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九点结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九点论文,作文教学论文,高中论文,校园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表达与交流”在必修部分提出了十点要求,在选修部分提出了五点要求,这些要求明确了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和目的,对学校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应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集多年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之经验,我们探索出校园文学活动与课堂作文教学的九佳结合点。在不断调整、充实的同时,我们得益于两者的相辅相成,并通过长效机制的保障,使活动与教学相得益彰,使师生教学相长,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第一结合点:戏剧表演活动
戏剧表演是戏剧学习的重要方法,笔者已归结出比较成熟的“编—排—演—评”四环节教学法,能够保证戏剧表演活动成为班级学生全员参与的教学活动,走出班级就能成为有更大影响力的校园文学活动。演出范围大小与表演质量对作文的要求程度呈正相关。大范围戏剧表演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剧本改编和创作的教学指导,因为剧本改编和创作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戏剧表演的效果。
虽然我们有很多优秀剧本可以照单上演,但因为表演时间的限制,就涉及对剧情的调整;因为时代的变迁,莎剧的大段对白已成为对演员和观众的挑战,一些台词就要做些调整;因为对小说的钟爱,学生还想改编小说;因为个性才华张扬的需要,善写作的同学想自创剧本,做一回编剧。改编和创作剧本,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戏剧艺术鉴赏力和情节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语言的概括力和表现力,这就要求作文教学必须纳入改编和创作剧本的内容。
首先,要有全盘设计的观念,将作文指导课与戏剧阅读鉴赏课紧密相联,在鉴赏中介绍关于剧本写作的基本要点和写作常识。比如,在欣赏《雷雨》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时,可介绍美国好莱坞的一套编剧规律:开端、设置矛盾、解决矛盾、再设置矛盾,直至结局。而在学习《窦娥冤》的时候,可介绍中国自己的编剧规律:起承转合。其次,本着仿创结合的原则,进行相关写作训练。比如对话训练、潜台词训练、剧情提纲设计等。再者,针对小说、诗歌等改编成剧本的情况,要做好文体的区别比较,再进行改编训练。主要向学生讲清楚,写剧本目的在于使用文字表达一连串的画面,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就能实实在在地联想到一幅幅图画。比如,小说则是除了写出画面外,还包括抒情、修辞、描写等文字,这在剧本中则是不应该有的。将小说改编成剧本,就需要筛选和创造。一部好剧本,对白越少,画面感就越强,冲击力就越大。
第二结合点:诗文朗诵会
诗文朗诵会一般是以朗诵名家名篇为主要形式,声情并茂地朗诵优美诗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的心灵世界也会因之丰盈起来,《将进酒》的慷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情、《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与哀愁、《我很重要》的坚定,无一不在熏陶、感染学生。学生审视周遭世界的目光也会随之充满“情”的因素,随着有“情”观察,将为写作提供更多别样的视角。
我们可以在朗诵活动中增加学生自创作品朗诵内容,既是展示作品的良机,也是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和写作动机的媒介。自创作品可以是朗诵者本人的,也可以是同班同学、本年级或本校同学的。灵活处理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活动,让活动成为张扬个性的大舞台。日常作文教学也可以适当考虑节日、时令等因素,使写作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身边的生活成为最宝贵的写作素材库和创作情感、灵感的源泉。比如,春与秋是历代文人笔下的永恒话题,因着时令,人们总有些不由自主的或喜或悲的感受;因着文字,读书人总会有些感慨涌上心头。借时令之机,可让学生与名人名家、名诗名文同行,进行不限文体的写作训练。
第三结合点:演讲活动
美国有关统计数据证明,一个人如果具有演讲能力,他成功的可能性比其他人高两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许多教师常年坚持课前演讲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胆识、见识。而校园文学活动中纳入演讲比赛等活动,则是让学生从课堂小舞台走向校园大舞台,是对能力和胆识的再提升。几乎是每所中小学都设有国旗下演讲这一常规教育活动,演讲活动还成为班级形象和实力的一次大比拼。
一次成功的演讲是要以出色的演讲稿为基础的,对演讲稿的写作要求是很高的。高中学生演讲常见问题有:材料丰富却不善取舍、事例典型却老套乏味、名句不少却不见观点、辞藻华美却空洞无物等。对演讲稿的写作指导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扬长补短;需要及时,且有力度。在保护热情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端正认识,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而使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借着演讲比赛的东风获得双丰收。
