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以标准的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将设计好的构件在现场进行装配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建筑。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和其他行业一样试图进行工业化技术改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文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问题以及相关的实例,与大家一起对装配式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施工质量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来源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分散型建筑业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化大规模且相对聚集的建筑模式,而且传统的建筑模式比较注重手工业生产,这种模式放在现代不仅生产效率慢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浪费资源。我们只有不断发展建筑业才能够加速我们城市的建设发展,结合现代科技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减少企业的人工损耗,打造低碳、绿色、节能的建筑。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分类与特点
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是通过在节点之间的钢筋采用胶锚连接、浆锚连接、间接连接、机械以及焊接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之后再通过混凝土浇灌的方式进行预制之后让混凝土能够具有传力与承载力。一般情况下装配式混凝土被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等。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实际运用中与现浇结构可以说都属于一样的结构性能,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建筑中使用的高度、抗震等级以及设计方法等范围与现浇结构相差无几。不过,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有自己的一大特色,预制装配式框架可以结合预制外挂墙板进行应用,可以实现主要承重结构尽可能的预制化应用,以此来尽量减少现场的施工作业。所以,从受力分析、结构性能、构件生产及施工安装等方面考虑,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是最简单、最适合应用的结构体系。前面所提到的是预制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除了预制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之外,我们还会用到预制剪力墙结构,通常预制剪力墙结构指的是内墙现浇、外墙预制的结构。预制剪力墙结构在施工时,预制外墙可以与保温、防水、门窗等进行一体化生产,充分发挥预制结构的优势,之后再进行内墙现浇施工时进行组合以此来节省诸多繁杂工序。预制剪力墙结构也是当下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结构体系。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的特点有:1.没能够将构件的尺寸更精细化,在质量以及材料的采购上更容易控制;2.能够重复利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3.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施工现场的湿作业,既保护了环境同时减少了噪音;4.缩短了工程整体的工期,加快了工作效率同时为企业减少了在劳动成本上的投入;5.机械化程度高,更易于掌控。
二、发展现状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相关的技术规程已经在2014年正式推广,并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像万科集团、中南集团在借鉴了国外成功的经验之后,结合了自家项目的具体情况成功开发了一套具有中国国情特色的装配式结构,适用于国内大部分的建筑。在后期,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装配式混凝土运用到建筑施工中,都起到的不错的效果,缩短了工程的工期的同时,还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以及后期的使用。随着高强混凝土技术和预应力技术的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向大跨、重载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领域拓展,更能充分发挥结构的经济效益,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3D 打印机/3D 扫描等)等的数字化精益建造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建筑供应链(勘察设计/ 生产/ 物流/ 施工/ 运行维护)的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1.平板安装问题
转角板是维护预制装配式建筑整体框架稳定性的重要构件,因其具有厚度薄、体积大、转角处易折断的特点,所以在构件运输、现场吊装过程中都可能造成转角板的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造成其破坏的原因主要有吊装时转角板两边内折发生破坏;生产时养护不当易产生转角处角度的变化;施工时需要部分现浇以增加预制装配式建筑整体性,现浇模板不能很好地与预制部位连接,经常出现涨模与振捣不实的现象。
2.预制构件连接
灌浆不合格:预制墙板在纵向伸展时很容易出现灌浆饱满程度不符合规定。一般情况下灌注的混凝土是直接从板的最上方倒入,但是如果需要进行检测的话可能就很难开展,而且灌浆的饱满程度很难把控,如果出现工厂制作的板件不合格,那么灌浆时很容易出现堵塞。
3.预制构件保护不到位
施工现场预制构件存放不当造成构件损坏。这主要是由于现场缺乏专门对构件进行管理的人员和制度,并且在很多施工现场,预制构件生产的生产速度不能很好地和现场施工作业时间搭接,一些预制构件生产厂为了满足施工现场流水作业过早地大批量生产预制构件,造成构件堆放时间过长,钢筋锈蚀,影响工程质量。
四、相关的防护措施
1.相关辅助的采用
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转角板在运输以及吊装过程中容易折断的问题,建议在吊装时采用“L型”吊具,将转角板受到的拉力转移到“L型”吊具上,从而降低转角板的损坏率。当然其他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利用相关的护角保护好板件、构件的角,避免平板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折断的情况。
2.增大孔径的位置距离
预制钢筋与现场钢筋孔洞对位问题一直是预制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的重点难点。建议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增大钢筋对位孔洞,这样可以使对位钢筋的入孔率增多,从而使钢筋的纵向整体性增强,有效连接增加;或者,可以增加现场施工与构件加工厂的沟通,增加构件加工厂生产准确性以及现场钢筋绑扎的规范性,减少错误构件的产生。
3.出台相关的政策同时规定规范的设计标准
对于预制构件保护不到位的情况主要是施工人员以及运输人员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预制构件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首先要出台相关的保护措施政策,企业也要做好相关的奖罚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现代建筑产业化知识、技能、操作、规范的培训,使其施工更加规范化,减少现场施工错误的产生,进而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质量的安全,企业通过建立预制装配式建筑质量追溯机制,找寻问题出现的根源,从而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和管理体系,更好地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产品质量。而且由于加工工厂并不了解新型的装配式设备的一些规定以及尺寸等,在进行加工时经常出现构件规格不一致的问题。我们建议要编制相关的通用图集以及模数,并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在极大程度上让所有与装配式相关的人员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把尺子,做出最适合我国的装配式建筑。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现代化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建筑模式,相对于传统复杂且既浪费资源还增加人工成本的建筑模式而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加快了建筑的进度之外,最重要的是减少了施工人员的负担,降低了施工现场的污染程度,可以说装配式混凝体是建筑行业的一项伟大发明。但是装配式混凝体如果需要运用到实际的建筑项目中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对装配式混凝土进行调整,让其在中国建筑中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许准. 建材与装饰.2017(35)
[2]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思考[J].叶耀先. 建筑.2018(12)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黄诚,彭依依,周海峰,周敏.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5)
论文作者:周树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构件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钢筋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