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三多三少”——兼论对当前我国经济学界的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界论文,当前我国论文,三多论文,评价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经济学界有人对我国经济学的状况进行评价,提出讲市场经济相对多了一点,讲社会主义相对少了一点;讲效率相对多了一点,讲公平相对少了一点;讲西方经济学相对多了一点,讲马克思经济相对少了一点。我把它概括为“三多三少”。提出“三多三少”是对经济学界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对目前我国经济学的一种倾向性的概括,应该引起我们深思。下面谈一谈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第一,所谓强调市场经济相对多了一点,强调社会主义相对少了一点。首先应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一个界定,在有些问题还说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很难说哪一个多了一点,哪一个少了一点。其次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二者应如何划分。所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说哪个强调多了,哪个强调少了。
而对目前我国市场状况如何评价,大家都会认为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到位,改革需要深入进行下去。为了促进市场的建设,2004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4月4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今年我国十大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把2005年定为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温家宝总理5月12日在国务院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讲:“要把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下去,必须加快推进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消除阻碍经济发展和经济不稳定的体制性根源,切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特别要下大决心搞好政府自身改革,这是使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所有这些都表明,完善市场建设的重要性,根据目前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市场经济到底应当多讲还是应当少讲,我认为应当多讲。
改革不应忘记社会主义,这应该是一条基本原则。大家都承认现在的社会主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的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的三大特征的社会主义,被邓小平定性为是说不清的社会主义,是贫穷的社会主义;而贫穷,邓小平说“不是社会主义”,现在要重新塑造社会主义,要确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有制、要建立完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贯彻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多讲一点社会主义讲什么?
在目前我国所有经济关系都在与市场经济进行对接,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改造。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个不能分开的整体,如同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模式,计划经济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内容,没有人讲计划经济讲多了,社会主义讲少了。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模式,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社会主义的内容,无法划分一个相对多讲一点,另一个相对少讲一点。在当前要想多讲一点社会主义就是多讲一点市场经济,只有早日完成2005年改革攻坚战,市场经济体系早日建立起来,才能保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人们生活水平才能逐步提高,有利于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才能使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早日到来。
第二,所谓强调效率相对多了一点,强调公平相对少了一点。是否少讲一点效率,多讲一点公平,就会使我国目前存在的分配差距相对缩小一点呢?公平与效率历来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永远得不出使所有人们满意的答案的问题。发展经济学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经济起飞时期,多强调效率,少强调公平。在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以后,可以多强调公平,少强调效率,这一观点可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在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正在起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总量加大,但效率较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应当是经济效率的综合指标,今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竞争力年度报告”,我国内地从去年的第24位下降为第31位。至于说到资源消耗、污染情况都大大高于发达国家,而经济效益却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这是大家共认的实事。在这种情况下,效率是多讲一点,还是少讲一点,我认为还是多讲一点为好。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还不发达的大国,应该时时记住“发展是硬道理”,不应有丝毫放松。
如果说讲效率多了是相对讲公平少了而言,并不意味着效率不重要。那末就直接言分配不公或收入差距太大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少讲效率呢?
公平分配问题是社会经济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政府和经济学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认识标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对拉萨尔的“公平的分配”进行批判时指出:“难道资产者不是断定今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吗?”这就表明全社会没有一个共认标准。但是分配还是有原则所遵循的,一个是等价分配原则,即马克思所讲的是“由经济关系产生法权关系”。不是公平决定分配,而是经济关系决定分配,违背了这一客观规律,就给经济发展带来阻力,不能激励人们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当中就有一个公平标准,即分配是否与他的脑体付出和贡献相对应,二者相对应即为公平,不对应即不公平。这一分配标准只是个人的收入与个人的付出和贡献相对应,不作人际间横向收入差别的比较,不论其差别有多大,即为公平。这是由经济规律决定分配的公平标准。另一公平标准即社会公平标准,有两个指标,一是每个人应生存下去,都有生存权,因而应享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另一个指标是社会安定,即社会对收入差距的承受能力,其收入差距不要引起社会动荡。人们往往把最低收入群与最高收入群来进行对比,由此得出收入差别太大的结论。应该明白,首先标准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人们是不能违背的。就拿国有大企业领导者的收入来说,如果认为原来企业领导者的工资不能高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几倍是公平的,那末现在高出许多许多倍,可能认为分配不公、差距太大。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是由市场决定的,不是政府说了算。对于以上的收入差别扩大,只要是合法的,把道理讲清楚,人们是能够理解的。人们所不能容忍的是那些以权谋私,吞噬国有资产,一夜暴富的不法收入者。对于这些问题不是分配不公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强法治制理,廉洁行政的问题。
以上的讲法并不是说收入差别越大越好,经济学界有良心的正直经济学人为了声援弱势群体发表了不少意见,如关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城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对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救济问题,并提出了不少建议。这一届政府关于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加大投入力度是历届政府所没有的,怎么能说公平相对讲少了一点。当然目前政府这些投入还不能完全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而应加大投入,这就需要经济势力,从而就要提高效率,因为效率是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
第三,有人认为,现在有人力求使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居于“主流”地位,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应引起高度关注。
我认为目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定位应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重新认识的问题。首先我们建设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才出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就是为了促进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来重新塑造生产关系,这就是对马克思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的运用。我们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实际上是让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原理和价值规律起调节作用。我们进行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我们推行股份制实际上是将一种所有制变为公众所有制,即马克思所说的社会所有制。就以上所提到的这几点,就足以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牢固主导地位。
对待西方经济学不应从多一点还是少一点来看待,应从科学和伪科学来看待,属于伪科学的不是少一点的问题,它在中国应该是无有一席之地,属于科学方面的应当为我所用,科学借鉴的东西越多,表明我们是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在不断创新,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
总之,我认为,我国目前经济学界的状况是健康的,与中央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出谋划策,为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建议,在这一前提下,人们之间意见有分歧,甚至有的言论有些偏激,这应当看作是正常现象,应进行自由讨论,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济学研究成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