第四结合点:辩论赛
辩论赛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总是在电视上看大学生的精彩表演,很多人认为中学生做不来,事实上,不仅是中学生做得来,而且完全能做好,关键是教师的认识水平和指导力度能否跟得上。辩论赛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养成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的表达习惯。辩论的题目取自校园,可以帮助学生明是非,正视听;取自社会,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意识,增广见闻,关注民生。
辩论赛是对学生搜集素材、写作、表达、应变、合作等能力的综合考量,其中写作部分是辩论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对议论文写作的指导有更多的倚重。在议论文写作中,教师一般能将常见的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指导到位,但引申法(也叫归谬法)因多见于驳论文而成为一个点到为止、似乎不具实用价值的方法。在辩论中,它却成为极其重要的反驳手段,驳对方论点、论据、论证过程,无一不需要引申归谬。
如何运用引申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好三件事:一是事先必须占有材料,对对方言论进行预设性的周密分析。教给学生驳论的要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一点,才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驳倒了错误的论点,正确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二是要选准角度。如同打仗一样,进攻的角度选得不好,就不能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三是要全面理解、掌握驳论的方法,最基本的仍是摆事实、讲道理,立论的各种方法都可以在驳论中使用,注意多种论辩方法的综合运用。辩论比赛的实际锻炼,使议论文的写作指导更全面和完整,更具有实践意义和实用价值。
第五结合点:征文比赛
征文比赛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是很老套的做法了,但不得不承认,它是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研究的极好结合点。新课程的创新并不意味着彻底地革旧立新,让老办法出新意、好办法出实效仍是明智之举。
还需强调的,一是上交征文前的教师指导修改比比赛本身更重要,学生获得写作收益的往往是在修改这个环节,而有的时候我们过分依赖学生自主创作,自我发挥,往往作品质量不高,提高促进作用不大。二是征文评比结束后,对获奖作文要给予一个展示空间或舞台,比如最优作品的自我宣读,佳作展评等,以此激励获奖者再上一层楼,为更多的未获奖同学提供学习的榜样、借鉴的对象。
“文章不厌百回改”,空说无益,强迫几乎无效,征文活动催生了学生修改作文以求好上加好的动机和愿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改作文,不待老师改”。修改作文可教给学生几种方法,比如:朗读推敲法、比较鉴别法、触类旁通法、重抄斟酌法、搁置提高法等。
第六结合点:编辑作品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必须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对话”,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文体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互动”,互动化的合作学习,使学习者集思广益,对问题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实现主体多角度、多层面的积极学习探索。基于这些理论的指导,我们以学期或学年为时间单位,以班级或学年为行政单位,将学生的作文课上的习作汇编成集,在全校范围内做成果展示和交流。以此作为促进学生日常作文练习和修改的激励手段,也是一种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手段。它以作文教学成果为基础,成为校园文学活动的一个展示交流、互动对话的环节。
具体做法:(1)学期初,公布编辑作品集的计划,激起学生兴趣和热情。(2)每次作文讲评后,师生共同确定可入选作品,继续修改,自我计算机录入成电子文稿,教师和同伴附上评语。(3)收集日常其他写作类的优秀作业、学生自由创作的习作。(4)积累到学期末,对没有作品的同学可以师生一同从作文、作业中找出优秀的言论,形成个人语录或语录集,如果以班级为单位,力求人人有文字在集子中为最佳。(5)编辑目录,印刷成册,可在家长会或其他公开场合正式发放。(6)同年级的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一定数量的作品集互换交流。(7)向教学主管部门递送以征询意见,改进工作;向学校档案部门递送以留存备案。
作品集完成后,可以在前面有个“序”,在后面有个“跋”。我们可以请校外名人、校内领导等来为文集添彩,但本着展示学生风采、加强作文训练和教学研究的目的,我们向全体学生征集,征集的过程是这一应用文体得到训练的重要契机。
第七结合点:创办校园文学刊物
校园文学刊物始终在为同学们展示写作才华提供飞翔的大好时空,有了这一展示时空,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焕发,写作兴趣得到激发,写作才华得到充分施展,写作的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当然,实际操作中还是有着很多不易的。其中稿件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常常使校园文学刊物难以维系,这向作文教学发出了呼救信号。
