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展望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展望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及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前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845—184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至今,已有整整150 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八卷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根据同时代的发展相应的原则,把马哲史划分为两大阶段:“19世纪下半叶是它诞生、形成和系统化的阶段,20世纪是它传播、运用、发展和作为现代科学来建设的阶段。”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应该考虑到同时代发展相应的原则,但不宜绝对化,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本身的特点也应该予以关注。至于20世纪的上半叶同下半叶是否可以区别不同时代的问题,可以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根据上半叶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尊重下半叶争取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特点,相应地把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也是可以的。如结合哲学自身发展特点加以考虑,150年的马哲史,划分为三大阶段更好。大体上是三个50年, 相当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

第一阶段,1845年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相当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主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活动,是新世界观的创立、传播、应用、验证、充实和发展过程。可以称之为马恩阶段。就哲学内容而言,主要是历史观和自然观的系统形成。首先是唯物史观的建立,它内含着“新唯物主义”,即“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经过主要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到晚年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深刻的研究,1883年后又经恩格斯继续完成马克思的遗愿,写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整理出版《资本论》第2、3卷,以及针对第二国际中许多理论家把唯物史观曲解为“经济唯物主义”的倾向,阐明和充实唯物史观的一些重要方面(如合力论),使唯物史观得到系统阐发。

其次,十九世纪出现了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恩格斯很早就在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他在1858年给马克思的信中,就谈到在细胞学说和能量转化规律中“包含着许多从哲学观点来看非常重要的东西”(《马恩全集》第29卷,第324页)。而在1873年给马克思的信中, 就明确提出了“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在马克思的支持下,恩格斯从此开始了八年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为建立辩证唯物的自然观的理论体系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由于马克思逝世后要完成马克思研究的遗愿,他没有最后完成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但在《反杜林论》中对辩证唯物的自然观作了比较系统的概括。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长期以来受到西方一些学者的攻击,有人借此把马恩对立起来。这是我们根本不能同意的。最早批评自然辩证法的卢卡奇,后来也承认这是错误。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阶段主要就是马恩对新世界观(着重是历史观和自然观)的研究和阐发。

第二阶段,从1894年列宁发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相当于20世纪上半叶,主要是列宁及其继承者斯大林、毛泽东、葛兰西等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活动,是在帝国主义条件下,在世界大战的酝酿和爆发中坚持、运用、修正、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就哲学内容而言主要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和系统化。列宁抓住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哲学的特点,即“更多地从事对认识论的巧妙伪造,冒充唯物主义,用似乎是唯物主义的术语来掩盖唯心主义”,“并且片面地歪曲地接受了辩证法的若干组成部分(例如相对主义),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于保护或恢复下半截的唯心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336—337 页)。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不但有力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而且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作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概括。以后又在《哲学笔记》中对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进行深刻地研究,从认识的角度制定了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辩证理论体系的大致轮廓(写下辩证法的“要素”、“纲要”和“问题”等光辉文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大的发展。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作为指导革命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领导了俄国1917年10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巩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并在经济相对落后又遭战争严重破坏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而艰苦的斗争,提出了帝国主义论和新经济政策等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策略,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因而第二阶段可称为列宁阶段。

对于列宁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反映论,像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样受到了非难。其实列宁是区分了机械反映和辩证能动反映的。著名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立人皮亚杰,在认真听取凯德洛夫的介绍和说明后,作为一个正直的学者就立即放弃了对列宁反映论的误解。

1924年列宁逝世后的20多年是列宁主义的延续和发展。在哲学上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的《辩证唯物主义提纲》和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等,以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哲学理论工作者编写的关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著作,都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对这些著作的评价一直存在分歧,但是,尽管它们各有不同程度的错误和局限,但都对传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贡献,尤其是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熔继承和独创于一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的发展。以上这些著作都具有把辩证唯物的世界观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特征,而斯大林和毛泽东等革命领袖都致力于在实践中运用哲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了胜利的斗争,使全世界马克思主义队伍不断壮大并在一系列国家取得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功能。总之,在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着重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和发展。

