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姜学斌

黑龙江省宁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外一科(普外科) 157400

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阑尾炎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这些患者并纳入术前预防工作,术后对于切口的加强处理后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并分析阑尾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等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具体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切口感染率几乎相同。病程时间不同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切口部位选择以及手术时间不同的患者的切口感染具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程长,手术持续时间长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相对来说较高。积极做好手术前后的防护工作并在手术过程中对切口进行保护可以有效防止切口处的感染。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外科疾病,临床上又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引起急性阑尾炎的因素主要是梗阻,感染,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等,至今慢性阑尾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有关。主要表现为:腹痛(在上腹部或脐部,右下腹部),恶心,呕吐,排便次数增多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阑尾炎加重和炎症形成蜂窝组织炎或发生穿孔,严重的病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目前针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仍存在很大的争议 [2]。为此我们进行了引起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确诊为阑尾炎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4例,他们的年龄在10-60岁之间,平均年龄(29.2±3.0)岁,所选患者中病程小于24h(包括24h)的有40例,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患者伴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有恶心、呕吐、低热等临床症状,查体后检查结果显示:右下腹麦氏点有固定压痛和反跳痛,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大大增加[3]。

1.2方法

在手术前半个小时为患者静脉注射抗生素,用量为2g/人,使用抗生素的种类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使用时必须将2g头孢菌素与250ml0.2%甲硝唑混合均匀后再进行注射[4]。

阑尾的定位方法。在进行阑尾切除之前,在寻找阑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手与阑尾接触,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线圈钳将下移的网膜和肠道推开后,沿着结肠带走的方向找到阑尾,阑尾手术中,系膜应首先用直钳夹住,然后用阑尾钳夹住阑尾,若在钳夹过程中阑尾有明显的肿胀反应则只进行夹膜的钳夹即可,对患者的阑尾残端采用常规的方法处理即可,对于阑尾处出现明显粘连或严重程度感染的特殊患者应及时采取逆行切除的切除方法。

术后的处理方法。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应每隔一天更换切口处的敷料,换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切口处的感染情况,如是否有红肿等,同时可以使用相关药物进行封闭治疗,皮内注射5mL的可利多卡因和80000U庆大霉素的混合液。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辅助切口进行微波照射,从而实现促进切口的愈合作用,对于老年人及其他体质差的患者术后应加强营养。

伤口的引流处理方法。切口脓液的引流手术主要用于穿孔性的阑尾炎,此时患者的阑尾的残端的水肿现象明显,腹腔内的脓液大量聚集,腹腔冲洗完成后应将硅胶质的引流管置于盆腔或 患者的右髂窝,引流管和切口应保持3-4cm的距离,同时留下一侧的孔,引流管侧孔不能留在切口内,否则会引起更严重的切口感染,流量管的拔除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恢复情况进行的。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切口愈合程度和炎症发生的情况,按照甲乙丙分为三个等级。甲级:患者愈合程度极好,无红肿等任何不良反应的发生; 乙级:患者愈合程度相对一般,切口处有明显的血肿积液、红肿硬结等炎性反应,但不脓性; 丙级:患者切口愈合程度很差,伴有炎性硬结,血肿,积液等炎症反应,伤口有明显的化脓症状,且需要切开化脓处进行脓液引流。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甲级和乙级属于已经愈合,丙级属于切口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18.0进行分析,数据用t检验,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我们选取的8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仅有部分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但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同时病程的长短可能影响感染率大小,除此之外,切口的类型、手术时间的不同均影响着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根据本文内容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实验结果显示,患者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的程度越大,这是因为切口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越长,切口挤压的程度越大,使得切口组织水肿程度越大,这就要求在手术进行前医务人员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详细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避免手术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时间和对患者切口的过度挤压和暴露。

第二,根据切口方式的调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探查切口与麦氏切口相比,探查切口的切口感染率明显较高,只有找到合适的手术切口才能更好地显露出阑尾,才能确定手术的位置和方向,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在手术上花费的时间,切口感染率也会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病程长、手术持续时间长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相对较高。积极采取预防性和术前防护工作和在手术过程中对切口进行保护可以有效防止切口发生感染。

参考文献:

[1]高素青,刘金淑.225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1(19):125-126.

[2]吴树山.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2):34-35.

[3]王建新.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现代医生,2014,48(24):152-153.

[4]关键,梁文晶.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02:119-120.

论文作者:姜学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  ;  ;  ;  ;  ;  ;  ;  

引起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姜学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