日常作文教学难免有功利色彩,为应付考试而写一些形式化的作文,甚至教师指导也在引向形式化的道路,致使千文一面。而这恰是校园文学刊物的窘境,也是作文教学的瓶颈,也是高考分数集中在45分的瓶颈。不讲形式是不对的,唯形式论是可怕的。要改变现状,教师的写作水平和指导写作的能力应首先突破瓶颈。欣赏个性,赞美创造,利用好校园文学刊物这个舞台,定会激发更多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追求。
第八结合点: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毋庸多言,邀请这一方面的专家和有专长的学生家长到校园开设名著导读讲座,可以为学生阅读和写作点上几盏明灯。名著导读这一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首先体现在名著导读的内容与写作的天然联系,解析思想内容,启发学生为文立意;分析人物形象,启发学生塑造形象;欣赏艺术手法,教给学生写作技巧等等。
更高层次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开展名著导读活动。受外界因素限制,专家学者进校园开展名著导读总是有限的。更多的还是依靠教师来做,对一边上课一边辅导批改的教师来说,不能不说困难重重。如果我们开阔一下思路,导读主体换个对象,换成学生,把学生请上讲台,效果如何?经验告诉我们,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无限潜力会让我们刮目相看。有时就是讲座海报上的那个真姓名就会鞭策学生多读许多好书呢。要确保质量,教师对导读鉴赏文稿的写作指导和修改仍须及时到位。
没有人天生会写作,更不要说写名著鉴赏文字了。1996年高考作文题给了两幅漫画《截错了》《给六指做手术》,大作文要求学生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作文,这一年很多考生写成了抨击时弊的议论文。文体不明的根源不能不挖到写作教学上,事实恰恰是关于鉴赏评论的写作指导常常被忽视。学生在阅读名著之前、之中、之后均有纷纷议论,也正是极佳的“愤”“悱”状态,教师辅以适时的指导,效果会出乎我们的想象。
第九结合点: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已经以15个必修学分高姿态地进入到高中新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和合作性使它充满了校园活动的色彩,其间的计划制定、调查问卷设计、成果汇报材料等工作又与写作密不可分,成为作文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开设好研究性学习这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将很好地扩大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研究领域,使校园文学活动与多门课程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大多数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需要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认识和实践两个领域得到全面提升。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环节:
1.整理资料,提炼观点环节
学生需要对已拥有的大量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在阅读整理的过程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即用一句话、一组句群、一个语段把形成的基本简介概括地表达出来,也就是用文字固定下来。在此过程中,写作所需要的概括能力会得到极大锻炼。
2.列好提纲,选定材料环节
学生要在观点清晰后,再列出提纲,构思好文章的结构:怎么起笔,从何入题;划分几个层次、小节,列出各部分的小标题或分论点;文章怎样收笔,何处结束。然后将整理出来的材料标注上序号,按照各层次的观点所需,分门别类充实进提纲中。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问题会在实践中得到解决,架构文章层次的能力得到提高。
3.起草成文,修改定稿环节
学生要以“五讲究”的标准拟写报告,即开头讲究个吸引力;结尾讲究个启发性;层次之间讲究个衔接过渡,尤其各部分之间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要合理正确;语言讲究个通顺流畅;报告写后,讲究个反复修改。综合写作能力在精敲细磨中得到全面提升。
以上这些丰富的校园文学活动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同时并行或交替进行,通过灵活调整来避免与其他校园活动冲突,避免同时进行的活动过多而带来的加重学生负担的负面效果。比如,征文比赛和诗文朗诵会同时进行,戏剧表演和剧本创作大赛这类的征文活动同时进行,演讲和辩论赛交替进行等。
实践证明,要能够很好地完成《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的诸多教学任务,必须有效借助课堂外的校园文学活动,它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是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是学生自由表达、富有个性表达、有创意表达的自由空间,更是开展作文教学的强效推动力;而作文教学又是校园文学活动的基础和保障。两者紧密结合,可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落实新课改精神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