第三阶段,1945年至1995年,相当于20世纪的下半叶。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批哲学专业理论工作者队伍的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产生的必然结果。这种队伍早在第二阶段的苏联已经出现,尽管数量不大,但已表现出在研究和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上的重要作用。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各国都培养了大批哲学专业理论工作者。许多欧美发达国家,也由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影响的扩大,形成了许多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机构和知识分子,因而在全世界出现了空前强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队伍。原来主要由无产阶级领袖人物进行的哲学宣传、研究、运用和发展的任务(虽然他们仍然在做出重大贡献)已转向哲学专业理论工作者队伍。特别是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破除了个人迷信,批判了教条主义,广大哲学专业理论工作者的创造性和责任心大大提高,思想解放和实事求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出现生气蓬勃的局面。由于他们不但人数众多,分别了解各门具体科学,熟悉当代各派哲学思潮,而且能结合各国的实际,组织国内和国际的交流和集体协作,从而取得丰硕的成果。从哲学研究内容上看,一方面是结合各自特长,展开对各门哲学分枝学科和各种应用哲学的研究,如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人生哲学、价值哲学、语言哲学、数学哲学、科学哲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管理哲学等等。另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干部分,即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等,在深入研究马列原著基础上,吸取科学成果和时代精华,借鉴各派哲学的经验教训,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探讨和建设,力图建立一个反映时代精神的开放的哲学体系。以上二方面的研究都是非常艰难的,要获得多数人的统一认识也要走漫长的路程。因此各具特色的哲学体系和哲学分枝学科体系的相继出现,相互比较、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也就是第三阶段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20世纪下半叶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以哲学专业理论工作者为主体,展开全面、丰富、系统、多样化的研究和发展的阶段。

经历了150年既艰难又光辉历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取得巨大的发展。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时,又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和严重的困难。首先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迫切要求从哲学高度加以概括。1948年贝塔朗菲的系统论、维纳的控制论、申农的信息论几乎同时问世,六七十年代又有托姆的突变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的协同学,这些横断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如系统与信息、控制与反馈、层次与结构、封闭与开放、有序与无序等,有待从哲学高度加以分析和升华,而其他诸如宇宙学、分子生物学、心理学、人工智能、未来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产生许多新概念,要求哲学作创新的探讨。恩格斯早就指出,马克思是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恩全集》第19卷,第372页)。 他还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恩全集》第4卷,第224页)总结和概括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科学成就,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是当今哲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探讨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形式,建立反映时代精神的开放性的主干体系,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应该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争取建立为多数学者一致认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干和分枝的科学体系,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既有主旋律又有多样化的发展,以便更好地指导现实活动和科学研究。

同时,在世纪之交,社会发展也出现了复杂的局面。20世纪上半叶尽管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由于经验缺乏和其它因素,出现了不少失误和曲折。60年代又出现中苏论战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与动武,直至90年代发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了重大挫折。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60年代以后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并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推进了生产的调整和发展,采取缓和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出现了相对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的形势。于是,资产阶级的学者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失败论”资本主义“永恒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我们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但另一方面,许多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改革的道路,特别是拥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经十多年的努力,尽管目前仍有许多困难和不尽人意之处,但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从而说明社会主义遇到的挫折不是由于方向和原则有毛病,而是在运用方法上出了失误,这是由多种客观历史和主观认识的局限性造成的。我们不应因有人攻击而丧失信心。历史发展从来都曲折的。曲折中的中国改革的初步成果,表明真正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历史发展在20世纪末出现这种复杂局面,引起各派哲学对社会发展的思考。现代西方的哲学、社会学、未来学、生态学等等,对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面对社会现实和社会理论的这种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正视。要认真研究客观实际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社会成分和阶级结构的新变动,科学技术和政法制度的历史作用的新特点等等)。总结社会主义发展正反二方面的经验,批判吸取当今各种社会学说的合理成分,对社会发展规律作出更加深入和缜密的探讨,更好发挥改变世界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功能,为人类解放不断作出贡献。

世纪之交面临的挑战是严峻而深刻的,面临的困难是严重而复杂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出现危机也是不可避免的。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主义也一度出现危机,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它就不能不反映出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反映就是极深的瓦解和混乱,各种各样的动摇,一句话,就是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极端严重的内部危机。”(《列宁选集》第2卷,第401页)这说明危机对于具有生命力的“活的行动指南”学说,在“异常剧烈的变化”时是必然要出现的。这种危机,既具有生死存亡的危险,又具有发展新生的机会。这种“内部危机”的克服,关键就在内部的队伍是否具有坚定性和创造性,在挑战和困难面前是否有马克思和恩格斯那种反潮流的大无畏精神。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授(1956年离开匈牙利的马克思主义者)梅萨罗什指出:“马克思的理论结构依然是全面的视野,也是我们行为和方向的全部视野”。“当自鸣得意的人们,如约翰·梅杰说,社会主义完了,资本主义运转着,我要问:资本主义为谁运转着?能运转多久?”(《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第8期)20世纪末,我们在危机面前, 理应更好地团结起来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要我们认真总结150 年特别是总结近50年的成果和经验,坚定不移的进行创造性工作,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释放出更大活力,放射出更强光芒。

标签:;  ;  ;  ;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展望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