU,保留2小时,每2周1次,共4次,总剂量8 mg。标准组注入浓度为10mg /mL诱癌剂MNU 0.2ml;实验组注入20mg /mL诱癌剂MNU0.1ml,同时加入抑癌剂斑蝥酸钠注射剂0.1ml;对照组注入20mg /mL诱癌剂MNU0.1ml,同时加入0.9%NaCl溶液0.1ml。
1.2.2病理观察:三组于第3周开始分别处死5只大鼠,以后每隔2周处死5只大鼠至第13 周;完整取出大鼠膀胱,称膀胱质量。将新鲜的膀胱组织浸于10% 甲醛液中固定24 h,常规石蜡包埋,HE 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
1.2.3免疫组化检测:石蜡标本块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微血管。单盲情况下,400 倍镜下计数染成棕黄色的血管数目,以5个视野下血管数目的平均值表示微血管密度(MVD)。
1.2.4流式细胞仪检测:切取各组病理取材后的肿瘤组织,PBS 漂洗,200 目不锈钢筛研磨过滤,吸取滤过的单细胞悬液置离心管中,离心5 min,弃上清,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mL,以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凋亡指数(AI)。
1.3,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状态:各组大鼠存活情况和一般状态观察大鼠在膀胱灌注后2.0~2.5 h 排尿,3.0~4.0 h 后恢复活动,诱癌期间各组大鼠毛色、食量、营养状况及体质量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实验过程中共有85只大鼠正常存活,其中对照组28 只、实验组29只、标准组28只。2.2病理学观察:对照组、标准组:第7周时,可见膀胱内微小结节和突起;光镜下移行上皮细胞层数增多,排列紊乱,分布不均匀,可见核分裂像,为不典型增生和移行细胞Ⅰ级。第13周时,各组大鼠膀胱均可见菜花状、多发、大小不一的肿物;光镜下膀胱黏膜细胞大小不一,细胞层数明显增多,排列非常紊乱,核大不规则,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像明显,可见不同级别的肿瘤组织,并侵入肌层。实验组:第13周时可见膀胱内微小结节;光镜下移行上皮细胞层数增多,核染色质为颗粒状,分布不均匀,为不典型增生。(3)实验组大鼠膀胱质量明显小于标准组及对照组(P < 0.01);实验组大鼠膀胱肿瘤的MVD小于标准组及对照组(P < 0.01);实验组大鼠的AI 值明显高于标准组及对照组(P <0.01),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膀胱的质量、M V D 和A I(x±s)
Tab.1 The w eights of bladders,MVD and AIofallrats(x±s)
3 讨论
浅表性膀胱癌占膀胱肿瘤的70% ~ 80%[1],因其生物学特性,手术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所以为防止复发术后要进行膀胱药物灌注。膀胱灌注治疗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可有效治疗表浅膀胱癌及防止术后复发[2]。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疗效并不十分理想。就目前公认的疗效最好的卡介苗,灌注治疗后复发率仍达20% ~ 40%,且有明显的毒副作用[3]。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疗效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有研究表明斑蝥酸钠是一种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广谱抗癌药,可刺激吞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及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效应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且其毒副作用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癌药物,现已成功用于晚期肝癌治疗[3]。有膀胱癌体外研究表明其对膀胱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其对活体膀胱肿瘤的实验研究尚无确切报导。
本实验中对照组、标准组大鼠均诱癌成功,分别死亡2只(2/30),在第1次诱导后第7 周大鼠膀胱黏膜出现早期肿瘤表现,而在第13 周膀胱肿瘤已呈多方和肌层浸润性改变。由于肿瘤的生长,大鼠膀胱质量增加,而实验组用同样方法诱癌失败,第7 周时无肿瘤生长表现,仅于第13 周时出现不典型增生表现,膀胱质量较小(P < 0.01),表明膀胱肿瘤的生长受到抑制。实验组的MVD 低于对照组及标准组且AI 高于对照组及标准组,表明斑蝥酸钠可抑制肿瘤生长和促进凋亡。本实验显示斑蝥酸钠注射液对膀胱黏膜上皮细胞无明显的损伤作用,不典型增生组织局部免疫状态的增强,其刺激吞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效应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使膀胱组织局部抗瘤免疫状态显著增强,从而降低肿瘤的发生率。所以斑蝥酸钠是一种新型有效、低毒的生物性抗膀胱癌药物,可有效的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同时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在抗肿瘤药物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前景。
参考文献:
[1]W eaver DJ,B arre tt BAL,Ross JG,et a.l Transitiona lexplant reduction assay:a new in v itro testing system fo rintravesical chemo therapy[J].J Uro,l 1986,135:386 -391.
[2]Tom a C,JohnMF.B ladder cancer.In:Robert JS,M ikeBS,John MF.C linica l Uro logy[M].Philadelph ia:JBL ippincott Com pany,1994.637- 644.
[3]Lum BL,To rti FM.Ad juvant intravesicu la r pharm acotherapy for superficia l bladder[J].J Natl Cancer Inst,1991,83:682- 694.
基金项目:大连市卫生局科研立项:大卫科发[2013]192号。
论文作者:吕光耀1,付启忠1,杨建勋1,董圣芳1,刘颖1,刘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膀胱论文; 实验组论文; 大鼠论文; 斑蝥论文; 肿瘤论文; 膀胱癌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